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树华,1926年10月生,黑龙江省绥化市人。现为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北京大学犯罪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青少年工作组委员、共青团中央青少年立法顾问。[1]
李永升1964年9月生,男,汉族,安徽怀宁人,中共党员。1986年7月毕业于安徽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89年7月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部,获法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后即留校任教,1992年11月被评为讲师,1995年11月被破格评为副教授,2001年12月被评为教授。现任西南政法大学刑法专业博士生导师,刑法专业博士后合作导师。[2]
郝宏奎,男,满族,中共党员,1963年1月出生,教授,专业技术二级警监警衔。1984年7月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1988年1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先后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业务基础课教研部犯罪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公安业务基础课教研部副主任,侦查系主任,校党委委员、教务长(副局级)。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工作期间,系公安大学侦查学学科带头人、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精品课程《刑事侦查学》课程负责人。1992年、1996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11年3月调任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政委,继续担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博士研究生导师。[3]
目录
加强犯罪研究,搞好预防犯罪,为国家长治久安作出贡献
――康树华会长在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七届学术
研讨会上的讲话
预防与控制犯罪的基本理论与对策
我国跨世纪犯罪防控战略研究
试论“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战略方针的五大特征
现代化与犯罪
――关于我国社会稳定性评估与犯罪控制方略
现代性与犯罪防控
城市犯罪控制模式的新构想
确定城市治安防控体系指标系统的几点思考
预防而不是治疗
――犯罪的社区控制战略构想
新形势下基层派出所预防犯罪的探讨
创建安全文明小区 落实社区治安防范
稳定社会秩序 控制违法犯罪
谈社会治安秩序的异动与调校
试论“注视”机制在犯罪控制中的应用
浅析犯罪行为的运作规律
深入调查研究 探讨犯罪规律
人心向善 天下太平
――对21世纪世界犯罪的预防和控制之哲学思考
犯罪对策效度论
关于经济犯罪防治方略研究
社会转型时期强化我国教育改造体系之方略
香港警队对社会的治安管控及可借鉴之处
英国犯罪预防取得成效的奥秘
毒品犯罪的预防与控制
论毒品犯罪预防与控制
治理我国毒品犯罪之管见
试论毒品违法犯罪及其预防对策
当前我国毒品违法犯罪的特点及防控对策
“三禁并举”,多管齐下,坚决与毒品犯罪作斗争
《药物依赖成瘾“958”综合戒毒新疗法》课题跨学科
总体研究的实验报告
对长春市毒品犯罪情况的调查
我市毒品犯罪现状及预防与控制的对策
实施全民毒品预防教育势在必行
女性青少年吸毒率上升的原因及对策
――对贵州省黔西南州女性吸毒情况的调查分析
宁夏地区女性吸毒的心理特点 行为后果及预防控制
金融犯罪的预防与控制
新刑法中的金融犯罪规定
论金融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其防治对策
浅谈金融犯罪的控制和预防
试论金融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其防治
论金融犯罪预防与控制
金融系统经济犯罪预防论
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背职犯罪与防治
论金融犯罪及其抗制对策
论证券犯罪的刑法抗制
试论金融票据诈骗犯罪的特点及防范对策
金融系统“账外经营”中的犯罪初探
目前我国股票犯罪的状况及其防范
一流银行工具欺诈及其防范
城市化与犯罪的预防与控制
论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社区犯罪防控方略
从深圳的实践看我国的城市化与犯罪
深圳市农村城市化社区的犯罪预防
对深圳经济发展过程中“地缘犯罪”的探讨
后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