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收藏背后的故事》介绍了作者收藏的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亲自参加的各种国内外体操比赛、运动会上所获得的证、章、条、卡等千件纪念品中部分珍品的来历、背景、趣闻和一些体操名人在赛场上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体操运动曲折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书中还附有许多体操名人的照片、题词和签名,是一本图文并茂、富有趣味的图书。
序
前言
引子
20世纪40年代(1949)
体操收藏第一件——老照片
20世纪50年代
珍贵的革命军人证明书
双杠叠罗汉
第一届“八一”运支会纪念章
运动员条
“捡”来一块金牌
一本俄文体操书
第一批国家体操队合影照片
我当过体育模特儿
险此毁掉的收藏品
刻骨铭心的第一次
一块小木牌的故事
在斯大林格勒捡到的一颗子弹
生锈的金牌
第一批体操运动健将诞生的故事
首次战胜德国队的收藏品
奥运会选拔赛的纪念章和小书签
第一张国际大赛的邀请证
下放训练
从垃圾堆...
陆恩淳,1931年生于北京。1949年参军南下,1951年毕业于中南军政大学。1953年成为国家体操队队员兼第一任队长,50年代的全国体操全能冠军,第一枚全国自由体操金牌获得者,第一次中国体操队出国比赛入场式的旗手,第一批运动健将,国家体操队高级教练员、国际裁判员。曾任北京市崇文区政协第九、十届常委,无党派特邀监察员。现为北京收藏家协会理事、体充收藏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离休干部。著有《笔耕体操三十年》、《体操收藏半世纪》多部著作,并合著有《中国体操运动史》等书。
《体操收藏背后的故事》介绍了作者收藏的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亲自参加的各种国内外体操比赛、运动会上所获得的证、章、条、卡等千件纪念品中部分珍品的来历、背景、趣闻和一些体操名人在赛场上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体操运动曲折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书中还附有许多体操名人的照片、题词和签名,是一本图文并茂、富有趣味的图书。
书摘
一块小木牌的故事
在我收藏的国外小纪念品中,有一个挂在墙上的不起眼的小木牌。它只
有3厘米长、1.5厘米宽、0.5厘米厚,用一根红白丝线从小木牌一端的小
孔中穿过,上面刻着“LIDICE”6个字母,我已经把它保存50年了,至今还
完好无损。这个小木牌是1955年我们中国体操队去波兰参加第二届国际青年
友谊运动会期间,主人邀请我们部分人员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时送的纪念品
。
1955年8月的一天,我们乘车从华沙出发前往奥斯维辛市。走进集中营
大门,迎面是一排十多面各国国旗,都呈45度角向下倾斜,四周还布满了黑
纱布帐,显得异常庄严肃静,其中还有一面以前的中国国旗。原来这些国旗
所代表的是从1940年到1945年被德国纳粹迫害的国家。
在讲解员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当年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各类建筑物。在一
间间的屋子里,堆放着被杀害者的部分残留遗物,看得我们心惊肉跳,浑身
发冷。
有一间屋子里堆满了各种式样的鞋子,直堆到天花板。有的房间堆满了
不同颜色的头发。还有一间房子居然堆满了各类假肢!在一间房子里我们看
到半屋子全是金牙、金戒指和各种各样的胸针、手镯等首饰。更恐怖的是,
有一个人皮展室,大大小小的人皮全是纹身的花纹或鸟兽等其他图案。最可
怕的是毒气室了。据说纳粹把许多人的衣服脱光了关在屋里,然后从天花板
上飘出来一股股毒气。疼得这些人撕心裂肺地大哭大叫。讲解员说到这里我
们都感到毛骨悚然。这些被毒死的人就被扔进焚尸炉。
那座焚尸炉就像一个普通的锅炉房,旁边有一个大烟囱。据说这里整天
整夜地在烧死人,烟囱冒出的难闻的黑烟从没断过。看到这里,尽管波兰的
8月是夏天,可我们也觉得冷得浑身发抖。
讲解员介绍说,奥斯维辛集中营先后曾屠杀了一百多万人。当参观结束
时波方送给我们每人一个小木牌。他说,纳粹曾把波兰一个村子几百人都抓
到这个集中营当场打死,只有一个小孩压在他妈妈的尸体下没被发现,侥幸
逃生。这个叫LIDICE的小孩是惟一的幸存者。这个小木牌上刻着他的名字,
并用波兰国旗红白两色的丝线拴着,是告诉世人不要忘记纳粹的滔天罪行!
1945年1月27日是苏联红军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日子,至今已经60年
了。当我每次在擦拭这块小木牌时,心中都默默地想着:善良的人们,这段
历史不能忘记!要警惕新纳粹分子复活啊!
在斯大林格勒捡到一颗子弹
1955年8月底,赴苏联学习的国家体操队曾去苏联斯大林格勒(现名伏尔
加格勒)看全苏体操锦标赛。赛后又参观了伏尔加一顿运河、第二次世界大
战中最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马马耶夫高地。马马耶夫高地上矗立着一座
苏军坦克纪念塔,50年过去了,高地给我的印象使我一生都难以忘却。
当我们来到马马耶夫高地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结束10年了,但是这里
仍然是一片战争遗留下来的焦土,只有几棵茸茸的小草随风摇曳,显得那么
无力、可怜。我无意踢了一下泥土,忽然一颗子弹映入眼帘,我俯身将它拾
起来,仔细端详着。这是个锈迹斑斑的子弹头,我想这是德国兵的呢还是红
军战士的呢?这时身旁的一位苏联朋友说,这颗子弹是德国人的,因为当时
这里每分钟都不停地遭到德国兵的射击、轰炸,这座小山头都被削掉两米多
呢!
我一边听他介绍一边向山下望去,只见美丽的伏尔加河弯弯曲曲地从山
脚下缓缓流过,直至遥远的森林深处。我站的地方是斯大林格勒全城的最高
点,当年德国鬼子只有拿下这个制高点才能攻下斯大林格勒市,然后就会沿
伏尔加河北上直逼莫斯科。现在我亲临这个兵家必争的战略险地,仿佛看到
了保卫斯大林格勒的英雄们正与德国鬼子浴血奋战。我不由得又看了看手中
的子弹,心想这是一件有意义的纪念物。它不正是法西斯罪恶历史的见证吗
?于是我把它装进兜里了。
接着又来到了山脚,参观了一座被轰炸得东倒西歪的楼房废墟。它与旁
边的几座新楼房形成强烈的反差。在这个废墟的一面墙壁上,镶嵌着一块牌
子,上面写着马马耶夫的名字。原来这是为了纪念一位苏联红军战土并准备
将来在这里建立一个博物馆而特意保留下来的。
据介绍,当时全城已是一片废墟,这所楼房由于靠近高地,所以曾经来
回拉锯,几次易手,战斗非常激烈,非常残酷,双方伤亡都十分惨重,最后
这所楼房只剩下马马耶夫一人了。他终于坚守到最后胜利。
这时,我又摸了摸兜里的那颗子弹。它虽然很轻,但历史分量太重了。
我把它带回国并一直珍藏着。每当看到它时就会想到法西斯发动的这场战争
给世界亿万人民带来的多么沉重的灾难,但愿这段历史在我们的后代不会再
重演。
遗憾的是,这颗子弹在“文革”时期遗失了。
今天,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结束60多年了。我又想起了在斯大林格勒马马
耶夫高地拣的那颗子弹。它虽然不在了,但是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德国
法西斯转折点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苏联英雄们,将永远被世界爱好和平的人
民所尊重和怀念。 P34-37
陆恩淳,1931年生于北京。1949年参军南下,1951年毕业于中南军政大学。1953年成为国家体操队队员兼第一任队长,50年代的全国体操全能冠军,第一枚全国自由体操金牌获得者,第一次中国体操队出国比赛入场式的旗手,第一批运动健将,国家体操队高级教练员、国际裁判员。曾任北京市崇文区政协第九、十届常委,无党派特邀监察员。现为北京收藏家协会理事、体充收藏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离休干部。著有《笔耕体操三十年》、《体操收藏半世纪》多部著作,并合著有《中国体操运动史》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