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高燕婕从美国留学归来后,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及技术,投身于国家卫生信息化管理事业,提出并完成了一系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标准、规划、政策及模式。她还承担了多项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与项目、国家信息化建设重大项目,为开创和推进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曾获得了国务院信息办、国家金卡办、国家科技部、工业与信息化部等部委的多次表扬。
长期以来,由于医疗资源短缺且配置不均衡,导致了80%的优质医疗资源向城市集中,而80%的农村服务对象卫生资源日渐紧张。医患之间显著的“二八”差异,多少年都解决不了。
“2005年3月,高燕婕提出了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模式,对传统医疗进行优化、改造。”高燕婕解释道,区域协同医疗示范工程是科技部、卫生部“十一五”重大专项研究项目之一。作为国家科技部支持的项目,区域协同医疗里面有很多技术,所以卫生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研究各种医疗资源集成的技术,来调动各种医疗资源,多角度、多领域,建立联动协作的区域服务共享的医疗系统,实现区域内的信息、服务的资源共享。
2006年11月,科技部拨出2000万元资金,实施区域协同医疗示范工程。区域协同医疗主要通过数字化的医疗新模式以及供应链、价值链等现代管理方法,建立区域协同医疗共享平台。通过这个项目的建立,在区域里包括公共卫生数据在内的医疗机构的医疗活动数据将全部实现共享。为了真正实现共享,高燕婕始终坚持在服务中产生标准,“我们的标准不是闭门造车产生的,也不是为了标准而标准。区域协同医疗要先进行示范,在积累经验之后,向其他地区进行推广时,才会制定标准。标准要与实践结合,边应用边形成标准。标准要指导实践,实践也不断地修正标准。”
与此同时,高燕婕挑选一些具有行政、管理调动职能的机构,作为区域协同医疗的牵头试点单位,他们能够对区域内的医疗资源从权限上进行调动和集成。而且,选择的区域包括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比如大型三甲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医院,还要包括城乡交界地带的医疗资源,能把这些机构进行整合、进行协同任务,这样的区域才能作为实施单位。
“2009年新医改方案出台之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机遇就是如何为医疗改革提供技术支撑。”高燕婕说。新医改方案出台后,高燕婕坚持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步调一致的原则,既要调动各个省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又要给各区域提出信息化发展的明确方向。由此,使得各地能够协调一致,给信息化工作水平带来一个质的提升,而不能停顿。
此外,卫生部20家数字化试点示范医院的推进,在新医改的条件下将为更多医院提供发展方向的指引。选择首批数字化示范试点医院,并不是说它们已经完全数字化了,而是要它们承担着数字化示范试点的重要任务。真正的医院数字化的目标,还有待于拓展,目前正在不断地朝这个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