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中文名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属性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 、广东省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 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单位
重点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现任校长 张清华
外文名 GuangdongUniversityofPetrochemicalTechnology
所属地区 中国·广东·茂名
学校类型 理工类
官网  http://www.gdupt.edu.cn
成立时间 1954年(甲午年)
本科专业 60个
录取批次 本科二批
学校特色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广东省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单位
知名校友 李多民
简称 广油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 广东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

1954年,在广州石牌创立华南工学院附设工农速成中学。

1955年10月,国务院批准将学校改为石油中等专业学校。

1956年1月,为适应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改名为石油工业部广州石油学校,隶属石油工业部管理。5月7日,教育部发文把中山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改为石油工业部广州第二石油学校。

1957年2月,广东省教育厅同意原速中在第二石油学校招的中技班学生并入第一石油学校。2月9日石油部发文校名复称石油工业部广州石油学校。

1958年8月,石油部决定将学校下放给广东省重工业厅领导,改名为“广东省石油学校”,调整专业,设石油及天然气工学、人造石油工学、石油炼厂机械与设备三个专业。

1959年,石油部制定《关于全国石油院校规划方案》,确定学校为全国性石油院校之一,为全国石油系统培养输送技术人才,在原有三个专业基础上增设石油及天然气的地质勘探、钻井、开采三个专业。

1960年6月,学校升格为本科层次,校名“华南石油学院”,设大学部和中专部,直属石油工业部领导。11月,更名“广州石油学院”。同年,开办了石油炼制等4个五年制本科专业。

1961年11月,校名改为“中南石油学院”。

1963年7月,石油工业部发文撤销中南石油学院,恢复“石油工业部广州石油学校”(直属石油工业部领导),同时决定大学部学生全部转学:石油炼制和炼厂机械两个专业的学生转入西安石油学院,石油地质和石油钻井两个专业的学生转入西南石油学院。中专部保留4个专业。

1965年9月,学校迁往茂名市,改名为广东石油学校,仍直属石油工业部领导。

1975年1月,根据石油工业部和广东省的意见,校名改为“广东石油化工学校”,改属广东省石油化工局领导。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13)1978年秋,经广东省和石油部批准,学校开办了石油炼制等2个本科专业。

1979年7月,根据石油工业部和广东省的意见,校名再次改为“广东石油学校”,实行部、省双重领导,以部为主的管理体制,面向全国招生和毕业分配。

1980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1985年4月,经石油工业部与中国石化总公司商定,学校移交中国石化总公司管理。同年11月,在保留广东石油学校的同时,成立广东石油化工专科学校。

1992年7月,学校改名为广东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

1998年1月,学校由中国石化总公司所属划转为广东省所属。

  • 茂名师范学校

1970年,茂名师范学校建立。

1987年,根据广东省高等教育局的安排,设立“茂名师范大专班”。

合并升格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2000年3月,广东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和广东茂名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广东省属本科院校-茂名学院。

2001年,广东高州师范学校作为二级学院并入茂名学院,更名为茂名学院高州师范分院。

2009年,荣获“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10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0年5月,学校更名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茂名学院高州师范分院更名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州师范学院。

2011年,学校被教育部列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2013年9月,学校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试点协同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签署共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协议。

2016年2月2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州师范学院为基础设立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8月,学校入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试点院校。10月,学校进入首批广东省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12月20日,广东省教育厅与茂名市签署省市共建学校的协议,入选教育部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首批试点院校名单。

2017年9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被授予第一届广东省文明校园荣誉称号。11月,广东省教育厅与茂名市政府支持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创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2020年7月,加入“粤港澳高校联盟”。[10]

2021年9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工程科学学科历史性新晋全球ESI前1%。[11]10月26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2]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4月,学校设有21个教学单位,开设本科专业60个,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法学、历史学、艺术学九大学科门类。[1]

本科专业设置

院系

专业

学制(年)

石油工程学院

油气储运工程

4

石油工程

4

资源勘查工程

4

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班)

4

化学工程与工艺

4

化学学院

应用化学

4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4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

4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4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

4

生物技术

4

生物工程

4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4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4

能源与动力工程

4

安全工程

4

自动化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卓越班)

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4

自动化

4

测控技术与仪器

4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4

电子信息工程

4

计算机学院

网络工程

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

物联网工程

4

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学

5

土木工程

4

文法学院

法学

4

汉语言文学

4

历史学

4

学前教育(师范)

4

理学院

教育技术学

4

数学与应用数学

4

信息与计算科学

4

物理学

4

地理科学

4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4

外国语学院

英语

4

经济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

4

会计学

4

国际经济与贸易

4

工业工程

4

体育学学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4

艺术与设计学院

音乐表演

4

音乐学

4

工业设计

4

环境设计

4

资料来源:[13] 备注: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专业设置及招生专业信息以学校招生网站信息为准。
专科专业设置
院系 专业名称
化学工程学院 石油化工技术 3
机电工程学院 化工装备技术 3
自动化学院 电气自动化技术 3
资料来源:[13]备注: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专业设置及招生专业信息以学校招生网站信息为准。

师资力量

本科专业设置

院系

专业

学制(年)

石油工程学院

油气储运工程

4

石油工程

4

资源勘查工程

4

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班)

4

化学工程与工艺

4

化学学院

应用化学

4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4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

4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4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

4

生物技术

4

生物工程

4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4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4

能源与动力工程

4

安全工程

4

自动化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卓越班)

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4

自动化

4

测控技术与仪器

4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4

电子信息工程

4

计算机学院

网络工程

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

物联网工程

4

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学

5

土木工程

4

文法学院

法学

4

汉语言文学

4

历史学

4

学前教育(师范)

4

理学院

教育技术学

4

数学与应用数学

4

信息与计算科学

4

物理学

4

地理科学

4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4

外国语学院

英语

4

经济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

4

会计学

4

国际经济与贸易

4

工业工程

4

体育学学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4

艺术与设计学院

音乐表演

4

音乐学

4

工业设计

4

环境设计

4

资料来源:[13] 备注: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专业设置及招生专业信息以学校招生网站信息为准。

学科建设

专科专业设置
院系 专业名称
化学工程学院 石油化工技术 3
机电工程学院 化工装备技术 3
自动化学院 电气自动化技术 3
资料来源:[13]备注: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专业设置及招生专业信息以学校招生网站信息为准。

教学建设

教学楼教学楼(5)师资概况

截止2023年4月,学校有正、副高职称人员606人,博士、硕士学位人员1093人。近两年,自主培养了1名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得者、2名珠江学者。拥有“双聘院士”“国家杰青”、中科院“百人计划”、“863计划”首席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芙蓉学者、楚天学者、龙江学者、珠江学者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7人;广东省特支人才、扬帆计划紧缺人才及高层次人才等50人,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6人,有1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

一批教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名师和省劳动模范、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1]

杰出人才

全国优秀教师:张清华、卢诚、陈辉[7]

广东省教学名师:吴世逵[7]

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名师:周如金、吴世逵[7]

南粤优秀教师:谢文玉、陈辉、唐少莲、蔡业彬 、程丽华、孙立民、李继凯、吴世逵、张长明、王小梅、周如金、彭志平、张清华、陈少华、李建红、王凤兰、何明光、黄克明、庞标琛[7]

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黎齐英、张庆、李润、宣征南、黄玉新[7]

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陈圣宁、陈政石、纪红兵、吕运容、邢馥生、余长林、张清华、张锡鹏、张志华[14]

国内客座教授:安晓春、卞凤鸣、包书景、岑奇顺、巢民强、陈海、陈炳琳、陈焕忠、陈建荣、陈明明、陈木如、陈孙艺、陈伟、陈伟能、陈新滋、陈友清 、陈振文、陈宗强、程忠、单清涛、邓世强、范冰冰、方绪银、符启林 、付燕生、关宪章、顾佩华、郭继勋、韩光洁、韩建宇 韩占生、黄立松 、黄琼 、黄文、阚一群、华瑞茂、侯读杰、柯小兵、李安喜  李建辉 、李亮耀  李永林、李玉魁、李仕奇、李志平、梁忠雄、林国、 凌华明  、柳德肪、柳建华、刘长兴  刘桂雄  刘海元、刘尚合、刘小辉、刘秀光 、刘竹松、卢道强、卢羡文  卢勇、陆伟群、 罗平 、马学友  莫观华 、潘思轶 、漆平、丘仲宜、沈本贤 宋虎堂 、宋进 、孙文华、孙智达 、万伯顺、万必能、汪丰 、王皋华、王来来 、王强 、王文婷  王秀英 、王雪峰 、王凌、魏则胜、温孝胜、吴浩 、谢华 、谢冬青  徐惠 、徐卫东、许保权、薛群基、闫笑非、杨兰新、杨文德、叶菠、袁乐平 、曾松 、曾胜霖、张海涛、詹志辉、张金川、张军、张宁生、张铁强 、张文丽、张志雄、章宁 、赵文海、赵怡、钟立祥、庄庆发 邹余敏 、滕宏庆[15]

境外客座教授:Vincenzo Piuri(意大利米兰大学)、 张 彦(挪威网络仿真研究实验室)、Nei Kato(日本东北大学)[15]

“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陈建军、龙军、胡智华、荣新、张清华、刘卫华、谢小鹏、张、昱、李德豪、吴世逵、蔡业彬、李多民、余惠敏、李继凯、黄柏刚、、陈英、黄军左、张冬梅、李春海、周如金、王倩、曾亚森、陈晓龙、刘、美、彭志平、秦勇、李幼斌、唐少莲、谢文玉、彭绍洪、庞重军、孙国玺、聂丽君、康新平、王春、余梅、高红利、黄崇林、李彬、刘伟、柯文德、潘永辉、陈海波、胡素梅、李天乐、梁根、杨忠明、陈、雄、涂宁宇、习会峰、左利云、付文、史博、王丽、王平、张世杰、刘卫兵、马超、乔艳辉、邱松山、滕俊江、黄剑锋、赵晶英 、崔得龙、刘晋胜、许波、马波、龚小玉、郭小雪、王晓芳、罗永华、王高贺、侯典云、赵丽娜、吴良海、王海秀、周鹏、梁亮、曾兴业 、陈梅芹刘、洋、赵俊仁、张玲、陈英俊、郭福平、李志海、何照荣、郭棉、李启锐、李沁雪项顺伯、谭宇生、罗远玲、吴淦洲、吴登平、龚颖芬、肖娴、刘根、杨娟娟、朱云、李勇、胡洋、黎海燕、曹晓飞、陈洪源、舒磊[16]

“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张清华、李多民、蔡业彬、周如金、彭志平、刘美、万勇、韦明肯[17]

合作交流

截至截至2022年5月,学校有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广东省级优势重点学科,4个广东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工程科学学科跻身ESI全球排名前1%。[1]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18]

广东省级优势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广东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化学工艺、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2021年5月,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1“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通信工程”学科入选2021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位列广东省高校第6名。

学术研究

  • 质量工程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21)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9个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试点专业,1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省级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拥有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首批),省一流本科课程15门。拥有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4个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1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9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示范基地),10个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个省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近三年来,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试点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19]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省级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中国石化湛江东兴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广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广东省级协同育人平台:石油化工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协同育人平台、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协同育人中心

广东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化学化工类应用型石化特色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教育信息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等

广东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石油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广东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于结果导向的(OBE)化工类石化特色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于“工作室”模式的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实验区、化学工程领域石油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协同培养创新实验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协同培养创新实验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EDC-工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式创新实验区、基于“工作室”模式的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实验区

重点专业
类别 专业名称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广东省级特色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环境工程 应用化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广东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化学工程与工艺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环境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法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
广东省级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广东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会计学
广东省级重点专业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资料来源:
广东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环境与市政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化学与化工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石油化工实验与实践中心
石油化工工程教育中心(参与共建) 生物与食品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电气与仪表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
教师教育综合技能训练中心 现代通信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现代机械工程训练中心
资料来源:
广东省级精品课程、优秀课程、重点建设课程
课程名称 时间 课程名称 时间
信号与系统 2017 石油化工工艺学 2017
宏观经济学 2016 市场营销学 2016
过程装备制造工艺 2015 走进多彩的信号世界 2015
环境监测 2015 物理化学 2014
机械制图 2015 企业管理漫谈 2014
翻译理论与实践 2015 有机化学 2014
高分子化学 2015 高分子物理 2013
石油炼制工程 2013 水污染控制工程 2013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2013 儒家伦理文化与人生智慧 2012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2012 法律基础 2003
“油类”课程群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过程流体机械 --- --- ---
资料来源:备注:资料不全,故列举部分
  • 教学成果
成果名称 完成人 获奖等级
追求卓越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与实践 周如金等 第七届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具有行业背景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多样化创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李润等 第七届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企业深度参与的石化卓越人才CDIO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刘美等 第七届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双体系渗透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与实践——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例 周如金等 第八届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基于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机械类特色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 蔡业彬等 第八届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电子技术基础》应用型系列精品教材建设 李继凯等 第八届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资料来源:

科研平台

重点专业
类别 专业名称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广东省级特色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环境工程 应用化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广东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化学工程与工艺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环境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法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
广东省级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广东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会计学
广东省级重点专业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资料来源:

科研成果

广东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环境与市政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化学与化工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石油化工实验与实践中心
石油化工工程教育中心(参与共建) 生物与食品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电气与仪表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
教师教育综合技能训练中心 现代通信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现代机械工程训练中心
资料来源:

学术资源

广东省级精品课程、优秀课程、重点建设课程
课程名称 时间 课程名称 时间
信号与系统 2017 石油化工工艺学 2017
宏观经济学 2016 市场营销学 2016
过程装备制造工艺 2015 走进多彩的信号世界 2015
环境监测 2015 物理化学 2014
机械制图 2015 企业管理漫谈 2014
翻译理论与实践 2015 有机化学 2014
高分子化学 2015 高分子物理 2013
石油炼制工程 2013 水污染控制工程 2013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2013 儒家伦理文化与人生智慧 2012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2012 法律基础 2003
“油类”课程群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过程流体机械 --- --- ---
资料来源:备注:资料不全,故列举部分

文化传统

成果名称 完成人 获奖等级
追求卓越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与实践 周如金等 第七届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具有行业背景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多样化创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李润等 第七届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企业深度参与的石化卓越人才CDIO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刘美等 第七届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双体系渗透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与实践——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例 周如金等 第八届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基于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机械类特色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 蔡业彬等 第八届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电子技术基础》应用型系列精品教材建设 李继凯等 第八届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资料来源:

学校标识

2013年,学校获得招收外国国际学生资格,2014年7月,学校招收首批国际学生在校接受本科学历教育。

截至2022年5月,学校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乌克兰、马来西亚、波兰、尼日利亚等国及港澳台地区近50所高校或政府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合作内容包括学术交流、师生互访及科研合作等项目。2013年,获得招收留学生资格,2014年,成建制培养尼日利亚石油技术发展基金会公派留学生。面向世界各地招收石油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化工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等部分专业学历留学生及汉语与中国文化进修生。与中石化茂名分公司、中石化广州分公司、中科(广东)炼化有限公司、中石化湛江东兴石化公司、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简称销售华南分公司)、沈鼓集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特大型企业、大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1]

精神文化

学校领导

根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1个院士工作站,2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协同创新发展中心,12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产业技术服务平台,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6个省高校工程技术开发中心,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国际暨港澳台合作创新平台,2个省级历史文化研究基地。与英国林肯大学共建国际工业安全大数据研究院。与企业共建“广油——美联新材料研究院” “广油——丰能高新技术研究院” “广油——华丰研究院”等3个新型研发机构。[1]

省级科研机构
类别 名称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石化装备故障诊断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石油化工污染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20]
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石油化工资源清洁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劣质油加工与油品精细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橡塑材料制备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云机器人(石油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非常规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石油化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岭南特色果蔬加工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石油化工腐蚀与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南药化橘红种植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石油化工污染环境生物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绿色建材与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广东高校石油化工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产业集群技术研发平台 茂名高新区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技术研发平台
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茂名市石油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广东省级公共测试平台 石油化工产品公共测试中心
广东省级协同创新发展中心 广东石化装备安全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
广东省级协同育人平台 石油化工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协同育人平台
广东省高校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广东高校石油化工污染控制与清洁生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广东高校石油化工装备故障诊断与信息化控制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广东高校果蔬加工与贮藏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广东高校劣质燃料清洁转化及精细化利用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广东高校新型橡塑材料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广东省级重点提升平台 广东高校石油化工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广东省级国际暨港澳台合作创新平台 广东省普通高校国际暨港澳台合作创新平台
广东省级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基地 广东省冼夫人文化研究基地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广东省冼夫人文化研究基地
广东省级创新团队 石油化工装备安全技术创新团队
油化工装备安全技术创新团队
石环境工程创新团队
食品科学创新团队
资料来源:[21]

现任领导

省级科研机构
类别 名称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石化装备故障诊断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石油化工污染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20]
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石油化工资源清洁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劣质油加工与油品精细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橡塑材料制备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云机器人(石油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非常规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石油化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岭南特色果蔬加工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石油化工腐蚀与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南药化橘红种植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石油化工污染环境生物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绿色建材与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广东高校石油化工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产业集群技术研发平台 茂名高新区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技术研发平台
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茂名市石油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广东省级公共测试平台 石油化工产品公共测试中心
广东省级协同创新发展中心 广东石化装备安全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
广东省级协同育人平台 石油化工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协同育人平台
广东省高校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广东高校石油化工污染控制与清洁生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广东高校石油化工装备故障诊断与信息化控制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广东高校果蔬加工与贮藏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广东高校劣质燃料清洁转化及精细化利用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广东高校新型橡塑材料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广东省级重点提升平台 广东高校石油化工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广东省级国际暨港澳台合作创新平台 广东省普通高校国际暨港澳台合作创新平台
广东省级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基地 广东省冼夫人文化研究基地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广东省冼夫人文化研究基地
广东省级创新团队 石油化工装备安全技术创新团队
油化工装备安全技术创新团队
石环境工程创新团队
食品科学创新团队
资料来源:[21]

历任领导

2016年,学校获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金额总计164万元。其中,面上项目2项,青年基金项目2项。1项课题获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立项。

2017年,学校获得2017年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协同创新与平台环境建设第一批立项项目5项,资助金额合计140万元。

截至2022年5月,学校近三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NSFC)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1项,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等项目1000余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技术发明一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奖励90多项。获专利授权1200多件。[1]

科研获奖
项目名称 备注 获奖类别
石化装备智能安全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 第一完成单位 201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大容量复合纸砖形液体食品全自动无菌包装机 第一完成单位 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高流动高透明无规聚丙烯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 参与完成单位 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燃煤电厂节能减排综合利用技术及应用 参与完成单位 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石油化工高浓度废碱液生物处理新技术开发及应用 参与完成单位 2014年广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炼油企业污水回用成套技术的开发与工业示范 第一完成单位 2012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炼油企业污水回用成套技术的开发与工业示范 第一完成单位 2012年广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资料来源:

校区环境

科研获奖
项目名称 备注 获奖类别
石化装备智能安全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 第一完成单位 201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大容量复合纸砖形液体食品全自动无菌包装机 第一完成单位 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高流动高透明无规聚丙烯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 参与完成单位 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燃煤电厂节能减排综合利用技术及应用 参与完成单位 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石油化工高浓度废碱液生物处理新技术开发及应用 参与完成单位 2014年广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炼油企业污水回用成套技术的开发与工业示范 第一完成单位 2012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炼油企业污水回用成套技术的开发与工业示范 第一完成单位 2012年广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资料来源:

学校荣誉

  • 馆藏资源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图书馆分布在两个校区,其中主馆位于官渡校区,有资源种类包括纸质图书、电子图书、报刊杂志、数据库资源等。截止2021年5月31日,馆藏纸质图书173万册(不含过刊合订本),电子图书108.36万册(本地镜像资源),中文纸质期刊705种,外文纸质期刊37种,中外文纸质报纸62种,中外文数据库39个。[22]

  • 学术期刊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是由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主管、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主办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创刊于1991年,原名为《广东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更名为《茂名学院学报》,2009年更名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学报常设栏目-自然科学版有:石油化工与环境:信息技术与控制:机械建筑与材料:数理经济与综合:石化装备与安全。社会科学版有:政治与法律:语言与文学:经济与管理:教育与综合:粤西文化。

学报为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2014年,顺利通过了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学术期刊认定,被认定为科技类学术期刊。

获得荣誉

获得排名

校徽

校徽校徽

学校校徽是由“G、U、P”字母演变而成,中心图形为凤凰浴火展翅飞翔图,外廓以正圆环及“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标准字样毛体草书、对应英文校名、学校成立年份“1954”围合而成。整个校徽呈圆形,标准用色为绿色。深刻表达了学校严谨的校风和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

校庆校庆校庆标识

该标识设计创意《“凤翔云举”60载》,用校徽中心图形及“60”字样组合变形为乘云飞翔的凤凰,表示学校凭借祖国石油化工朝阳工业的发展和国家人才培养教育国策,发展壮大;意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乘祖国建设发展之祥云展翅飞翔;表达建校60周年的喜悦情怀、深情祝福和向往美好前景的愿望。

校训

崇德、博学、求实、创新

校园环境校园环境(25)崇德,德育是教育的基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学做事首先要学会做人。实施德育的过程就是塑造和完善人格的过程。道德教育根本目标就是塑造合乎道德规范,理想而又完,美的人格;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要培养具有最大的仁爱之心,能泛爱众人的为人品德。

博学,“学”首先要广泛地猎取知识,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便成为不可能之事。博学,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广揽学识,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在新校区举行奠基仪式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在新校区举行奠基仪式(2)求实,即讲求实际,求真务实,求索真知的精神。求实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惟书,不惟上,但惟实,更惟真。踏踏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学以致用,躬行践履。

创新,是敢为人先的精神,先他人而行。树立创新的精神,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创新的态度、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举措、不因循守旧,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创新是团体和个人谋求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将尽力为每个师生打造创新发展的平台,师生个体也要积极探索自由发展的机会和权利,以自己独特的理想和优势去超越、支突破、去创新。

报考条件

精神

艰苦奋斗,求实献身。

知名校友

词条图册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校长 张清华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省监委驻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监察专员 李华
党委副书记 张锅红
党委委员、副校长 周如金、李为民、万勇

资料来源:2022年5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官网[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