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桂(3)朱砂桂为丹桂品种群,常绿乔木,树冠圆球形,干形好,高5米,灌幅3米,紧密度中等。树皮浅灰色,比较平滑,皮孔稀疏。小枝黄褐色,无毛,嫩梢红色。标准株分枝力平均2.5个,春梢平均长度为6.9厘米,节数平均5.0节/梢;腋芽数平均22.5枚/梢,每节单侧3芽及3芽以上叠生率占49.1 %。叶身绿色,硬革质,有光泽;长椭圆或椭圆形,大小不等;叶长6.0-12.0厘米,平均9.1厘米,叶宽2.3-4.7厘米,平均3.2厘米,长宽比约2.9;叶面较整齐,叶缘微波曲、反卷;全缘,偶先端有疏齿;侧脉8-10对,较整齐,网脉两面明显;叶尖钝尖或短尖;基部宽楔形,叶柄平均长0.9厘米。[1]
朱砂桂(5)聚伞花序簇生于叶腋,或近于帚状,每腋内有花多朵;花瓣4-6毫米,每芽有花6-8朵,花量大,花味较浓;花色橙红,国际色卡编号为28B(中橙红色);与其他秋桂类品种香味有明显区别。苞片宽卵形,质厚,长2-4毫米,具小尖头,无毛;花梗细弱,长4-10毫米,无毛;花极芳香;花萼长约1毫米,裂片稍不整齐;花冠斜展,裂片卵圆形,微内扣,花冠红色,长3-4毫米,花冠管仅长0.5-1毫米;雄蕊着生于花冠管中部,花丝极短,长约0.5毫米,花药长约1毫米,药隔在花药先端稍延伸呈不明显的小尖头;雌蕊长约1.5毫米,花柱长约0.5毫米。果歪斜,椭圆形,长1-1.5厘米,呈紫黑色。花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花期15天左右。[1]
广泛分布于中国湖南、四川、福建、浙江和江苏一带。
桂花属长日照植物,喜在充足的阳光和土层肥厚、排水良好的地方生长,土壤要微酸,PH5.5-6.5。忌碱土,怕积水和煤烟。北方需盆栽,低温温室越冬,0℃左右的温度对盆栽的桂花不会有害。
朱砂桂幼年时长势旺盛,成年后长势不如其他丹桂类品种,树冠内部长期空秃,耐阴性较差。另外,该品种不甚耐寒,冬季严寒常有叶片枯黄脱落现象。[1]
种子有后熟期,需沙藏半年左右方可播种。桂花属长日照植物,一般采用条播法,即在苗床上作横向或纵向的条沟,沟宽300px、沟深75px;在沟内每隔6-200px播1粒催芽后的种子。播种时要将种脐侧放,以免胚根和幼茎弯曲,影响幼苗的生长。在桂林地区,通常用宽幅条播,行距20-625px、幅宽10~300px,每667㎡ 播种20kg,可产苗木25 000-30 000株。
播种后要随即覆盖细土,盖土厚度以不超过种子横径的2-3倍为宜;盖土后整平畦面,以免积水;再盖上薄层稻草,以不见泥土为度,并张绳压紧,防止盖草被风吹走;然后用细眼喷壶充分喷水,至土壤湿透为止。盖草和喷水可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土壤板结,促使种子早发芽和早出土。
在春季发芽前进行,选一年生枝条作插条,插入素沙土或草炭土内,上面覆盖塑料薄膜,放在蔽阴处养护,立秋后即可生根。
桂花树嫁接的砧木一般为女贞或水蜡,多采用腹接、靠接法或撕接法。撕接法操作简单,成活率可达93%左右。具体方法是:在春芽未萌发前,从母树上取健壮的一年生枝条,剪去一些叶片,置于低温、湿沙中贮藏,待砧木萌动时进行嫁接。嫁接时先将砧木在离地面10厘米处剪断,选光滑面将树皮划成“Ⅱ”型,长约2-3厘米,宽3-4毫米,撕开“Ⅱ”处树皮,再把削成不等边楔形的接穗插入砧木“Ⅱ”处,用薄膜带包扎。当接木新梢长到10-15厘米长时,将砧木上的萌芽枝蘖全部剪除。6-8月注意抗旱、追肥和除草。盆栽桂花可用靠接法。先将砧木在盆中养活,6-7月梅雨季节选与砧木粗细相近的两年生桂花枝连盆靠接,成活后于“白露”前剪下即成新株,当年就能开花。
有高压和地压两种方法。
圃地选择。圃地应选择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轻壤土为好。土质太粘宜适当掺些砂土以调节土壤质地。为防止立枯病及根腐病的发生,还应在作床时喷洒农药进行土壤消毒。插床宜梢高,排水一定要通畅,实践证明,雨后积水,最易使穗腐烂,尤其是在插穗生根之前更应及时注意排涝。
塑棚与荫棚的设置。封闭育苗简言之就是棚套棚,即荫棚套塑棚。插床宽度1.10米(实际利用率为1.0米),用两端削尖的竹片呈弓形的插下,从床面到弓顶为0.5米,为使弓形竹片拉紧,弓与弓之间应用细竹扎缚,塑膜棚两侧用泥土压紧,不能留有空隙,但塑棚两端不必封死,可以自由启闭,以防透气漏风。在塑膜棚上面要盖双层芦帘,荫棚高度1米,这样塑棚与芦帘之间有50厘米的空间,便于空气流通,降低塑棚内温度。此外塑棚四周还应围盖单层帘子,以防侧方阳光照射。
地栽桂花多于早春进行。栽植地点要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地方。栽前先挖个大穴,多施有机肥料,同时增施一些草木灰,苗木需带土索移植,以利成活。栽后充分灌水。成活后施一次液肥。7-8月间现施1-2次水肥。临冬之前现施以腐熟堆肥。以后每年3月下旬追施一次速效性氮肥,7月追施一次速效性磷钾肥,10月份再施一次有机肥。每次施肥后都要及时灌水和中耕除草,平时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这样便可加速生长,年年开花繁茂,花多味香。
要让桂花多开花,气香,需要抓住选好盆土、适时浇水、巧施追肥、适当修剪、防治病虫等五个主要环节。
病虫防治。桂花常易发生炭疽病、褐斑病、灰色膏药病、枯斑病、藻斑病、煤烟病和黑刺粉虱、介壳虫、蓑蛾、刺蛾、蚱蝉、桂花叶蝉等病虫为害,需及时喷药防治。
褐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危害叶片,初期为黄色小斑,发展为近圆形或不规则斑,黄褐色至灰褐色,病斑直径为2-10毫米,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叶片正面散生许多黑色霉状小点,这就是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连接成大斑后,导致叶片枯死,但不会扩长到叶脉。此病菌靠风、雨、浇水等方式传播,3月开始生长、4-10月为发病期,10月以后病情减退。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老叶发病较重。一般丹桂比金桂、银桂抵抗此病的能力强。
防治方法:
叶枯病又称枯斑病,是桂花的一种重要病害。叶片受害多从叶尖、叶缘开始,小斑点淡褐色,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有时卷曲脆裂,病斑可相互连结达叶片的1/3至1/2,灰褐色,边缘为绿色,后期病斑上产生小黑点。该病全年均可发生,引起叶片大面积干枯,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植株生长衰弱时,发病较重,一般为7至11月发病,经风雨传播。
防治方法:
该病通常发生于高温、多湿的季节和闷热、潮湿、隐蔽、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主要表现为叶面和干枝上蒙有一层颜色深浅不一的灰黑色粉状物,有时甚至结成黑膜状。究其原因是由于蚜虫、蚧壳虫、粉虱等昆虫刺吸危害桂花时,分泌的排泄物引起多种真菌的寄生从而诱发了黑乎乎、灰蒙蒙的煤污病。灰黑色的煤污层,不仅影响了桂花植株的观赏,而且会影响到叶片的光合作用,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并引起感病叶片变黄萎蔫后提前脱落。
防治方法:
该病为缺铁性黄化病。由于PH值失调土质偏碱、土壤里面建筑物残渣清理不彻底,导致土壤中的铁元素以难溶解的氢氧化铁形态存在,不能被桂花的根系所吸收,从而使得桂花缺铁。如果是轻度缺铁,表现为幼叶的叶脉间失绿黄化,叶脉组织仍呈绿色;如果是重度缺铁,则表现为新老叶全部黄化,幼叶慢慢停止生长,部分老叶出现黄褐色斑点,植株不能正常生长和开花,严重影响到观赏效果和采花收获量。
防治方法:
主要发生在较大大规格的新移栽桂花植株上。在园林绿化或大桂花移栽中,由于起挖时碰伤、长途运输中划伤、吊栽时勒伤、意外击伤等原因,导致桂花植株的主干或大枝外皮被严重损伤,或掀去大块干皮,未能及时加以妥善的保护,遇到雨水、污水感染伤口,诱发真菌(如木腐菌等)、细菌(如土壤野杆菌等)的大量侵入寄生,致使伤口处腐烂、木质部外露或形成癌瘤,引起植株生长不良、叶片大量脱落、大枝枯死,严重时会造成全株桂花死亡。
防治方法:
朱砂桂花(4)高杆朱砂桂据宋代陈郁撰写的《话腴》一书记载:“象山士子史本,有木犀忽变红色、异香,因接本献阙下,高宗雅爱之,画为扇面,仍制诗以赐从臣……自是四方争传其本,岁接数百,史氏由此昌焉……”本引文说明宋代高宗皇帝,爱好桂花;有人用嫁接法改良丹桂品种花色,献帝争宠,从而为往昔‘朱砂桂’的诞生与今日此品种的繁衍,创造力有利条件。
江淹在骚《杂词·悦曲池》中韵道:“桐之叶兮蔽日,桂之枝兮刺天”。“桂之枝兮刺天”赞赏桂枝向上,与上句对应,可想像到浦城桂树之盛。桂花树冠直径在3米以内时,桂枝都笔直向上,这是大叶朱砂丹桂的特点。
浦城位于福建省最北端、闽浙赣三省交界处,西北接江西省广丰县,东邻浙江省江山、龙泉二市和遂昌县。2007年1月11日,中国经济林协会正式命名浦城县为“中国丹桂之乡”。 浦城丹桂栽培历史悠久,文字记载约有2000年。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地的园林城市,纷纷前来该县订购朱砂丹桂树(苗),上海世博园和北京奥运场馆建设都移栽了浦城朱砂丹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