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市发改委的多方努力和积极争取,濮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调整方案喜获省发改委批复。批复后的总规划面积为19.5 平方公里,增加了1.5 平方公里,主导产业调整为化工和装备制造业。产业布局是沿晋豫鲁铁路和大广高速绿化带,规划建设化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和配套仓储物流园,形成“二带四园”的空间结构。市发改委将以规划调整为契机,帮助濮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优化功能布局,促进产业集聚,提升配套服务能力,全面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
一是迅速启动产业集聚区新调整区域,3 纵5 横30 公里主干道、8纵7 横39 公里次干道路网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二是力促正在洽谈的中海油投资12亿元的生物质液化燃气、河南公路港集团投资10 亿元的路港国际综合物流园、投资7.5 亿元的特睿邦高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快速落地,确保上海化工研究院投资12 亿元的高分子聚乙烯项目签约。三是依托中原乙烯、中原大化、永金化工、永龙化工等龙头企业,延伸产品结构,拉长产业链条,发展相关产业,打造全市“石油化工、盐化工、煤化工”融合链接发展示范区。
主导产业:化工、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
濮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是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科学发展示范区,是我市8大产业集聚区之一,于2008年12月24日获省政府首批审核认定,总面积为17.568平方公里。该产业集聚区由建成区、发展区、控制区3部分组成,其中建成区面积5平方公里,发展区规划面积6.153平方公里,控制区面积为6.415平方公里。
当前,濮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有序开展,产业集聚区建设正如火如荼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岳庆华告诉记者,为了尽快凸显产业特色、体现集群发展的优势,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搞好服务等方面都做了创新,调配各项资源全力促进产业集聚区建设。计划完成3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
2月18日,记者从河南省商务厅获悉,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于日前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至此,我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数量达到9家,居全国第5位,在中西部地区居第1位,彻底摆脱了开发区申建工作落后的局面,为我省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扩大开放提供了支撑和平台。
2013年,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突破6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亿元,引进省外资金37亿元,新建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8个,新增从业人员3000人,确保产业集聚区村庄整合项目一期和濮水湾社区项目一期安置房建成入住,确保第二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新铺设污水管网20公里。
濮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于2008年设立,规划面积19.5平方公里,已形成以精细化工规模发展,装备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的产业格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