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集《橘子园》,杜荣辉著。
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诗歌工作委员会委员、成都市微型小说学会理事、成都蒲江籍青年诗人杜荣辉诗集《橘子园》2010年6月由大众文艺出版社“作家文丛”推出。《橘子园》全书分为“桃木梳子”、“属向日葵的朋友”、“花溪的春天”三卷,收录作品80余篇。《四川文学》副主编牛放为该书作序,对《橘子园》全书透射出浓浓的“爱,或者很爱”的特点作了评点,指出杜荣辉“诗人气质和诗歌精神是隐忍的,充满爱的”,“创作是具有宗教情怀的”。书中还并附录了著名书评家朱晓剑及新锐青年诗人羌人六等对作品的评价。
在时间之水中
——读杜荣辉组诗《橘子园》《杜甫三题》
1
诗歌的精神内核在于语言,而优秀的诗歌不在于语言的技巧高妙,而是根植于语言本身,因为诗歌的一切意蕴,必须依附于语言及其一切表现手法而存在:诗歌的产生在于诗意的生活及其方式。
在成都这个诗歌的福地,诗人众多,作品类型多变,流派纷纭,从不同的方向抵达诗歌的本意,他们构成了诗的国度,延续了诗的传统。80后诗人杜荣辉的诗歌作品不是很多,但他的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品质是具有特性的,简而言之,平实的句子,不假修饰的手法,让诗歌浑然天成。我甚至于猜想,在诗歌这座花园里,也许杜荣辉不是最优秀的(跟写诗的时间长短和诗歌经验有关),却是很特别的一个,至少在诗歌的氛围里,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诗意。
从杜荣辉的博客上,我们看到了他的大部分诗歌,当然不能说窥见了全貌。却能感受到他的诗心——那是一曲朴素之歌。《橘子园》是可以算是代表,而《草堂三题》则是另外一种风格:穿越时空的不是传奇,而是永远存在的诗意。
2
确实,我们见证了许多华而不实的诗人,他们不是以作品取胜,却以各种名目流窜在诗歌的各个群落,以此博得诗人名。须知,一个诗人的成就是靠作品来说话的。杜荣辉的《橘子园》,由十个短章构成,他们独立又互相关联,比如《邂逅一枚橘子》:
邂逅一枚橘子
在秋天的林子
橙色是一种诱惑
在橘子林中精心布局
沉甸甸的不是心事
是严守多年的秘密
这是怎样的一种秘密?诗人并没有直接给予回答,而是在接下来说:
邂逅一枚橘子
怀揣一颗诗心
路过秋天
理性与单纯
都是真实的
快乐与清愁
都是珍贵的
如此说来,这秘密就在这里了。在今天我们越来越急着奔赴名利场时,我们总是不停地赶路,追求更多的欲望,以满足个人的虚荣,以至于很难停下来打望一下生活本身。生活中那些珍贵的东西已经渐渐地被我们丢弃,犹如随手可丢的垃圾。在这样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反省一下了自己,包括对爱情的态度。爱情是什么?这个永恒的命题,在不同的人眼里有着不同的答案。看了太多的所谓爱情的闹剧,不禁令人沉思:我们还能找回爱情的纯真吗?杜荣辉在诗中说:
花样的年华终于醉倒
在乡关,一望无垠的橘子林边
黄昏燃烧成梦境
你,话语呢喃
我,欲语还休。
爱情不在于轰轰烈烈,而是带有浪漫的因子的,在黄昏,在橘子林边……这样的场景显得有些日常,不带有夸张的抒情。也许这才是最本真的爱情。是的,她不从属于财富或地位或容貌,只关乎两个人的情感。
3
《橘子园》是一组关于幸福的诗,描述生活的日常细节,它们没有波澜壮阔的场面,也没有抒情的高歌。在那低回处,却能见证一个诗人的关怀。在这组诗中,杜荣辉并没有利用多少意象来表达内心的陈述,而是分散于一个个的细节当中,橘子林、爱情、夜晚、梦幻,它们构成的图景令人想象,诗意在暗含在每个句子当中。优秀的诗歌不是诗歌技巧的炫耀,不是语言的华丽,而是在日常之中洞察出生活的玄机,深奥的,肤浅的,对诗人来说,这并不是最重要的。
橘子是意象,又区别于严格的诗歌意象,看上去简单而又复杂,其中所蕴含的内容也就超越了日常生活本身。橘子在四川人的日常生活当中是最常见的食物,它们物的价值是平凡的,在很多人的眼里毫不起眼,然而它的精神价值也就变得捉摸不定了,正如杜荣辉在诗中写道:
最接近生活的事物
是那些酸甜交织的橘子
诗人之所以这样说,是有着独特的个体经验的。这样的经验是繁复的、细碎的,从日常生活中剥离出的诗歌,就构成了另外的一种景致,它包括对记忆的描摹,对时光的追述,以及对幸福的追求:
每次我与他们相遇
思绪总在过去与现在交织
总也绕不过他们挤在一起的样子
多么像一片走失了的阳光
在诗歌当中,极简主义颇为流行。极简主义通俗的解法是简淡,它是要以最少的文字表现最丰富的内容。眼睛被塞满之后,心灵可能因缺氧而亡。简淡,具体中求抽象,抽象中有具体,是艺术的至境。
杜荣辉对诗歌的探索显示出了他的独特个性和追求:诗歌在最平常的生活当中,诗意也是如此。
4
杜甫草堂是一处文化旅游景点,因为杜甫,写他的诗歌就特别多,但多并不意味着优秀。歌德曾经写道:“当你还没有懂得这:变与死?你就只不过是——黑暗大地上模糊不清的过客。”相对于杜甫,很多写跟他有关的人只能算是模糊不清的过客,其原因是他们书写的杜甫并不是曾真实存在的杜甫。但杜荣辉在《草堂三题》中,给人不仅仅是现实与历史时空的交错,更有着诗人心意的相通:
穿过络绎的人群
是寂寞与寂寞相遇
那个以肥为美的时代
先生风骨消瘦
在这高楼林立的蜀都
我们如何能读懂
美国一位新历史主义批评家认为,历史就是历史学家描写过去事情的方式,“历史主要是由一些文本和一种阅读、诠释这些文本的策略组成。”而当下则是另外一种图景,两者之间的连接点是以关键词开始的。解读杜荣辉的这组诗也需要在关键词上着眼,那是一个诗人对另一个诗人的敬重。他以他的独立品格进行着身心与历史跨时空的对话,捍卫着、呵护着、张扬着的是“人性”本身:
穿过清瘦的梅香
在柴门前停下脚步
那天仰望一朵雪花
正以大慈大悲的高度降落
那天先生不在家
流浪的风也去了远方
那远方是风,也是诗人心境的真实写照。在诗歌中,诗人与诗人相遇是美好的事情,但这只存在于想象当中。对于杜甫,我们的解读就像风一样,永无止境。
5
透过这两组诗歌,我们阅读到的杜荣辉不再是一个概念就能包括的了的,看上去尽管平实,却不是平面化的诗歌——它是在日常生活的经验中升华。诗人是幸运的,总能在这繁杂的世界里发现美,恰如杜荣辉在《橘子园》写的那样:
一次又一次
去橘子园寻找新的感觉
沉思,或者写作
保持一种橙色的心境
在酸与甜之间
在单纯与复杂之间
确实,在时间之水中,时光固然不可逆转,但能留给我们些许富有质感的幸福——它们是极简极简的,需要细心的发现。我猜想,那是属于诗人的“贵气”,不含杂质,独存人世间,被普通如我者读到,于我而言,何尝也不是一种幸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