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知觉

大小知觉

中文名 大小知觉
目的 了解科学,热爱科学
目录导航

简介

  外界物体的大小我们用眼睛一看就一目了然,这是因为有许多因素成为我们大小知觉的线索,凭借这些线索可以判断对象的大小。首先是物体本身的大小;其次可见物体与观察者间的距离远近也是大小知觉的一个重要线索;再次客体周围的各种熟悉物体提示着客体的距离及其实际大小。   (1)大小—距离不变假设:我们知觉的物体大小与物体在网膜上投影的大小有关系。网像的大小服从于几何投影的规律:距离远,同一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小;距离近,同一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大。用公式表示为:a=A/D.   a指网膜投影的大小;A指物体的大小;D反映对象与眼睛的距离。即网膜投影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成正比,而与距离成反比。人们在知觉物体大小时,似乎不自觉地解决了大小与距离的关系问题,即物体大小二网像大小X距离。这就是大小—距离不变假设。这个假设解释了大小恒常性。   (2)邻近物体的大小对比:两个实际大小相等的物体,当一个物体处在细小物体的包围中,而另一个物体处在较大物体的包围中,我们知觉到的物体大小是不相同的。在大的物体包围中的物体显得小,而在小的物体包围中的物体显得大。这时,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相等,而观察的距离也一样,它们在大小上的差别,是由于网膜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投影比例造成的。

特性

  大小知觉是在视觉、触摸觉和肌肉运动觉共同参与下实现的。感知一个对象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这个对象投射在视网膜上视象的大小,大的对象相应地在视网膜上得到较大的视象;小的对象相应地得到较小的视象。另一方面取决于对象的距离,对象远时视象变小;对象近时视象变大。视象的大小与对象的距离成反比。根据视角变化原理,一个近距离的小物体有时比一个远距离的大物体在视网膜上的视象还要大(图1)。这时只根据视象是无法知觉它们的实际大小的。然而,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仍能较正确地感知不同距离的对象的实际大小,即把近距离小的对象知觉为小的,而把远距离大的对象知觉为大的,尽管前者投射在视网膜上的视象要比后者的大。同样,我们在10米远处看一个人与在50米远处看同一个人,也不会感觉到他的实际大小有什么变化,虽然在前一种情况下对象投射在视网膜上的视象要比后一种情况下大 5倍。这种现象称为大小知觉恒常性。

恒常性

  大小知觉恒常性与对象本身的特性、周围环境的各种熟悉参照物、观察者的观察姿势以及先前经验等因素都有密切关系。一些实验材料表明,用双眼或单眼观察,由于观察者能够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各种参考线索,他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仍能保持明显的恒常性;但当观察者用人工瞳孔或通过减光筒观察时,由于排除了周围能参考的各种线索,大小知觉恒常性便明显受到破坏,此时的大小知觉趋向于按视角规律变化。中国心理学家对大小知觉的研究结果表明,变化观察者的观察姿势时,他对一定距离对象的大小知觉也发生变化。观察者平视时知觉恒常性较大,仰视或俯视时知觉恒常性较小。因此,月亮在地平线时看起来要比在高空时大,这不是光学的作用,而是一种知觉作用。   大小恒常性以两类信息为基础:对象的视象大小及对象的距离。产生大小恒常性的信息加工过程是:来自单眼及双眼的刺激为第 1阶段,在这里进行单眼及双眼信息分析,得出对象在视网膜上视象大小(R)及对象距离(D)的信息。由这两种信息过渡到第2阶段,即产生大小知觉恒常性(图2)。大小恒常性是通过对对象距离的判断和视网膜视象大小之间关系的计算而产生的。例如,如果第1阶段的输出表明物体A与物体B的视网膜视象同样大,而物体A的距离是物体B的两倍,那么物体A的知觉大小应是物体B的两倍。视网膜视象的大小按几何投影规律变化,而距离判断却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眼睛的调节和辐合的变化使人们获得对象距离远近的信息。外部的各种参照线索也对距离判断起着明显的作用。如果人们得到是一个不正确的距离信息,那么物体大小知觉也就会不准确。   视觉在物体大小知觉中的重要作用是在与触摸觉和动觉协同活动中完善起来的。对生来双目失明施行手术后恢复视力的人的观察表明,这种人一开始不能用视觉正确确定物体的大小,只有经过一段时间,通过触摸觉、动觉在物体大小的感知和视觉间建立起联系,视觉的作用才逐渐显示出来,并在后来实践中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

作用

  视觉在物体大小知觉中的重要作用是在与触摸觉和动觉协同活动中完善起来的。对生来双目失明施行手术后恢复视力的人的观察表明,这种人一开始不能用视觉正确确定物体的大小,只有经过一段时间,通过触摸觉、动觉在物体大小的感知和视觉间建立起联系,视觉的作用才逐渐显示出来,并在后来实践中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

怎样培养孩子的大小知觉

 儿童对大小的感知,首先是从最直观的具体事物开始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会区分平面图形的大小、体积的大小。在平面的和立体的图形里,又有一个从相同图形(如正方形、正方体)到不同图形(如正方形和三角形、正方体和圆柱体)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加以有意的训练,让他通过视觉、触觉等方式感知大与小,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动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更有利于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为他上学后数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看似简单的大与小,其实不简单。

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例如,看到一张桌子、听到一首乐曲等,都是知觉现象。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知觉是按一定方式来整合个别的感觉信息,形成一定的结构,并根据个体的经验来解释由感觉提供的信息。

  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意识到孤立的感觉,而通常是以知觉的形式来反映事物。例如,我们看到的红色,不是脱离具体事物的红色,而是红旗的红色,或红花、红衣服等等的红色;我们看到的大小,不是抽象的大小,而是大的东西、小的东西等等;我们听到的声音,总是知觉为言语声、流水声或汽车声等有意义的、具体的声音。

  大小知觉是人脑对物体大小特性的反映。

怎样培养宝宝的大小知觉?

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看一些大小形状不同的图片。另外,要不断地让孩子接触不同的事物、不同年龄的人及不同的动物及动物模型。一般而言,动态的、带有声音的东西孩子更愿意接触,会引起兴趣、促进思考、加深认识。 在绘画中,让孩子多画不同大小的图片,使孩子对物体大小留下深刻的印象。 丰富孩子的生活环境,生活空间充满视觉、听觉、触觉的玩具,以及可以触摸和操作的训练,增加刺激。多到户外。 和孩子一起玩图形大小游戏

知觉的特性

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都是我们对现实的感性反映形式。离开了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直接作用,既不能产生感觉,也不能产生知觉。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选择性。

通过感觉,我们只知道事物的个别属性,通过知觉,我们才对事物有一个完整的映象,从而知道它的意义。

与感觉相比较,知觉又具有不同于感觉的特征:

第一、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意义,知觉的目的是解释作用于我们感官的事物是什么,尝试用词去标志它,因此知觉是一种对事物进行解释的过程。

第二、知觉是对感觉属性的概括,是对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进行综合加工的结果,所以知觉是一种概括的过程。

第三、知觉包含有思维的因素。知觉要根据感觉信息和个体主观状态所提供的补充经验来共同决定反映的结果,因而知觉是人主动地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推论和理解的过程。可以说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