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经济开发区于2000年9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设立,区域规划面积19.1平方公里,管辖面积35平方公里,托管16个农村,常住和就业人口7.2万人(农村人口5.2万人,产业工人2万人),已被批准建有国家火炬计划邯郸新材料基地、国家科技孵化器、国家科技兴贸新材料创新基地、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共青团中央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等6个国家级发展平台,省级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省级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区、省级知识产权展示交易中心等3个省级发展平台。
自2001年10月正式启动建设以来,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保持在40%以上。2011年,全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61.4亿元,地区生产总值44.5亿元,财政收入7.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051万美元,出口创汇7200万美元,分别较2001年196倍、45倍、78倍、21倍、1013倍、48倍,已经成为邯郸对外开放和产业发展的战略重心和重要载体。在全省48家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评价中,从2000年的倒数第二,至2008年起连续四年蝉联全省十强。2011年,荣获“河北省先进开发区”称号,并列入全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的千亿级园区之一。省委、省政府已向国务院申报将邯郸经济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201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邯郸经济开发区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
基本构筑了以新材料、白色家电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办公自动化耗材成为北方行业主导,光导重工OPC鼓年产1000万支,汉光耗材墨粉年产5000吨,国内规模第一。以派瑞三氟化氮、六氟化钨等为代表的气体新材料占据30%以上的国际市场。结构陶瓷以圣戈班西普磨介、磨料磨具为龙头,打造圣戈班北方最大的生产基地。以美的工业园为龙头,重点引进建设空调、空气净化器、洗衣机、小家电等项目,打造北方最重要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之一。美的一期家用空调当年建设、当年投产,2011年可实现年产350万套。同时,投资20亿元以上的19个家电关键部件配套企业落户邯郸,基本实现配套本土化、产业集群化。天然气储运设备、制氢设备、核电消氢及测氢装备等技术领先,打造全国最大的能源装备制造基地。以西门子、荷兰哈克为代表,重点发展配电装备、农业机械等“钢后产业”项目。
基本实现“少有所学、中有所业、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靠、住有所居”。少有所学。自2003年起,全区中小学校即实施免费教育,免除学杂费、书本费、书包费、校服费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中有所业。财政出资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在家门口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工资性收入已成重要经济来源。老有所养。相继出台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月生活补贴、农村居民养老金、百岁老人万元长寿金等惠民政策。病有所医。财政投资3000万元建设惠民医院,全面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老人免费体检和大病医疗救助。弱有所靠。高度关注弱势群体,财政出资建设纯公益性养老院,并逐年提高对孤儿、残疾、低保等弱势群体生活补贴标准。住有所居。大力推进城市化改造工程,实施留地安置保障工程,改善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增加财政性收入,补贴村民生活费用。
“十二五”末,确保主要经济指标翻两番,形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四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建成国家级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