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燃油税
燃油税,就是将现有的养路费转换成燃油税,实行捆绑收费。由于现行的养路费一般是按吨位和运营收入两种计费方法收取,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定额费。而对于用油大户尤其是汽车来说,道路使用率存在较大差距。“因为无法测算每台车的道路使用率,”专家表示,“燃油税通过将养路费捆绑进油价,将每辆汽车要交的养路费转换成税费,在道路等公共设施日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的大背景下,更多地体现了‘多用多缴,少用少缴’的公平原则。”
附加税包括两种:(1)是根据正税的征收同时而加征的某个税种。这种作为税种存在的附加税,通常是以正税的应纳税额为其征税标准。(2)是在正税征收的同时,再对正税额外加征的一部分税收。这种属于正税一部分的附加税,通常是按照正税的征收标准征收的。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2008年11月18日向英文《中国日报》透露,中国政府将马上开始征收燃油附加税。
韩文科向记者解释称,马上的意思就是很快。他说:“中国政府一直强调要择机尽快征收燃油税,具体方案早已上报。”
韩文科所在研究所的另外一名研究员在早先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称,他希望中国政府尽早征收燃油税,并已经向有关部门上报了三种征收方案。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员认为,征收燃油税的时机早已成熟,可以马上实施。
2009年1月1日燃油附加税正式实施。
2000年,中国开始对国际和国内航线征收燃油附加费,费用约占机票全价的10%-25%。
2004年,民航总局规定航空公司可将机票基准价上浮25%,并同时取消燃油附加费。
2005年8月1日,中国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恢复征收:800公里以下航段收取20元/人,800公里(含)以上航段征收40元/人。
2006年4月1日,中国燃油附加费首次上调:800公里以下涨至30元/人,800公里(含)以上涨至60元/人。
2006年9月1日,中国燃油附加费再次提高:800公里以下提高到60元/人,800公里(含)以上提高到100元/人。
2007年1月21日,中国燃油附加费首度降低:800公里以下航段降到50元/人,800公里(含)以上航段降到80元/人。
2007年11月5日,中国800公里以下航段再次上调为60元/人,800公里(含)以上航段上调为100元/人。
2008年7月1日,中国800公里以下航线提高到80元;800公里(含)以上航线提高到150元。航空燃油附加费标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2008年12月25日,中国800公里(含)以上航线由每位旅客150元降低到40元,800公里以下航线由80元降低到20元。
2009年1月15日,暂停收取中国国内航线旅客运输燃油附加费(以出票时间为准)。
2010年10月26日,其中中国民航普遍使用的3号喷气燃料航空煤油出厂价每吨由5470元提高至5690元,每吨调高220元,其中800公里以上每位旅客每段航程由40元上调到70元,800公里以下(含)每位旅客每段航程由20元上调到40元。
2012年3月5日,中国800公里以上航线燃油附加费每航段由人民币130元上调为人民币140元,800公里以下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仍为70元。
2012年4月5日,中国800公里(含)以下航线燃油附加费每航段由70元上调为80元;800公里以上由140元上调为150元。
为适当缓解油价大幅上涨给航空公司带来的成本增支压力,经中国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决定,自2005年8月1日起恢复对中国国内航线旅客运输收取燃油附加费。
自2005年8月1日起,中国允许国内航空公司在国内航线(不含内地与香港、澳门航线)收取燃油附加费,以航段为单位定额计收。燃油附加收取标准核定为:800公里以下航段,每位旅客收取20元;800公里以上(含800公里)航段,每位旅客收取40元。燃油附加在旅客购票时与票价一并收取,项目代号“YQ”及标准在客票上单独标示。
燃油附加费执行期限暂定为2005年8月1日至12月31日,以航班时刻为准。已提前购票的旅客不再补收。
2018年6月5日零时开始,800公里以上和以下航段燃油附加费均由0元调整为10元。[1]
根据中国国内航空煤油价格变动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民用航空局发出通知,决定相应降低国内航线旅客运输燃油附加标准。其中800公里(含)以上航线由每位旅客150元降低到40元,800公里以下航线由80元降低到20元。自2008年12月25日起执行,以出票时间为准。
按成人普通票价10%计价的婴儿继续免收国内航线旅客运输燃油附加;享受按成人普通票价50%计价优惠待遇的革命伤残军人、因公致残的人民警察及儿童(含无成人陪伴儿童),国内航线旅客运输燃油附加继续实行减半收取,即800公里(含)以上航线收取20元,800公里以下航线每位旅客收取10元。
2009年1月14日晚,中国国家发改委和民航局联合发布通知,因油价再度下调,从1月15日起,决定暂停收取国内航线旅客运输燃油附加费(以出票时间为准)。暂停收费后,国内航空公司2009年将因此少赚66亿元。国家民航局将于对中国国内699条航线机票价格进行干预,为其制定成本价,航空公司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机票。
中国国内的燃油附加费不仅不能拯救航空业的颓势,反而无形中为旅游业带来些许压力,相对普通旅客来说,尽管旅行社一般能从航空公司手中拿到一定额度的机票折扣,附加费分摊到折扣后并不占太大的比重。附加费毫无疑问会成为航空公司与其谈判的条件之一,拿到的机票折扣也肯定要大打“折扣”。
燃油附加费虽然可为航空公司暂解燃眉之急,却难成为整个航空业的救命稻草。控制成本、增强对运力投入的科学管理和判断、提高上座率才是在高油价时代的避险之道;而从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入手的整体市场化改革才能为高油价笼罩下的航空业、汽车业等谋求到整体出路。
当前是成品油价税改革的好时机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陈清泰认为,现行燃油政策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严格的行政管制扭曲了价格,失去了调节供需的功能。很长时间燃油和原油 价格倒挂,实际上是政府在给燃油消费者进行补贴,这种消费越多、补贴越多的方式,严重误导了居民的消费倾向,使得大型车 大行其道;第二是已经决定的 燃油税迟迟没有出台,和燃油消耗量没有直接关联的按车型上交 养路费的政策,在客观上造成大车小标、用油越多越占便宜的效果;第三是尚未实施燃油调节税,政府没有适当的调节燃 油价格的工具。在调节手段缺失的情况下,政府在必要时不得不直接干预燃油的价格,结果缓解了某些短期矛盾,但却带来了更多的长期问题。最近国际油价大幅回落,已经进入了比较正常的区间,应该抓住时机、推出成品油价税改革的方案,使油价反映供需关系。燃油税作为政府的工具,两者互动促进汽车的节能。
总体上看,中国正处于居民汽车消费快速增长和 汽车产业大量投资的时期。汽车消费可持续的政策、法律框架,早制订、早颁布、早实施就会少走弯路,少支付代价十分昂贵的学费。
中国油价“高烧不退”令世界瞠目
“ 美国汽油价格大幅回落,意味着现在中国车主们所支付的汽油价格要高于美国车主。”这是美国《 华尔街日报》对中国油价的评论。
各国油价跟随 国际形势迅速作出调整,而中国油价面对民众日渐高企的呼声却“固执”地按兵不动。
从过去经常在某天凌晨突然提价,到如今 顾左右而言他,中国油价为何高烧不退?
中国油价“一枝独秀”
自2008年2月中旬以来,国际市场油价持续大幅攀升,国家 发改委6月20日发出上调全国油价的通知。北京地区最近一次涨价是在10月7日, 93号汽油和 97号汽油最高 零售价格分别为6.37元/升和6.78元/升。此后,无论国际市场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国内油价一直高居不下。
面对国际油价击穿60美元每桶 大关,美国油价紧跟下调,平均售价跌至每加仑2.3美元(约合人民币4.15元/升),如果再减去30%的燃油税,仅为人民币2.91元/升。
而正当有消息称 中国相关部门正在拟定三套成品油零售价下调方案上报审批时,全球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俄罗斯,早已多次要求石油巨头降价,甚至根据《 反垄断法》,对俄两大石油巨头处以“不超过违法收入4%”的巨额罚款,原因是其没有及时根据国际油价变化下调 成品油价。
外媒瞩目高油价负面影响
面对中国国内油价“一枝独秀”的现状,一些外国媒体和分析机构也注意到了其中的隐忧。
“虽然不能很肯定,但是存在着这样的风险,那就是中国国内成品油价格已经高到令消费者的价格敏感性越来越显著的程度了。”美国一家 咨询公司负责人表示。
从2008年10月到11月,美国 《华尔街日报》两次发表文章,探讨中国的高油价。该报在10月20日认为,中国政府已经因此陷入了一个两难境地:究竟是应该下调政府限定的汽油价格(这将是近两年来的首次),还是引入市场定价机制、让油价 自由浮动?而与此同时,“政府推出的任何降价举措可能都会受到国有石油巨头们的抵制”。
“政府为企业着想”?
中国能源网执行副总裁 韩晓平则向《 国际先驱导报》解释,“政府不降价,也是希望两大石油公司能够顺利进行 石油勘探开发。”在韩晓平看来,国家不下调油价是希望石油公司“手里多攒一些钱”,将来并购其他石油公司时宽裕一些。
中国石油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 董秀成教授则认为,现在是理顺 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机会。“一件明明市场可以解决的事情,被行政干预之后,硬生生被复杂化。应该抓住目前的有利时机,尽早理顺成品油定价机制。”
目前油气储量足够用40多年
昨天上午,国际能源署在京发布《世界能源展望2008》报告。国际能源署署长表示,目前全球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并不短缺,但 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 经济萧条可能导致石油价格进一步下调。
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已经探明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大约在1.2到1.3万亿桶之间,以当前的消费水平来看,足够全世界40多年的石油消费,同时由于不断增加的勘探活动和勘探技术不断进步,平均每年发现的石油储量也在不断增长,预计正在勘探和有待勘探的石油储量在3.5万亿桶,其中最多的资源分布在 中东、俄罗斯和 里海地区。
报告指出,由于 中国和 印度经济强劲增长,预计到2030年,中、印两国能源需求增长将占世界 一次能源 总需求 增长量的一半。
近年来石油价格不断上扬导致了2008年石油价格暴涨,与此同时短期内价格出现不断大幅波动。报告预计到2030年,石油价格将会超过200美元/桶。不过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将会暂时阻碍石油价格上涨的步伐。但从长期来看,廉价石油时代不会再出现,危机一旦过去石油价格仍将快速增长。
北京控制车辆措施将出台
2008年底前, 北京市加快出台新增机动车 总量控制、停车收费措施, 资源性产品价格将进行调整。
2008年9月,有媒体报道,北京拟定了一系列交通新政,包括限量发放车牌照,每年限发车牌10万个。目前,有关政策还在研究中。一些经销商告诉记者,他们猜测,北京实施 汽车牌照总量控制恐怕不外乎两种操作方式:
一种方式是每月发放一定数量的牌照,然后买车的消费者进行摇号,摇中即可以当月买车,否则顺延下月继续。另一种方式是采用上海的做法,每月以拍卖的方式发放牌照,这意味着,牌照将是有价资源,消费者将来买车要付额外的牌照费用。
国内油价 年内有望下调
本周一,美国基准 原油期货收盘跌破55美元,创下2007年1月29日以来最低收盘纪录。国际油价已跌破每桶55美元,我国目前 成品油批发价和零售价换算成国际油价是每桶85美元至90美元。
业内人士预计,本月国内油价下调的可能性很大。“由于国际能源需求放缓,所以国际油价还有空间继续下跌,但不会跌破30美元。”商务部市场运行调控专家、 北京工商大学贸易经济系主任 洪涛教授分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