刘静玲,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北京市教学名师、师德先进个人,曾任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水环境毒理学、水生态安全与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等方面研究。主讲国家精品课《环境科学概论》,主持和参加国家及环保部项目30余项,已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80篇,出版学术专著14本。现任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教育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地学分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女教授协会会长,并担任《环境科学与技术》、《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等杂志编委,任丹麦奥尔堡大学讲座教授、香港公开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环境学课程客座教授。[2]
1980.9-1984.7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 获学士学位
1984.9-1987.7 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植物学专业 获硕士学位
1995.9-1998.7东北林业大学植物生态学专业 获博士学位[3]
1987.6-2002.7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曾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副院长
2000.6-2002.6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
2001.10-2002.2香港教育学院裘槎基金访问学者
2002.2-2002.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外合作中心项目官员
2002.8-2017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教授 博导 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曾任系主任、所长和副院长
2011.8-2011.10美国康奈尔大学自然资源系访问学者[1]
1)2012-2015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环境科学概论》第一主讲
2) 2009年国家精品课程《环境科学概论》第一主讲
3)2009年北京市精品课程《环境科学概论》第一主讲
4)2007-2017至今环保部宣教中心绿色示范课程《环境学原理-环境公共政策》第一主讲
5)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环境科学概论》第一主讲[4]
1) 2012.01-2015.12 “海河流域河流生态完整性影响机制与恢复途径研究”课题 国家科
技重大专项子课题“海河流域河流物理过程演变与环境流量保障技术”(子课题负责人) (2012ZX07203-006)
2) 2013.01-2016.12 “河口水生态风险响应机制研究”国家自然基金(41271496)
3) 2008.6-2011.6主持“白洋淀流域生态需水保障及水生态系统综合调控技术与集成示范-“白洋淀在线监测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国家水质专项子课题)(2008ZX07209-009-01)
4)2006.9-2010.12主持国家973计划“海河流域水循环演变机理与水资源高效利用”中“海河流域水环境演化机理与水污染防治基础”(2006CB403403)
5)2009.12-2010.12主持 “强人为干扰下湖泊湿地生物群落的响应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基金)
6)2008.12-2009.12主持“中国意识项目-松花江流域环境政策高校创新课程项目”(UNDP,CEEC)
7)2008.6-2010.12协助主持“环境科学创新方法研究”,(科技部21世纪管理中心,创新方法专项)
8)2007.6-2008.6主持“环境科学创新方法预研究”,(科技部21世纪管理中心)
9) 2007.8-2009.8 主持“河南污水处理与供水工程”公众意识与性别部分(亚行)
10) 2006.9-2010.9 主持海河流域水环境演化机理与水污染防治基础(973子课题)
11) 2005.12-2007.12主持北京市城市河湖植被恢复参数量化技术(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12) 2005.10-2006.5 主持中国环保公众参与战略(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英国大使馆)
13) 2004.12-2006.4 主持北京城市北环水系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研究(科技部863项目)。
14) 2005.10-2007.10 主持高校科普体系构建(科技部)
15) 2005.12-2006.3 主持A community-based and integrated approach to conservation of biodiversity and sustainable use of its its components in Nanjishan Wetland Nature Reserve of Poyang Lake(GEF资助, 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
16) 2003.8-2006.8 学术骨干,流域生态环境需水规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17) 2003.12-2005.12 副组长,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恢复规划-海河流域河流生态基流量计算研究(水利部)
18) 2000.6-2005.6 学术骨干,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理论与评价(973项目)[5]
2014年12月至今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教育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2014.年8月至今 北京师范大学女教授协会会长
2012年1月至今创新方法研究会高级会员(编号:IMS-00173)
2011年至今北京师范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011年至今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专业学位委员会副主任
2011年至今 北京师范大学女教授协会理事
2010年2月至今全国环境保护职业教育教学委员会委员
2009年1月至今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地学分会秘书长
2008年8月至今丹麦奥尔堡大学讲座教授
2008年1月至今《环境科学与技术》编委会委员
2007年10月至今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普教育委员会委员
2007年4月至今 香港公开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环境学课程客座教授
2007年1月至今《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编委会委员
2006年4月至今 中国财政部/世行城市人力资源开发与能力建设专家
亚行/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环境教育咨询与培训专家
2005年6月至今 联合国UNDP环境教育国际咨询专家
2003年8月至今 任中国科协青少年部特聘培训专家/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评委
2003年11月至今 任香港绿色力量GRREN POWER国际咨询顾问
2002年2月至今任香港《亚太科学教育论坛》客座编委
2001年2月至今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学术导师[6]
《生态学杂志》《环境科学与技术》、《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水资源保护》、《湖泊科学》、《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植物学报》和Environmental Health Insights(LIBERTAS ACADEMICA)、Ecotoxicology.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等SCI和中文核心杂志审稿专家[6]
《环境科学案例研究》
北方地区淡水危机与湖泊生态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