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内容及特点
《方舆汇编》辑录了大量的府州县志,选编了许多重要文献,收录的地名非常丰富。该书《 凡例》曰:“ 《一统志》 于沿革只记其代,山川只列其名,关隘驿传只志其地,户口财赋只记其数,风俗节序只存其概。今则于 通志、府州县志所已有者,皆分为各考,而与史传所载有关地方利害者,悉按年代入于纪事,则灾变救禳之宜,山川关隘防守之要,水利蓄减、驿递增减之法,移风易俗、休养生息之方皆尽焉。至于山川古迹之古今互异,或传讹附会,地方大事之是非得失,或各为己见,或各为辩证,则皆归于杂录,此则较《一统志》从详者也”①。所以,不见于明清《一统志》的小地名和稀有文献,常常能够在 《
古今图书集成》中找到。
《方舆汇编》编排山川、陵墓所采用的办法也多可取之处。如述山川,凡一郡一邑之内的山川,则仿《一统志》之例,书于《职方典》各府州县之下;凡大山名川,连跨数十州县者,则别立一章,载入《山川典》中,并绘有图形,以志识别,又考其跨越地界,与别地名同而实异者。至于山泉矿产之多寡,寺观古迹之兴废,皆书于其下,以备查考。这种分类处理的方法,比《一统志》将名山大川硬行划归某州某县,或将整个山系河流割裂为若干单元,分叙于府州县下的作法更为科学。
《方舆汇编》绘制的地图,吸收了当时最新的测绘成果,印刷也很精美。最值得一提的,是《坤舆典》和《职方典》中各省府州地图已经采用实地测绘资料,地物方位的标绘比晚出的《嘉庆重修一统志》卷首附图准确,山脉河流的描绘手法和现代地图更为接近,注记州县以下小地名也较《嘉庆重修一统志》齐全,这些地图在当时已有“图绘精详、考订精当”之誉。
《方舆汇编》辑录资料的方法,往往是将原书整段、整篇地收入,不加改动,因而比较完整地保存了许多已佚或罕见的古籍。特别是引证古籍时,一一详注出处,标明书名、篇名和作者,便于查对原书。
方舆汇编-作者简介
陈梦雷(1650年—1741年),中国清朝学者,字则震,号省斋,晚号松鹤老人。 福建福州人。他是康熙九年进士,「读书五十载」「涉猎万馀卷」,这种渊博於是在康熙四十年(1701年)受 康熙皇帝委託,编纂《古今图书集成》,歷四年半而成。
方舆汇编-局限及不足
陈梦雷编纂此书时,条件有限,他所能利用的资料,仅是藩府和他本人的藏书,既未接触过藏在 圆明园的 《
永乐大典》,也未看到内府秘藏的“ 天禄琳琅”,这就使 《古今图书集成》的整个内容和水平受到限制。《方舆汇编》辑录 方志资料虽然很多,但方志编纂者的学识和水平不同,各种方志的优劣出入很大,有的方志修得较好,有的方志问题很多,本书辑录资料时,未对资料进行考订,也影响到本书的价值。各种地志的编纂有先有后,府州县辖境多有变迁,《方舆汇编》辑录资料时,未注明用书的成书年代,可谓一大缺陷。该书从 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开编,至四十五年初编告成,只用了6年时间。此后,从 康熙帝下令增辑至 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成书,虽有10几年时间,但经过 胤禛夺嫡之争,实际所花的时间也不长,在这样短的时间里,成就卷帙如此浩大的巨著,殊为不易,所以书中也存在许多因审校不精而产生的讹误。
方舆汇编-印制及出版
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
古今图书集成》编成后,仅以铜板印出64部,除赏赐有功的王公大臣和特旨奖励外,皆藏于内府,民间只慕其名,未见其书。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上海 点石斋书局集股 翻印1500部,但印刷粗糙,脱卷脱页很多,许多读者不满。十六年,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准把原本发
上海道,饬令 同文书局照原本大小石印,并由该局编辑部作 《
考证》24卷。这个石刻本质量较高,明显优于点石斋本。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上海中华书局又从
康有为处购得同文书局 石印本一部,将其缩印上石,每一面为3栏,每栏为原书之一页, 双面印,每页相当原书6页, 书品和原书同样大小,连同《考证》分装808册,这就是目前流传较广的 中华书局缩印本。至此,《古今图书集成》才为广大读者所使用。目前,中华书局和 巴蜀书社已共同将其重新影印,陆续出版。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