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文集

首届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文集

开本 32
页数 315页
书名 首届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文集
出版社 黄山书社
定价 15.00
目录导航

内容简介

《首届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文集》是由黄山书社出版的。

图书目录

前言
徽州宗族族规家法
徽州社屋的诸侧面——以歙南孝女会田野个案为例
从祖籍地缘到新的社会圈——关于明清时期侨寓徽商土著化的三个问题
歙县呈坎前后罗氏宗族调查研究报告
论清代徽州地区地契中粮食亩产
与实际亩产之间的关系
徽商在两淮盐业中的优势——“明清徽商与两淮盐业”研究之二
徽州商人的小本起家
明清社会变革对徽商的影响
明末清初苏州府常熟县的同业组织与徽州商人
十九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中国社会的战乱与徽州商帮的衰落
徽州景观文化研究
戴震与《水经注》
明清时期徽州的刻书与版画
天津馆藏珍本徽学文献叙录
后记

文摘

插图:



这一问题的提出,主要源于嘉庆《两淮盐法志》卷47《科第表上》的一段记载:
……至贡生一途,其目有五,大抵出于学校。明万历中定商、灶籍,两淮不立运学,附入扬州府学,故盐务无册籍可稽。且有西商,无徽商,亦偏而不全。我朝初沿明制,嗣于乾隆四十四年,商、灶裁归民籍,更无区别。
许承尧在《歙事闲谭》第29册中曾指出:“明制设定之法,士自起家应童子试,必有籍,籍有儒、官、民、军、医、匠之属,分别流品,以试于郡,即不得他郡试。而边镇则设旗籍、校籍;都会则设富户籍、盐籍,或日商籍;山海则设灶籍。士或从其父、兄远役,岁岁归都郡试不便,则令各以家所业闻,著为籍,而试于是郡。”可见,“商籍”是关系到侨寓商人子弟科举考试的一个重大问题。从《科第表》所列的进士和举人的名单来看,在两淮“商籍”中也的确只有山、陕商人的子弟,而不包括徽商子弟在内。对此,藤井宏先生认为,“万历年间两淮的设立‘商、灶籍’,系由于山、陕商人的积极活动而实现的,是以两淮的商籍几乎为山陕商,特别是其中的大姓所独占”。不过,他又指出:“山陕商人之在两淮,为实现‘商灶籍’所进行的积极活动,……尚欠足资证明的具体史料”。之所以得出这一结论,完全是“从两浙的情况类推”而出的。
关于两浙的“商籍”,藤井宏先生认为:“歙县无论是在故乡或在两淮,可以自由的应试而成为生员。然而,休宁商之在故乡既被歙商所压,亦少有进出两淮的余地,于是只好就两浙求得出路,万历二十八年的成功可说即其表现”,“万历二十八年两浙设商籍,是由于休宁商人的积极活动才成功的,所以后来休宁商在两浙登第者占绝大多数。”

后记

1994年11月8日至12日,黄山市人民政府、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省新闻出版局、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首届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在安徽省黄山市新安度假村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日本、美国、韩国和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专家学者74人。收到论文53篇,内容涉及徽学综论、徽州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历史人物五个方面。这本文集就是从这些文章中选出的。文集中的论文,有的论题新,有的观点新,有的资料新,有的方法新。由于文集篇幅所限,还有许多有新意的文章没有收入,深感遗憾。
这本文集的出版,得到安徽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严云绶教授、黄山书社社长黄勤堂编审的大力支持。在编辑过程中,周绍泉研究员、汤奇学教授、杨应芹研究员、卞利同志、周致元同志提了许多宝贵意见,审阅了部分论文。特别是黄山书社黄社长提了许多中肯意见,做了大量工作。
在文集出版之际,谨向诸位领导、先生和同志表示衷心感谢。

序言

徽州(今称黄山市)位于皖南山区,与浙、赣毗邻。这里,万山回环,峰峦叠嶂;山林葱郁,碧水悠悠;烟云缭绕,景色醉人。
徽州历史源远流长。秦始皇建郡县制,在徽州地区置黟、歙二县;三国时,孙吴改建新都郡;晋太康元年(280年),改新都郡为新安郡;隋开皇九年(589年),改新安郡为歙州;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1988年,改称黄山市。
徽州文化崛起于宋朝;明清时期到达鼎盛。史载,徽州“人文郁起,为海内之望,郁郁乎盛矣”。人称“文献之帮”,“东南邹鲁”。
徽州文化崛起和繁荣昌盛的背景是什么?万山回环的人间仙境是重要条件;徽商巨子的巨额商业利润是物质基础;发达的教育,培养了大批有文化知识的人才,是主要的、决定性的因素。
徽州大文化的内容异常丰富。它包括: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版画、新安画派、徽州土地制度、徽州林木业、徽州茶业、徽州宗族、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州教育、徽州文献、徽州契约文书、徽州科技、徽州刻书、徽派朴学、徽派建筑、徽派三雕、徽派园林、徽派盆景、徽派篆刻、徽商、徽剧、徽墨、徽菜、歙砚等等,真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