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瓯

盖瓯

目录导航

盖瓯

有关盖瓯的较早记载,见于汉代许慎《说文解字·第五上》:“(上有下皿)(音you),小瓯也。”同书“第十二下”则载:“瓯,小盆也。”宋代高承《事物纪原》作进一步发挥说:此即扬雄《方言》的“瓯甂(音bian)”;扬雄、许慎都是汉朝人,他们所记,不是战国就是秦汉时期器物的规制和用法。所谓夏、商、周“三代饮燕之具”,其实均属古代宴客、朝聘、祭祀用的礼器(即“俎豆”)。高承的话,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最早的饮茶器具,多与食具、酒具、祭具共用。因而大致相似的一种茶具,如“盖瓯”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使用场合、不同的使用方法等情况下,便会随着出现相应不同的称谓:时代区别——三代统称“俎豆”;秦汉称“(上有下皿)”、“瓯甂”。地域区别——苏杭称“盖茶碗”;潮汕称“盖瓯”。用法区别——礼器称“俎豆”,泡茶称“盖瓯”、“盖茶碗”;用于一人一瓯自斟自啜,称“盖杯”,用以冲泡茶叶,则称“盖瓯”、“盖茶碗”。习惯用语区别——俗话称“小盆”、“小瓯”,载文称“(上有下皿)”、“瓯”。弄清楚了这些称谓的来龙去脉,我们就不会被各种叫法所惑。

应用

盖瓯用于泡茶,有清一代最为时尚。而且因为它在纳茶或去除茶渣时的简易、便捷,利于保温、保洁,又兼有茶壶的某些功能,故此直至今天,仍然普遍受到泡茶家的欢迎。但在工夫茶具中,对比茶壶而言,盖瓯还是被当作“权宜为之,不视为常规也”的器皿。其地位远没有茶壶那么尊贵。

清代的盖瓯,多有用绘画的方法来表现的。入画的题材丰富多彩,有山水、人物、飞禽走兽、花卉虫鱼等。图中所示,乃同治“若深珍藏”盖瓯,由瓯托、瓯身、瓯盖三部分组成,高9厘米,口径13.8厘米。盖铭与底铭皆书“若深珍藏”。瓯盖和瓯身的装饰,都用釉下青花绘团花缠枝纹饰,纯属手工画成,工夫细致,线条流畅,未见有印戳痕迹。茶瓯敞口,深腹,往下渐敛,圈足。盖面略鼓,圈纽。托子为铜质,菊花形边沿,敞口,浅腹,足外撇,内空心,仅容茶瓯足嵌入,中心边缘壁立,可防茶水滴漏。综观全器,实在不失为众多植物图式盖瓯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件艺术珍品。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