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虫属

锥虫属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身体呈柳叶状,运动 胞器是唯一的一根 鞭毛。寄生在血液中的 锥虫,其鞭毛与虫体之间连成为 波形膜,借以增强在 粘滞性较高的血液中的活动能力。细胞核1个。体内有一称作 动基体的特殊 细胞器,位于锥虫体内唯一的 线粒体内,含有丰富的 脱氧核糖核酸( DNA),谓之动基体DNA(KDNA),能 自我复制。动基体的确切功能至今不明。

图1 锥虫的形态图1 锥虫的形态

生活习性

  锥虫种类多,分别寄生在各种脊椎动物(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鸟类和 哺乳类)的血液和 组织液中。有个别种类如 枯氏锥虫则寄生在 人的细胞内。除 马媾疫锥虫是通过 交媾直接传播外,所有寄生在脊椎动物的锥虫均要依赖某些昆虫(如 采采蝇等)进行传播。带有锥虫的脊椎动物血液被 媒介动物吸食后,锥虫因 生活环境改变,在媒介动物消化道中依次经过无鞭毛体或前鞭毛体、上鞭毛体和后循环锥鞭毛体几个不同的发育阶段。在媒介动物中只有这种后循环锥虫对宿主才有感染力。当媒介再次叮咬宿主时,便把后循环锥虫输入宿主体内。伊氏锥虫在媒介消化道中不进行任何发育,它靠媒介在吸血后短时间内作机械传播。锥虫的 生活史因种类而异。锥虫主要通过 胞饮作用从宿主获得营养。所有锥虫均可在体外 连续培养。繁殖方式为 二分裂。

图2 布氏锥虫的生活史图2 布氏锥虫的生活史

传播与危害

   传播方式: 锥虫是人和家畜重要的寄生虫之一。按其传播方式可分为两大类: ①粪便型,通过被后循环锥虫污染的粪便传播; ②唾液型,后循环锥虫经 唾液腺传播。
   危害:① 对人有严重致病作用的锥虫有: 罗得西亚锥虫、 冈比亚锥虫、枯氏锥虫等。前两者主要流行于非洲各地,引起所谓 非洲锥虫病;后者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特别是巴西),引起 美洲锥虫病,即夏格氏病。中国至今还没有发现人体锥虫的病例;② 对家畜有严重致病作用的锥虫有:布氏锥虫、活泼锥虫、刚果锥虫、伊氏锥虫和马 媾疫锥虫等。前三者主要流行于非洲,中国尚无记载。伊氏锥虫在中国分布甚广,牛、 马伊氏 锥虫病即所谓 苏拉病,在中国南方各省流行相当严重,造成大批家畜死亡。

图3&nbsp图3&nbsp

防治

  由于 锥虫存在 抗原变异的特性,至今仍未获得有效的疫苗。防治锥虫病的主要措施包括发现和治疗病人、消灭媒介动物、改变媒介昆虫孳生环境(如清除 灌木林)、喷洒杀虫剂等措施。治疗药物苏拉明对早期病症疗效良好;其他药物有 喷他脒、 美拉胂醇(麦拉硫砷醇)等,疗效也很好。对已累及 中枢神经系统的病例,须采用有机砷剂进行治疗。

价值

  寄生家畜的布氏锥虫和寄生鼠的 路氏锥虫是实验室常用的研究材料。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