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领疮

摄领疮

目录导航

简介

摄领疮,病名。系颈项部癣疮者。《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摄领疮,如癣之类。生于颈上痒痛,衣领拂之即剧云。是衣领揩所作,故名。”本病好发于项部,证见初起皮损为有聚集倾向的扁平丘疹,皮色正常或呈淡褐色,久之丘疹可融合成片,皮肤增厚干燥,稍有脱屑,呈阵发性剧痒。治宜疏风清热。可内服消风散,外搽疯油膏,或用羊蹄根散(羊蹄根、枯白矾,共研细末)醋调外搽。相当于颈部神经性皮炎。

病因病机

本病初起为风湿热阻滞肌肤,日久乃血虚风燥,肌肤失养,而情志郁闷,衣领拂着,搔抓,嗜食辛辣、醇酒、鱼腥发物等皆可诱发或使病情加重。

1、外邪阻肤 风、湿、热邪,蕴阻击副,日久不解,化热生风,风燥伤阴,阴血受损,失其濡养,故肤干发痒。

2、情志内伤 由于精神不畅,情绪波动以及性情急躁等精神因素的变化,五志化火,生热,火热扶于营血,逼血外扑于肤,血热偏盛,营血失和,经脉充斥,故见斑疹而色红,血热生风,风盛则燥,故剧痒、脱屑、皮肤干燥,火热日久耗血伤阴,营血不足,经脉失疏,肌肤失养,故斑疹色淡红。

3、营血不足 久病、大病、体弱等致营血不足,血虚生风生燥,皮肤失去濡养,故瘙痒。

临床表现

本病根据受累范围大小,可分为局限性及泛发性。

(1) 局限性:多见于青年或中年,常发生于颈部级四弯、上眼、尾骶、会阴、大腿内侧等处。初发时为局部瘙痒,经常搔抓或摩擦后出现扁平圆形或多角形的丘疹。日久皮疹增多,融合成片,搔抓后皮肤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纹理粗重,状如苔癣,是本病的主要特征。疹色红、暗红、淡红、红褐不一,表面光亮,略覆鳞屑。自觉陈发性奇痒,人夜更甚,搔之不致痛楚,情绪波动时瘙痒加剧。

(2) 泛发性或播散性:多见于成人及老年人,皮疹呈多数苔癣样变,散发全身多处。

本病病程缠绵,常迁延数年之久,虽经治疗,容易复发。

诊断依据

1、 好发于颈项部,四肢伸侧及尾骶部等处。

2、 先有局部间隙性瘙痒而无明显皮损,经反复搔抓或摩擦后出现栗粒状至绿豆大圆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密集或散在,呈正常皮色或浅褐色,表面光滑或有少量鳞屑,以后丘疹增多,扩大并融合成片,皮纹加深,赠宽,边界清楚,呈苔癣样变,由于搔抓,还可见抓痕、血痂或继发感染。

3、 自觉陈发性瘙痒,夜间尤甚,情绪波动、局部刺激、饮酒及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可使病情加重,或诱发本病。

4、 病程慢性,反复发作,可分为局限性和泛发性两种类型。

护理与预防

1、 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2、 忌食鱿虾蟹海味,五辛发物。

3、 局部不宜自行乱涂外用药。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