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广场位于鹤壁市新区中部,总占地面积150亩,其中绿地面积93亩,绿地率62.4%,绿化覆盖率65%。是一个集市政、文化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广场。广场由北向南逐渐过渡为三个主题区:市政广场、文化广场和游憩休闲广场。市政广场布局庄重典雅,精巧雅致。其中高66米的新世纪钟塔是广场的主题,也是鹤壁市新区城市标志性建筑。南部游憩休闲区以鹤壁市地图为基本形状的浅水湖面,与彩色音乐喷泉、游廊及西部的山林缓丘共同营造公园式休闲广场。浅水岸边的各种构筑物为人们提供了赏景、戏水、亲水、悟水的空间,是居民消夏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新世纪钟塔北侧,借助一层边廊台阶,搭建面积达110平方米的广场文化活动舞台,可供2万余人同时观看各类文艺演出,是城市居民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好去处。每年4月-10月的周末夜晚,文化广场舞台上载歌载舞,激情奔放;舞台下人声鼎沸、欢歌笑语。在新世纪广场,你还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在详和、欢乐气氛的感召下,人们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或唱或跳,或拉或吹,随着成员增多,日渐形成有组织的小型民间文艺队,人们相约在文化广场,击腰鼓、唱戏曲、扭秧歌、跳健身舞……一个个闪亮登台,场面蔚为壮观,引来了数以千计的市民群众。广场文化把群众汇聚在一起,今天你是演员,我是观众;明天我是演员,你是观众。角色互换,技艺互补。在广场文化活动中,群众得到了一种在其他文化活动中得不到的快乐。每到夜晚,整个广场数千盏华灯初放,与彩色音乐喷泉相互辉映,共同构成了鹤壁市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场文化活动已成为我市城镇居民关注的热点。市委、市政府把组织好广场文化活动作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群众办实事和加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作为落实文化工作“三贴近”原则的一项具体行动来抓,在全市形成一个“团结奋斗、真抓实干、争先晋位、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鹤壁市的广场文化活动是从1996年开始的,以后逐步完善规范。特别是2000年新世纪广场建成后,就把新世纪广场作为文化工作“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一个大舞台,形成了市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每年年初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化局联合下发《关于举办鹤壁市广场文化活动的通知》,并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为主任,市政府副市长为副主任,各有关部门、单位领导为成员的“鹤壁市广场文化活动组委会”。组委会办公机构设在市文化局,负责广场文化活动的日常工作。组委会成员单位职责分明,各负其责。市委宣传部、文明办负责整个文化活动协调的工作,文化部门负责做好演出场地、灯光、音响、装置及演出节目的辅导、指导工作;市公安部门负责广场文化活动的安全保卫和秩序维护工作;全市各系统、各部门、单位轮流参加广场文化活动专场演出。2000年,随着广场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为提高广场文化活动的档次和品位,在市拨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市文化局筹措资金20万元,制作和购置了高档次的活动组合舞台和音响、灯光设备,使观众可视听面达到2-3万人次,较好地满足了演出需求,提高了演出效果。2001年,随着新世纪广场成为我市广场文化活动的中心,市政府又一次拨专款购置了一套大功率的音响设备,极大地改善了演出条件。据统计,2001年以来,鹤壁市在新世纪广场共举办“ 晋冀鲁豫旅游合作区联谊会”、“春天送你一首诗”、“走向辉煌”等大型文化活动30余次,举办各类广场文化活动100余场,参加演出的演职员26000人次,观众约130万人次。在这个大舞台上,发掘、容纳、展示了企业文化、行业文化、校园文化 、军营文化。它给各行各业的人们提供了崭露头角的机会,群众的表演才华得到了展示,身心得到了愉悦,提升了城市形象,也升华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广场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在我市已越来越受到全市各行各业和企事业单位的重视和欢迎。各部门、各单位把办好广场文化活动作为提高本单位知名度和展现行业部门精神风貌、向社会宣传推介自己的平台,高度重视,积极参与。
市总工会为保证群众文化群众办及其广泛的参与性,针对2004年是“工会组织建设年”的实际,不断创新建会方式和吸纳新会员,不断壮大职工队伍,最大限度地宣传、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组织了一台由全市广大职工层层参与的广场文艺晚会。晚会的所有节目由职工自编自演,演职人员和主持人也全部由职工担任。如市总工会机关全体的合唱《咱们工人有力量》、鹤煤(集团)公司工会的说唱快板《宣传贯彻工会法》、山城区工会的三句半《宝马你好》等节目,不仅充分调动了各级工会组织的积极性,活跃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也给职工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没有参加演出的职工,统一着装,组成方阵拉拉队,呐喊助威。舞台上演的是职工自己的事,唱的是职工自己的人。舞台下掌声阵阵、高潮迭起,将初夏的鹤壁新区夜晚烘托的分外美丽。职工们认为:广场文化活动是一种自娱自乐、人人参与的活动形式,也是一个贴近职工群众、提高职工素质的有效途径。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作是我市唯一的一所高等院校,为把广场文化活动办出高校的特点和水平,学院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成立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不惜人力物力,全力支持广场文化活动。调动各专业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自的专长,按照“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要求,排练出了30多个歌颂鹤壁、宣传学院为主要内容的节目,从中精选19节目搬上舞台。《好日子》、《美丽的心情》、《幸福快车》等节目热情讴歌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校园风采》、《千呼万唤》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与活力,《儿行千里》、《母亲》等表达了对母亲、对祖国的无比眷恋,《把一切献给党》、《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展示了萃萃学子的一腔爱国情怀。“鹤壁的明天更美好”“欢迎广大学子报考鹤壁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幅标语与鲜艳的舞台服装交相辉映,一片流光溢彩。演出不仅检阅了学院师生的素质,而且宣传了学院的形象,增进了社会对学院的了解,这将对学院的招生、就业工作起到良好的推介作用。
几年来,市文化局按照“社会文化社会办”的工作思路,每年都将广场文艺晚会作为一项大型的文化活动,和其他文化活动项目一起,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寻求社会各界赞助,开展“公益性文化社会办洽谈活动”,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02年以来,全市文化广场活动共吸纳社会资金200万元。不仅有力地支持了社会文化活动的开展,而且社会各部门、企业从中亦得到了实惠。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广场文化活动是新时期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富有活力,多姿多彩。既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行业特点,又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和群众的欢迎。鹤壁市的广场文化活动从随意到规范,从普及到提高,从满足群众求乐到打造广场文化特色品牌,鹤壁市各级文化部门功不可没。几年来,鹤壁市文化主管部门本着“凸现时代精神、提升艺术层次、推动群众参与、体现地方特色”的宗旨,通过组织、引导和示范,不断探索广场文化发展的新路子,使广场文化以其大众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几年来,市文化局从健全完善文化广场各项管理制度入手,先后制订了《年度广场活动规划》、《广场文化活动舞台管理制度》、《广场文化活动安全保卫制度》、《广场文化活动应急方案》、《广场日常管理制度》、《演出须知》、《观看须知》等管理制度,使广场文化活动已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1996年,为丰富“双休日”群众文化生活,开始了我市的周末广场文化活动。1997年,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化局正式开始下发文件,广场文化活动正式起步。1998年,随着广场文化活动规模的扩大,广场文化活动的影响面也越来越广。《大河报》以《鹤壁“大广场”冲了“小包厢”》为题,详细报道了鹤壁市开展广场文化活动的经验和做法。外地市宣传、文化部门多次专程来鹤壁进行观摩交流。1999年,我市组织承办“河南省百日广场文化艺术节鹤壁活动日”活动。2000年,我市广场文化活动分为四个层面进行,即市区的广场文化活动、县区的广场文化活动、穿插美书影展、校园、企业文化等,同时加强了对广场文化活动的理论研究。2001年,围绕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精神,以庆祝建党80周年为主题,广场文化活动更是如火如荼,不仅规模大、范围广,而且质量高。2002年,广场文化活动以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为重点,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为主题全面展开。2003年,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两超两高”目标和“双创双建”、“抗击非典”等主题,在非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广场文化活动组委会及时对全市的广场文化活动进行了调整,还举办了“抗非典、促发展”专题广场文艺晚会。由于全市上下齐努力,我市的广场文化活动越办越红火,参加的单位越来多。广场文化活动成为城镇居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被居民群众形象地称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剧场”。
鹤壁市广场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得到了鹤壁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好评。1999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南省十佳文化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