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为残存的叶鞘所围裹,无毛;根肉质,簇生。叶基生,莲座状,叶片纸质,狭椭圆形或近倒披针形,长7-10厘米,宽2.5-3.5厘米,顶端圆,基部略狭或截平,边缘具波状圆齿,圆齿下方有倒向的细尖齿,下部的1对凹缺常大,上面无毛,有密细腺点,下面密被灰白色绵毛;侧脉6-8对,纤细,离缘弯拱网结,网脉明显,网眼很小;叶柄长5.5-6.5厘米,多少被绵毛,基部扩大成鞘;叶鞘长约2厘米,宽达8毫米,通常无毛。花葶单生,直立,长13-15厘米,被绵毛,毛愈向顶部愈密;苞叶少数,疏生,基部几不扩大,线形或丝状,长11-13毫米,宽 0.2-0.5毫米,顶端尖。头状花序单生于花葶之顶,直径约2厘米;总苞阔钟形,略长于冠毛;总苞片约4层,外层线形或丝状,长约3.5毫米,宽0.1-0.2毫米,略被蛛丝状毛,向内层渐宽,最内层长圆形,长14-17毫米,宽2-3毫米,顶端长渐尖,通常无毛;花托无毛,直径3-4毫米;雌花1层,花冠舌状,长10-13毫米,舌片长5-8毫米,顶端具3细齿,内2裂丝状,从下向上开裂;退化雄蕊5枚,离生,花药顶端长尖,基部具明显的细短尾。两性花管状2唇形,长10-12毫米,花冠管上部和下部几等粗,外唇具3齿,内唇2裂;雄蕊5枚,花药顶端渐尖,基部具无毛的长尾;雌花和两性花的花分枝内侧均略扁,顶端钝,长1-1.5毫米。未成熟的瘦果短而粗,圆柱状,长约1.7毫米,宽达1毫米,无毛。冠毛粗糙,污白色,长9-11毫米。花期8月。[1]
石上大丁草的外形与白背大丁草有些相似,但本种的叶缘波状,具圆齿,非羽状分裂,花葶的苞叶线形或丝状,稀疏,雌花的舌片遥小,退化雄蕊基部具细短尾而不同。[1]
生长于海拔2400-3500米的石上。[1]
分布于四川西部(宝兴、九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