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敖 出版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规格 880x1230毫米 32开本 321000字 ISBN 7-5057-2020-1/C·306 定价 28元 人人都说李敖狂傲,请看其自负。 人人都说李敖爱美女,请看美女如何爱李敖。 人人都说李敖是讼神,请看 刁民闹衙。 人人都说做你自己,惟李敖一人耳! 李敖在一九九七年出版了 《李敖回忆录》,坦白回忆他个人的成长,一时之间唤起整个社会对他的美好回忆,成为横扫书店的风云之作。李敖不是宽容社会下的产物,亦不是宽容社会的见证。 若《李敖回忆录》为画龙之作,则《李敖快意恩仇录》即是点睛之书。 书签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自序 1.陆根纪 2. 小寒纪 3.大寒纪 4.投笔纪 5.委锐纪 6.星火纪 7.白露纪 8.根株纪 9. 殷鉴纪 10. 东郭纪 11. 彭尸纪 12. 寒武纪 13. 三叠纪 14. 梦遗纪 15. 猪猡纪 16.闹衙纪 17.渲淫纪 18. 志留纪
《李敖快意恩仇录》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
人人都说李敖狂傲,请看其自负;人人都说李敖爱美女,请看美女如何爱李敖;人人都说李敖是讼神,请看刁民闹衙;人人都说做你自己,唯李敖一人耳。
3
大寒纪
一身惨绿,四境深蓝,
我行方踽,一片大寒。
1954年我19岁,以高中二年级肄业身份考大学,误入台大法律专修科,就是后来的法律系司法组。入学日期,是1954年9月14日。在课堂上,我极为顽皮,喜欢挑老师的错。当时司法行政部部长林彬老师教我“刑法总则”,有一天他讲到李大钊的死,讲错了,我立予纠正,他很有雅量更正。还有一位孙嘉时老师,做过“建国中学”校长,人很浑,又教的是“三民主义”,更是我纠正的对象,两人甚至在课堂上吵起来。教我英文(“英美法学名著选读”)的是曹文彦老师和桂裕老师。桂裕老师学问渊博,又高寿,四十年后我办《求是报》时,还有信给我。最有趣的,是他的英文满口上海腔,并且念出的重音多于应有的重音,把自由Libercy念成“瘌展利台”,我听了大笑。教我“中国司法组织”的是徐世贤老师,他也高寿,他一辈子做的最大好事是配合他的老师林彬创办法律专修科,一辈子做的最大坏事是提拔了一个大酷吏大浑蛋:他的女婿李元簇是也。教我“国文”的是曲颖生(显功)老师,燕京大学出身,写过《韦庄年谱》,他谦虚有礼,对我的国文程度一再赞扬,日后还请我到他家吃过饭。教我“经济学”的是王作荣老师,那时他三十二岁,初来教书,还是生手,有一次画曲线图“巷”住了。竞画不出来。他是很有才华、也很有启发力的。表情虽然严肃得像张扑克。但也会突然笑一下。我有次劈头大声将他一军:“三民主义到底有没有缺点啊?”他应声脱口而出:“当然有啊!”我追问:“缺点在哪里啊?”他厉声回答:“我不敢讲啊!”然后突然笑一下,全班为之哄堂。我离台大法学院后34年,几次看到他早起独自快步于大马路上,风雨无阻。有一天在敦化南路和平东路口两人对面碰到,我问他还记得他有个学生叫“李敖”吗?他说,人家说李敖是他学生,没想到今天有缘重逢。后来石齐平约我们见面,自此偶相过从、吃饭聊天,我义助章孝慈举办拍卖预展那天,他还亲临送花捧场。他跟高新武他们打笔仗的时候,我还参战卫护过他。1998年4月4日,他有信给我:敖之兄:近因散步路线缩短至居住附近地区。难有把晤机会,甚觉怅然,承赠大著及在世界论坛报所发表之专栏,雄风依旧,文采灿然,仍有大材小用之叹也。承支持,顺致谢意。荣实无意与人争一日之短长,陆啸钊兄请代致意。荣近出版财经文存一本,错字太多,现正在改正再版中,俟出书,当奉上二位各一本,以求惠正也,即颂著祺弟王作荣拜七八、四、四可以看出他在礼数上的周到。1993年11月19日,他还特别下帖子,在天厨餐厅请了一桌酒席,有石齐平、傅栋成等多人,延我坐上座,因为我是他最老资格的学生。归来我有日记如下:
王作荣请于天厨。
王作荣对我说:“当年以为人老了那样我一定不那样。结果今天就是那样。”
我说王老师应为支持李登辉“赎罪”。大家大笑。
石齐平说李敖说坐牢的时间上帝不算。王说:“上帝不算?有这种好事我也去坐牢。”很不幸的,后来为了他支持李登辉,写了许多马屁文章,犯了我怒也犯了众怒。最后一次,我们在湖北一家春吃饭,我当面指着他说:“老师啊,请你搞清楚.现在恨你的人比恨我的还多。”此后为了我公然陆续举证指责他不该支持李登辉,两人关系疏远了。不过在他胃癌开刀时,我还是到医院看他,留名片而去。他出院后,对我敬而远之,礼数也不见了、信也不写了、饭也不吃了。师生之谊。竞为一个杂碎李登辉而绝。王作荣老师当年介绍李登辉入国民党,他们关系甚深,他告诉我一个秘密:人家说李登辉曾以《出埃及记》中摩西自比,这不是真的,因为李登辉曾告诉他:摩西其实是蒋氏父子,他们“出中国记”,来到台湾。王作荣问:你不是摩西你是什么?李登辉神秘一笑,答的竟是:“我是耶和华(上帝)!”1998年7月6日《商业周刊》有专文报道《李敖谈王作荣:王作荣晚节要保就得大义灭友》。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自序
1 陆根纪
2 小寒纪
3 大寒纪
4 投笔记
5 委蜕纪
6 星火纪
7 白露纪
8 根株纪
9 殷鉴纪
10 东郭纪
11 彭尸纪
12 寒武纪
13 三叠纪
14 梦遗纪
15 猪猡纪
16 闹衙纪
17 宣淫纪
18 志留纪
投笔纪
李敖,1935年生于哈尔滨。李氏文笔自成一家,被喻为百年来中国人写白话文之翘楚,发表著作上百余种,以评论性文章最脍炙人口,《胡适评传》与《蒋介石研究集》为其代表作。
西方传媒更捧为“中国近代最杰出的评论家”。
你会说:“我已经看了《李敖回忆录》,怎么又冒出了《李敖快意恩仇录》?我看一本够了哇,不要再看第二本啦!”:当然,你可以不看,随便你,只是告诉你:这一本跟那一本全不重复,这并不因为有两个李敖,而是李敖有两个“老婆”,你看到的正集,只算看到了他的“大老婆”,但看这本,才能看到他的“小老婆”。没有人只正视一个人的“大老婆”而不偷窥他的“小老婆”。所以,你不必犹豫、也别打算省钱,还是快买这本吧。西方谚语说:“好奇之心,使猫送命。”上帝保佑,你幸亏是人,不是猫。你可以又长寿又好奇,只是再多花三百多块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