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立堡村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郊,沈抚公路南侧的城乡结合部,全村现有村民875户,3308口人,村办企业8个,2000年全村累计固定资产总值达1亿多元,实现社会总产值4.6亿元,完成利税2527万元,村本级财政收入达到480万元,人均收入5786元。
1987年新立堡村新一届班子上任,新班子并不急于办企业上项目。他们从市里请来了规划专家。专家们走遍新立堡的每一个角落,对全公司的土地进行规划布局,把全公司的土地分成生活区、商业区、工业区,一、二、三类菜田保护区等八大块。新立堡中长期发展规划图挂在墙上,在哪办企业,在哪建楼,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有了“图”,新立堡就像被推到轨道上的列车,不论跑得多快,都有序不乱。这几年,公司兴建了10家企业,一个个全都建在工业区内,看那整整齐齐的厂房,有序的排列布局,你很难想像这是一个村子干的事情。
1987年公司当得到300多万元的占地款时,对于这样一个穷村,这笔钱好像就应该用来办企业,快些把新立堡的经济搞上去。可是新立堡人却琢磨着如何筑巢引凤,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于是公司出人意料的把这笔钱花在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投资100多万元把全村的路铺上柏油路面;投资80万元,建起了变电所;投资30多万元,上了可直播国内外的的程控电话………
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新立堡村有了吸引力,来自省内外的客户络绎不绝,他们看好了这个地方,纷纷表示要在这投资办企业。公司在短短两年时间,同沈阳新光机械公司、省卫生厅职工医学院等单位联办了10多家企业,还从市里聘请了40多名有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新立堡一下子上了一个档次,令人刮目相看。短短的几年里,新立堡村的年总收入一下子由300万元猛增到9700多万元,后劲十足,尝到了甜头的新立堡人高兴得不能行,穷怕了的新立堡人铁了心要发展工副业,勒紧裤带又相继办起了酒厂等10多家企业,虽然是小打小闹,但也增加了集体收入,改善了群众生活。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为中国农村提供了更加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新立堡人并没有决定大干快上,他们认为“身负沙袋,不可能跑得快”,于是公司决定建立股份制,实行一次性买断,进行新的优化组合。这些企业总体上看还可以,没有亏损的,可在乡镇企业大上的风头上,公司党委却挥起砍刀,对那些产品档次低、企业规模小、产值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一律砍掉。公司对这些企业或租赁、或拍卖,全部转给个人经营,共处理掉化工、涂料、机加等30多个厂子。沙袋甩掉了,可以轻装上阵。重点企业不但可以确保,同时还利用收回的大笔资金开办了药厂,镀膜玻璃等10多家高科技、高效益的新企业。1994年6月,占地6万平方米的新立堡金属材料市场正式营业了。第一期涌入的客户达120家,等待申请登记入场的尚有240户之多。新立堡金属材料交易市场从计划、设计、施工到招商营业不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这在国内也是少有的。现在每天营业额达500多万元以上。
新立堡人经过市场调研和分析,及时调整了工作思路,把发展新立堡经济的重点放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上。形成了发展三产业、推动二产业、带动一产业的“321”新格局。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79亩(其中:田34亩,地45亩),人均耕地1.5亩,主要种植粮食等作物;拥有林地3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58亩,主要种植桐果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2亩,其中养殖面积0亩;草地0亩;荒山荒地100亩,其他面积0亩。
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有(无)路灯。全村有10户通自来水。有10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4户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23.5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3.5公里。
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34亩,有效灌溉率为43%。
该村到2007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该村现有农户29户,共乡村人口121人,其中男性66人,女性55人。其中农业人口121人,劳动力81人。该村以彝族为主(是彝族居住地),其中彝族118人,汉族3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人,占人口总数的2%;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20人,参合率99%;五保户1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5公里,距离乡卫生院29公里。该村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无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万元,占总收入的40%;畜牧业收入3万元,占总收入的40%(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3头,肉牛8头,肉羊0头);渔业收入0万元,占总收入的0%;林业收入1.5万元,占总收入的20%;第二、三产业收入0万元,占总收入的0%;工资性收入1万元,占总收入的13%。农民人均纯收入47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5人(占劳动力的19%),在省内务工0人,到省外务工4人。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养殖业,主要销售往本县。2010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24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67%。该村计划大力发展核桃产业。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说全完小,中学生就读到安龙堡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5公里,距离中学31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6人,其中小学生4人,中学生2人。
该村有业余文娱宣传队1个
该村到2010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30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13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有固定资产3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财务。
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9人,党员中男党员9人。共有团员19人。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难以销售。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发展种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