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不安 证名。
①睡眠不安之症。《医学心悟》卷二:“经云:胃不和则卧不安。”
②指不能平卧之症。《素问·逆调论》:“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详见不寐条。见于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溃疡病等疾患并发的失眠症。
中医强调“胃不和则卧不安”,意指:胃肠有毛病,会引起心神不宁,导致失眠。过去不少医生都忽视这一点。然而,最新医学研究认为,胃肠病确与失眠有着密切关系。大量临床观察也发现,许多长期失眠或入睡后易醒的人,不少都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结肠炎等疾病。当这些人的胃肠病治愈或缓解后,失眠症也明显减轻甚至消失。
卧不安按现代医学的解释:胃肠存在着一些内分泌细胞,其功能类似大脑内的内分泌功能,其分泌的物质,具有类似大脑内分泌物,能起调节胃肠神经乃至全身神经系统的功能。有专家甚至称“胃肠是人的第二大脑”。慢性胃肠疾病缠绵难愈,由于腹胀和疼痛等长期慢性刺激[1],必然会刺激和影响其胃肠的内分泌细胞的分泌功能,致使人体神经系统的调节失常而导致失眠。有的胃肠病与细菌感染有关,但细菌的毒素对人体的恶性刺激,同样会影响大脑神经的调节,也可能引起或加重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