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的采访

创造性的采访

品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译者 李丽颖
书名 创造性的采访
语种 简体中文
ISBN 9787300116945
出版日期 2010年3月1日
目录导航

图书信息

书 名: 创造性的采访

作 者:肯·梅茨勒 李丽颖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3月

ISBN: 9787300116945

开本: 16开

定价: 29.80 元

内容简介

《创造性的采访(第3版)》运用大量案例和插图,结合作者多年来新闻采访实践和教学的经验,形象生动地介绍了新闻采访各个环节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如何成功地策划和准备采访,如何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取有意义的信息,如何营造和谐友善的采访气氛,如何借助电子手段进行采访等等。书中深入探讨了“采访的伦理道德”这个业内人士多年来非常关注的问题,还就如何将采访转化为报道提出了若干操作性极强的指导性建议。此书已被美国许多新闻院校采用为专业教材,并被列为新闻记者的必读书目。

作者简介

肯·梅茨勒,1956年毕业于美国俄勒冈大学,获新闻学学士学位,之后做过五年新闻记者。1961年获美国西北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同年开始在大学里任教。现任俄勒冈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名誉教授。梅茨勒教授于1972年开始教授新闻采访课程,曾经在世界多个城市主持召开学术研讨会,讨论新闻采访和信息采集的各类方法。主要作品有《创造性的采访》等。《创造性的采访》多年来一直被美国务:大院校的新闻院系作为专业教材使用。

 

同名图书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238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5月

·ISBN:7300046223

·条形码:978730004622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丛书名:新闻传播学英文原版教材系列

 

内容简介

《创造性的采访》(第3版)近年来,我国新闻传播学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势不可当,这一点在大众传播媒介上体现得极为明显。中国加入WT0,更要求新闻传播学教育能够及时、全面、深入地反映国内外学界和业界的动态,尽快拉近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如今,广大教师和学生已不满足于仅仅阅读国外优秀教材的翻译版,他们迫切希望能读到原汁原味的原版教材。为了能尽快了解和吸收国外新闻传播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提高我国新闻传播学的教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水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选取了美国著名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长期选用的经典教材进行原文影印。本丛书所选的图书均系美国新闻传播界有影响的大学教授所著,内容涵盖了新闻传播学的各个重要领域,全面反映了美国新闻传播学领域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探索水平,因而受到了美国及世界各地的新闻传播学院师生、新闻从业人员的普遍欢迎,其中大部分版本都多次再版,影响深远,历久不衰,成为新闻传播学的经典教材。

编辑推荐

《创造性的采访》(第3版)在原汁原味地引进英文原版图书的同时,将目录和作者简介译为中文,作为对原版的一种导读,供读者阅读时参考。在这套英文原版影印丛书之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还将陆续推出它们的中文翻译版,广大读者可以对照阅读,相信收获会更大。

本丛书在图书选择和论证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郭庆光教授和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张咏华教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系展江教授对目录的翻译进行了审校工作,在此谨向他们一并致以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章 你的采访问题何在?

第2章 何为采访?

第3章 采访10阶段

第4章 采访要素:个案史

第5章 提问

第6章 采访中对话的延伸

第7章 受访

第8章 采访策划

第9章 失败的教训

第10章 学会倾听

第11章 新闻观察

第12章 着眼于引用和轶事的采访

第13章 打电话、记笔记和录音

第14章 特殊问题

第15章 电子辅助采访

第16章 广播电视采访

第17章 报道采访领域

第18章 多重采访领域

第19章 名人采访

第20章 采访伦理

第21章 通向事实真相的10个步骤

附录A 采访练习

附录B 采访报告示范

参考文献

采访

索引

……  

图书序言

如果用两个字来说明《创造性的采访》第三版与前两个版本的区别,那应该是——“真实”。再多用一些 字眼,那就是“力求真实”。25年来,我始终将 新闻采访作为一个课题潜心研究,也因此对它的真实性愈加关注。什么是“真实”?“真实”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如何将真实性应用于新闻工作?最重要的是,新闻工作领域里具体的采访活动日趋多样化,这到底是增强了还是妨碍了真实性的体现?是什么促使我们发生了上述这些思想转变?我想多半是因为这样一个事实,即今日的公众看到从事新闻采访活动的记者的人数越来越多,多过了以往任何时候。越来越多的广播节目采用了问答的形式,包括尖刻的 谈话节目——通常变成了较量谁更能喊叫的比..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