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黄疸肝脏色素沉着综合征

小儿黄疸肝脏色素沉着综合征

别称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常见症状 间歇性黄疸,肝压痛或触痛
常见发病部位 肝脏
目录导航

名称

中文名:小儿黄疸肝脏色素沉着综合征

英文名:Dubin-Johnsonsyndrome

小儿黄疸肝脏色素沉着综合征小儿黄疸肝脏色素沉着综合征别 名:杜-约二氏综合征;家族性慢性非溶血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Ⅰ型;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直接胆红素增高Ⅰ型;黑色肝黄疸综合征;Dubin-Johnson综合征;Dubin-Sprinz综合征;Sprinz-Nelson综合征;nonhemolyticjaundice,congenital

概述

黄疸肝脏色素沉着综合征(Dubin-Johnson syndrome)是一种临床上以间歇性黄疸为主要表现特征的疾病。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明显的家族史。又称Dubin-Johnson综合征、Dubin-Sprinz综合征、Sprinz-Nelson综合征、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Ⅰ型、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直接胆红素增高Ⅰ型、黑色肝黄疸综合征等。

流行病学

1954年由Dubin和Johnsone及Sprinz等先后报道,多发生于青少年。

病因: 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因肝细胞内转运胆红素先天性缺陷引起。 发病机制: 本病征黄疸发生时,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其原因是非结合胆红素在肝细胞内微粒体形成结合胆红素后,在肝细胞内转运和向毛细胆管排泄发生先天性缺陷,致使胆红素不能到达胆管而反流入血中,导致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增加,并形成胆红素尿。

病理病因

一、发病原因

1、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2、关键在于肝细胞内转运胆红素机制存在先天性缺陷。

二、发病机制

主要是由于毛细胆管对有机阴离子的转运障碍,致使结合胆红素从肝细胞向毛细胆管的运转发生障碍,结果使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血结合胆红素水平增高,病人出现黄疸。

症状体征

一、临床症状

1、以慢性间歇性黄疸为主。

(1)日常可无明显症状。

(2)轻中度黄疸、尿色加深。右上腹不适或隐痛、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3)黄疸、肝脾轻度肿大或轻微压痛痛或触痛,剧烈活动、感染后黄疸加深。

2、实验室检查见血清胆红素增高和肝脏功能损害。

二、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特点,肝活检有褐质色素可确诊。

并发病症

1、肝肿大和肝脏功能损害,严重者可出现肝性脑病。

2、肾脏衰竭。可见少尿或无尿。

3、血液系统异常,容易出血。

4、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如脾脏、肠道和肺脏等。

检查鉴别

一、检查

检查项目包括:

1、胆红素增高。实验室检查见血清胆红素总量为68.4~153.9μmol/L,直接胆红素含量半数患者在26%~86%,呈轻中度增高。

2、磺溴酞钠排泄试验。溴磺太钠试验45分钟时潴留量正常或稍高,60min与120min潴留量反较45min为大是其特点,呈双峰曲线。其他肝功能试验基本正常。

3、肝脏功能检查。脑絮与麝浊半数患者阳性。

4、造影。口服胆囊造影不显影,静脉胆管造影可显影,无肝内外胆管梗阻。

5、尿液检查。尿胆红素增高,呈阳性。

6、病理检测。肝组织色深呈绿或黑褐色,肝实质细胞内明显的脂褐素颗粒

7、腹部B超检查。可见有肝脏增大。

二、鉴别

应与Gilbert综合征、肝炎、梗阻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等相鉴别,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特点等可助鉴别。

疾病治疗

1、治疗

1、本病征尚无特殊治疗。

2、可给予适当的保肝措施。黄疸较深时可加用苯巴比妥口服,有助于血胆红素的降低。

3、疗效评价。

(1)治愈:黄疸消退,症状消失。

(2)好转:黄疸减轻,症状好转。

(3)未愈: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未改善。

2、预后

本病征预后良好,无需特殊治疗。

预防

1、尽量避免黄疸加重的诱因如过度疲劳、饮酒、感染、妊娠及口服避孕药等。

2、本病征为遗传性疾病,有家族史,应重点做好遗传性疾病的咨询工作。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