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张瑀文姬归汉图

金张瑀文姬归汉图

作品名称 《文姬归汉图》
文物收藏 吉林省博物馆
画幅尺寸 纵:29厘米、横:127厘米
目录导航

作品简介

  【名称】金代 张瑀《文姬归汉图》
  【类别】中国书画 绢本设色 29×129厘米
  【年代】金代
  【文物原属】
  【文物现状】吉林博物馆

  【简介】
  绢本,设色,纵:29厘米,横:127厘米。(插图图片为片段

作品赏析

  此画收藏有序。前端有明万历的“皇帝图书”和“宝玩之记”两印,后端书款处有“万历之玺”。传至清代为 清官内府收藏,卷上有清高宗乾隆亲笔题签: “宋人 文姬归汉图”,下注“内府鉴定”四字,钤“ 神品”、 “乾隆宸翰”两印。乾隆帝赏画之余,意犹未尽,还在卷上题诗记之。诗末押“比德”、 “ 朗润”两个小方印。此后,画面上还盖有嘉庆、宣统等储印十枚,前隔水上有“ 梁清标印”、 “蕉林秘玩”;后隔水上有“蕉林玉立藏图书”,后隔水之外还有“苍岩子”、 “蕉林居士”两方收藏印。
  蔡文姬为汉代 蔡邕之女,汉末战乱中被掳至 匈奴,居十二年。后曹操念其父无后,以金璧相赎归汉。 《胡笳十八拍》相传为她所作。历代画“ 文姬归汉”的画家不少,多有象征,且以 《胡笳十八拍》取意,分段描绘。张瑀的画则不以为然,整幅取势,略去背景,用飞扬的线条极有 韵致地画出风沙弥漫的漠北大地上,一队迎风行进的人马。画面气势开合起伏, 高低错落,以实景和虚景相构和的方式展现主题。人马是直观的、实在的,风沙是联想的、虚幻的。通过实在之物的品味,展开广大的联想空间,是 中国画构图的奥妙所在。画面的动感很强,细看的地方很多,人物的衣着、动态、表情都很符合人物的身份。
  是卷画东汉末年文学家蔡邕之女文姬归汉的故事。重点突出归汉的行旅场面,不如配景,人疏密错落,互相呼应,真切描绘出长途跋涉的气氛和 朔风凛冽的塞外环境。笔墨 遒劲简练,富于变化,设色浅淡丰富,典雅和谐。画左上方署款“祗应司张□画”。“祗应司”乃金代设置构机,可证为金代作品。“张”下一字漶漫不晰,郭沫若释为“禹”字。 日本大阪美术馆藏有题为“宋 宫素然 明妃出塞图”卷者,其构与此颇相似,故论者有内容之争。然均以为稀世珍品,可补 画史不足。画上钤有明万历 “皇帝图书”等三玺,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诸凿藏 印。《 石渠宝笈重编》著录。文姬归汉故事画在南宋颇为流行,张瑀画卷显示了宋金之间绘画的相互影响和交流。

作者简介

   张瑀 金代人,生平不详,传世书画有 《文姬归汉图》藏于 吉林省博物馆,旧题为南宋人作,后在画上发现署款“祗应司张瑀画”六字,祗应司为 金章宗泰和元年所设,所以张瑀应为金代 画院画家。此图绢本淡设色。此图笔法简练劲拔,衣带飘忽。画 蔡文姬及 侍从等十余人骑马而行,有鹰、犬相随。另有一卷宫素然作《 明妃出塞图》,藏于日本大阪美术馆,构图人物皆与此相似,究竟两画是何关系,专家争议较大。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