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吹打乐

长阳吹打乐

中文名称 长阳吹打乐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所属地区: 湖北 · 宜昌 · 长阳自治县

文化遗产名称:长阳吹打乐

遗产编号:Ⅱ-12

遗产类别:民间音乐

申报日期:2007年

申报人/申报单位:长阳自治县

遗产级别: 省

传承形式

在长阳的村村寨寨,“上山踏歌声,近村闻吹打”。伴随着土家人的习俗风情、婚丧嫁娶、节日喜庆,总是响彻着吹打乐的悦耳之声。出土的六朝陶魂罐上刻画毕肖,说明长阳吹打乐在一千五百多年以前就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吹打乐班。至今仍在民间流传演奏曲目五百多首。吹打乐通过师徒传承,以口传心授而代代相袭。

艺术形式

长阳吹打乐是由吹奏和击乐两种形式结合演奏,故称之“吹打乐”,民间叫“响匠班子”。以打击乐为主的合奏,称为“锣鼓乐”,民间俗称“打家业”。

长阳吹打乐的相关器具是两支音高、形制一样的长号、唢呐、土笛,配以打击乐组合而成。按其表现作用分为堂调、大调、宫调、笛调、菜调、丧调和综合调七种类型。

长阳吹打乐有单曲体和组合体两种结构形式。单曲体一般较短,节奏流畅明快。乐曲旋律流畅婉转、音乐多跳进,其旋律运动形式多为级进。

曲风特征

长阳吹打乐曲风独特,它不但与民间音乐中的姊妹艺术息息相通、一脉相承,集中反映了长阳一方民间音乐固有的基本风格,而且广采博纳、融四方来乐,由“堂调”吸收,并给以地方化,从而更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长阳吹打乐。吹打乐中的《十幡鼓》,由十多支不同的各种曲牌,其终止调式各不一样,但每首曲牌都被接上一个相对统一的、具有土家特色的商音终止乐句,使每个套曲既有感情起落的对比变化,又维系了曲牌风格的地方性与协调性。演奏过程中,整段乐曲婉转优美,其声势蔚为悲壮,是长阳吹打乐中的“珍品”。堂调有散曲和套曲两种形式,其旋律特点:一是徵商的终结音占多数,二是以羽结音为主的旋律突出。“堂调”与民俗活动具有鱼水关系,诸如酒席前演奏的各种“菜调”套曲、各种活动中的“客调”,以不同乐器演奏不同的曲牌成套。堂调不仅最具土家民歌的特征,而且是长阳吹打乐中的佼佼者。

艺术现状

有些遗憾的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更新,以及受多种文化的影响,长阳吹打乐生存环境受到了很大冲击。因此,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加以保护。[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