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国际艺术村

台北国际艺术村

地理位置 台北市中正区北平东路上
中文名称 台北国际艺术村
目录导航

简介

台北国际艺术村

台北车站以东不远,原来是台北市政府养工处的闲置办公室,并不惹人瞩目,然而现在如果再经过这里,一定很难错过这栋四层楼建筑所展现的艺术新貌,那里就是现今的台北国际艺术村——艺术家相互交流并且对外开放的艺术空间。

这座建于1953年,外观平凡无奇且闲置多年的建筑,在一项名为“闲置空间再利用”计划推动下,于2001年开始营运,2003年5月艺术村正式委由“台北市文化基金会”经营管理,为世界各地的艺术创作者,建构一个国际交流平台。

正如“村长”,也是“台北市文化基金会”执行长苏瑶华所言:这里最大的特色是,在艺术村工作室开放日,艺术家工作室等空间都是开放给所有游客欣赏体验的。在这里不用抱着朝圣的心情去瞻仰艺术品,而是用玩耍的想象力,去探索观察每一件创作。展览并不是艺术村最大的功用,交流与互动才能维持国际艺术村的生命力。

艺术交流

台北国际艺术村“村长”苏瑶华(右一)与艺术家合影

艺术村一共有10间工作室,提供世界各地艺术家申请3个月“驻村”创作。苏瑶华说,各地艺术家的聚合,其实是这栋建筑物最主要的资产。每位艺术家从各地带来不同艺术文化,彼此在这个空间短暂交会,构出一片绵密的网络,为艺术激荡出灿烂的火花。

艺术村每年平均约有45至60位海外艺术家和四位台湾艺术家驻村创作。12坪(约10平方米)大的工作室内,有完善的起居设备与独立创作空间,也有舞蹈排练室、暗房、钢琴室等各项专业设备,配合创作者不同需求。

在众多驻村艺术家中,也有来自大陆的文艺名人。著名作家钱钢曾在2005年11至12月间进驻这里,艺术村的介绍资料这样说:在台停留期间,钱钢以“观察台湾、理解台湾”为文化主轴,以身为大陆文化人和知识人的角度,贴身探索台湾的文化脉络。

苏瑶华说,这里提供的艺术推广活动包括:艺术家讲座、安排驻村艺术家在艺术村举办幻灯片讲座,对民众陈述其创作理念,让民众与艺术作品更接近。还有创作工坊的活动,由艺术家带领民众进行创作,你可以实际参与,成为创作的一分子。

为此,艺术村定期举行“艺术家工作室开放日”,在这一天,民众可以到位于楼上的艺术家工作室参观,看到艺术家如何创作的过程,并且依此与艺术家近距离接触而更了解什么是艺术。对于常常感叹看不懂艺术品的人,经由与艺术家面对面并了解其创作过程后,更能欣赏其艺术作品。

苏瑶华表示,除了每个月主题性展演活动、DIY艺术课程举行之外,艺术推广的范围也扩张至校园,让驻村艺术家到大专院校进行演说及示范教学,未来也计划深入偏远地区,不局限定点,希望达成移动艺术村的概念。

部分艺术家

罗仕东 赛门·甘柏 裘安·艾立克森 & 吉姆·麦特森 林正伟 罗汉·威廉斯 可世木佑子
余政达 伊佐治雄悟 卡洛琳,·,简薇,&,乔登·,布洛克 幸田千依 李佩玲 张永达
艾美,·,史密斯 大卫·杜沙 唐·萨卢贝巴,&,ChungHee,Han 曾怡馨 朴晟延 周梦苹
金·密克 曾莉珺 金智,殷 邓肯,·蒙特弗 陈怡慧 洪韵婷
李元贞 黄建桦 林嘉贞 卡蒂·欧莉芙 陈正才 刘肇兴
赖翠霜 峇思蔻,丽舞,团 里卡多,·,纳西门托 萧筑方 康雅筑 派翠·阿迪泰

特色介绍

台北国际艺术村

台北国际艺术村建于1953年,外观以黄色与灰色为基调,共有四层楼;台北国际艺术村目前已与约30多个国家以及许多的相关机构合作艺术交换计画,包括SSAMZIE空间(韩国)、SACATAR基金会(巴西)、FCS、澳中理事会、亚洲联机、盖斯渥克(英国)、芬兰当代艺术中心(芬兰)、O.K.当代艺术中心(奥地利)、亚洲研究基金会(ASPCC)等等,促进台湾与国际的文化艺术交流;除此之外,台北国际艺术村提供台湾及世界各地艺术家来台北进行驻村创作计画,提供3种不同甄选艺术家的管道-国际艺术村机构交换计画、国际艺术家驻村计画以及国内艺术家赞助计画,让艺术创作有一个开放、自由的空间,也让民众享受视觉艺术、文学、音乐以及表演的飨宴。

别具风情

台北国际艺术村

台北国际艺术村除了提供艺术家和民众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天地外,里面的景观设施也是不容错过!幽竹厅名字十分细腻、优美,共有33坪,可容纳大约90人,厅内以木质地板铺设,更具有典雅朴实的味道,更往里面走可到达幽竹小院,生机盎然、处处绿意的庭院映入眼帘,还设有几座露天咖啡座供民众休憩,庭园中有一只白色犀牛雕塑,相当特别;幽竹厅旁有一家名为“青春阿德”的餐厅,是复合式艺文空间及主题概念馆,红色的桌巾配上白色的墙壁和桌布,与咖啡色的座椅协调且不冲突,又有美味的餐点相衬,令人流连忘返;此外台北国际艺术村内还设有“百里厅”。

展演活动

进驻国内外艺文馆所工作进修计划

2012年1月15日-2月29日

进修计划征选补助一名艺文工作者协助馆所进行「2013艺文人才驻地暨展览计划征集」、「台北艺术进驻年鉴」,从中学习艺术村的营运管理,并由馆所负责人在此计划中担任「导师」(Mentor)于工作期间内扮演辅导者与指引者的角色,提供艺文工作者专业技术及职场生涯的指导与意见。希望透过近身学习的机会,使艺文工作者在提升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能扩展专业之外的宽广视野。

微光春聚-台北艺术进驻元宵灯节

2012年1月18日-3月31日

为迎接2012元宵灯节,「台北艺术进驻」特别以「微光春聚」为题,经由不同层次的公共艺术活动介入方式,联接台北及宝藏岩国际艺术村,并向外串联扩散至周遭区域,凝聚隐藏散落在城市里的微光,让灯火如同一条睁亮双眼的「龙」一般,点亮城市与你我心中的「光」:亮点就在生活中。整体规划包含三大公共艺术议题,「聚落」在宝藏岩国际艺术村、「街区」在台北国际艺术村,并以「行动」连结此台北市区内两大艺术村,带给民众简单而美好、贴近生活的艺术能量。

微光春聚-光节展览

2012年1月23日-3月18日

"Fiesta"一字源自于西班牙语,其字意可以用于个人派对也可以是国家节庆,是生活中常使用到的口语用字。

光节(Light Fiesta)展览策划概念以台湾每年旧历新年常民的节庆活动-元宵节为背景,从灯(光)的盛宴重新回顾光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回归到艺术家本身个人的生活观察中,可以是回忆的、低度科技的、微观的与专注于日常生活诗学的。⇒详情

春光乍现-音乐树

2012年2月15日-3月25日

台北艺术进驻于2012春季开放工作室,持续带来音乐树独立乐团演出征选活动。音乐树配合立春这个节气,规划主题概念-「春光乍现」作为表演呈现的主题,期望能透过更具概念性的表演活动,带给观众不一样的风景与感受,让观众欣赏表演之外,也能在表演的片段中有一些思考的回荡。艺术村并继续秉持音乐树培育原创音乐的精神,将原创音乐的种子散播出去。

相关评论

“如果你偶然之间经过这里,被外墙上悬挂的一幅幅画作所吸引,进而入内一探究竟,那么你将会看到在一楼开放的展览室及户外开放空间中的艺术作品;你可能会遇到住在这里的艺术家们正在咖啡回廊交换心得,或许你也可以加入他们的聊天或讨论,或者藉由这里的艺术推广活动而与艺术更接近,让艺术落实在你的生活里。”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