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窑镇

瓶窑镇

目录导航

基本概况


  瓶窑镇,坐落于风景秀丽的 国际旅游城市——浙江省杭州西北部,距市中心18公里,截至2007年,区域总面积128.81平方公里,辖14个村,4个 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5.3万。 引1997年被列为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0年被确定为浙江省中心城镇。 引

区域位置

古代


   瓶窑历来是 兵家必争之地。镇北境的 马头关是浙西北三关之一,为浙西北进杭通道。俗称 铁菱关,因关前铺 满铁蒺菱,以拒敌兵,故名。越 独松关,分南北二路进杭州,北路必经瓶窑。宋时金兵南侵, 赵构逃难;元时 徐寿辉攻德清、 武康;明未总兵 唐彪抗清;清 太平军和清兵数次在瓶窑激战。都因为瓶窑地理位置的险要,堪作杭州的屏障,浙北的军事重镇。 引

现代


  瓶窑是镶嵌在杭城北大门的一颗璀璨明珠,新老 104国道、04省道、015省道纵横境内, 宣杭铁路和东苕溪穿镇而过。 引

历史文化


   瓶窑,古称亭市,南宋咸淳临安府志说镇北小山古称亭市山,山下村落以山名。 《太平寰宇记》 说亭市村人悉作大瓮,今人谓之浙瓮。宋代亭市山南麓 建窑烧制陶瓶,始称 窑山,亭市村因此得名瓶窑。但从镇西五里的毛 园岭村 鸡笼山发现的古陶窑 遗址,镇南十里的 长命村马金口和鸽宝山发现的古陶窑遗址,据考证均在西汉中期至东汉初期。长命村石山下的 古窑址据考证当是西晋时的 青瓷窑址。可见瓶窑的制陶业自汉始至晋、唐、宋、明历来就十分发达了。明万历进士湖州人大学士 朱国桢曾在《瓶窑重建真寂禅院记》中说:“瓶窑其地俗朴民俭,自农桑外多以埏埴为业,故市廛与 陶穴相望如栉比。”民间传说窑山有18口窑连接18条弄,每条弄一口井共有18口井。口口相承的民间小曲《三十六码头》中还有“瓶窑出的好乌甏”的唱词。
在瓶窑镇境内的 反山、汇观山、莫 角山、吴家埠等地相继发现距今4700—5000年的 良渚文化遗址,出土大批的陶器、玉器、稻谷、丝绸等 良渚先民的遗物。镇西十里的彭公岭古为防弓岭,相传为 防风古国的堤塘。可以说在瓶窑这块土地上4000—5000年前就有 良渚古国和防风古国的先民 繁衍生息。 引
瓶窑古镇有着中国江南传统的布局, 小桥流水,小桥造型各异,有着有趣的名字和历史传说,古称十八弄的弯弯曲曲的 弄堂又在古镇中穿过,连接着十八古井和古窑。
尤其是瓶窑的南郊仍保存着摩崖石窟、 北湖草荡等古迹。其中,由东向西延绵数百米,分布在瓶窑南山东南山腰间的十数尊镌刻于元代的 摩崖造像,是元代僧徒利用前期采石壁面,请工匠凿出浅龛,浮雕而成。这些造像躯形高大,造型端庄,是江南极为罕见的古代古刻群。这些造像都是研究中国佛教与道教发展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北湖滞洪区 集雨面积5.3平方公里,古称天荒荡,又名仇山草荡,自唐代开辟至今已有1100余年历史。 引

历史沿革


  瓶窑历代称镇,民国年间确定为建制镇,但一分为二,以关口桥为界,桥南属 余杭县,桥北属 钱塘县,后为杭县。直至1958年4月,杭县建制撤消划归余杭县。同年10月,余杭县撤消划归 临安县。1961年3月原余杭县从临安县析出划归钱塘联社,瓶窑属钱塘联社;4月钱塘联社改建为余杭县,瓶窑仍属余杭县。1962年4月,省北湖 种畜场撤消, 张堰、 圣堂、 西安寺、毛元岭四村与瓶窑镇属之西中、河中、上窑、外窑、六头五村合并,新建北湖公社。1983年6月 外窑村划回瓶窑镇。1988年,北湖乡并入瓶窑镇;1992年5月,长命乡并入瓶窑镇;2001年8月, 彭公乡并入瓶窑镇。镇南的沿 苕溪建筑的 西险大塘是重要的防洪屏障,保障杭州和 杭嘉湖平原的安全。 引

经济发展


  2007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26.22亿元,同比增长27.4%; 农村经济总收入125.38亿元,同比增长18.2%; 工农业总产值78.95亿元,同比增长29.51%,其中 工业总产值75.69亿元,同比增长30.78%, 农业总产值3.26亿元,同比增长6%;完成 财政总收入17600万元,同比增长25%;农民人均收入9778元,同比增长8%。 引

自然资源

生态资源


   瓶窑处于 天目山系的末端,葱葱郁郁的山丘连绵起伏;瓶窑的 苕溪、 北湖以及湿地密布。尤其是苕溪每年秋季芦花飞扬,美不胜收;北湖近2万亩的草荡成了候鸟越冬的栖息地。在这里越冬的候鸟有近10种、上万只。无数 观鸟爱好者和鸟类研究专家早就把这里做为鸟类研究的天堂。周边是 双溪漂流、 东明山森林公园、 径山风景区近在咫尺。 引

农林资源


  瓶窑,群山翠绿,土地肥沃,河道纵横,物产丰富。 蚕茧、 水稻、 竹笋、 茶叶、 花果、 水产等农副产品远近驰名,可谓“人间天堂”。位于瓶窑的大观山果园就是 杭州最大的水果产地。大观山的 水蜜桃在杭州颇有名气,瓶窑也是竹笋之乡,每年举办的“竹笋节”迎来了四方来客。 引

乡镇介绍


  瓶窑镇位于 杭州市西郊,距市中心仅18公里,新老 104国道、04省道、 宣杭铁路和美丽的 东苕溪穿境而过,素有“浙北明珠”之美誉。瓶窑镇也是被誉为中华文明曙光的“ 良渚文化”的核心发源地,莫 角山、 反山、汇观山等 良渚文化遗址群及著名的南山元代 摩崖石刻造像, 窑山的宋代 民窑遗址,南山的宋朝宰相盛度墓等古迹,充分印证了瓶窑灿烂的历史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边界的区位优势和勤劳开放的瓶窑人民,促进了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
境内有山原名横山,唐代建窑 烧瓶,始称窑山,瓶窑之名由此而得。明代建立瓶窑镇,清代属 钱塘县管辖,民国时期属杭县。1958年属 余杭县。
全镇总面积128.8平方公里,下辖14个村、4个社区,总人口5.3万,200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4.5亿元,财政收入1.4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9050元。先后获得“杭州市先进乡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重点文化乡镇”、“浙江省小城镇绿化达标单位”多个荣誉称号。2000年,瓶窑镇被确定为“浙江省 中心镇”。2004年,成功创建杭州地区首个“国家卫生镇”,并被国家六部委列为“全国 小城镇建设重点镇”。2005年,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是杭州八城区唯一入选的乡镇。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千强镇380位,浙江百强镇第60位,是杭州市工业十强乡镇。
瓶窑是镶嵌在杭城北大门的一颗璀璨明珠,是闻名遐迩的良渚文化腹地。200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4.62亿元,增长23.17%;农村经济总收入106.07亿元,增长17.74%;农民人均收入9050元,增长8.79%;财政收入2.31亿元,增长19%。
工业产值成功突破百亿大关,跻身杭州市工业十强乡镇行列。瓶窑凭借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工业结构日趋合理,企业竞争日渐增强,初步形成以纺织服装、文教印刷、机械五金和 农产品加工为主导行为的 工业体系。全镇拥有年产值上亿元企业5家, 规模企业115家,规模企业 经济总量(按新口径统计)达42亿元。
瓶窑镇被 浙江省体育局命名为浙江省体育强镇,成功举办五届人民运动会,乒乓球世界赛 大满贯得主 孔令辉 张怡宁对抗赛等各类文化活动40次,文化下乡活动20次。改建文体中心,新建灯光篮球场、 门球场;成立了乒乓球、太极拳、棋类协会等5个体育组织;出版 《窑山》杂志。举行瓶窑一小百年校庆, 瓶窑中学五十周年校庆。成功创建全区唯一一家 健康促进学校,被评为浙江省健康教育示范镇。完成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13%,全镇 生育文化村创建率达到了88.33%, 计划生育率达到99.44%,推行生育文化示范工程。
瓶窑镇紧紧围绕“经济强镇、文化名镇、优美城镇”的目标,全面实施“跨越新国道、建设新瓶窑”的发展战略,以 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城镇靓化为窗口,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归宿,努力实现瓶窑经济社会的既好又快发展。

改革开放


  1986年,瓶窑长命反山发现良渚文化墓葬群,共出土玉器1226件。 1990年,瓶窑镇被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重点工业 卫星镇。
1991年,瓶窑镇汇观山再次发掘良渚文化祭祀址,被列为全国1991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1992年,瓶窑镇首家 中外合资企业——杭州 高柏服装有限公司创汇1706万元。
1993年,瓶窑镇长命圩 农业综合开发区建成通过验收。
1994年,杭州天元生物药业公司生产的 高科技产品“流行性 出血热疫苗”被国家科委列为’95 火炬计划并投入批量生产。
1995年,投资200余万元的瓶窑 小商品市场扩建工程完工。
1996年,投资458万元的瓶窑水厂扩建工程完工。
1997年,瓶窑镇被确定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农业建设

农业规模化


  瓶窑镇作为 杭州市农业大镇, 农业资源丰富,全镇现有水田面积35923亩,林地88400亩,养殖 水产5008亩,果蔬面积3080亩,瓶窑镇以调整产业结构为重点,切实推进 农业产业化建设,增加了蔬菜、 竹笋、果树、 青虾、苗木为主体的五大园区建设,提升园区档次,有效的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目标。2003年五大特色园区新增道路10200米,渠道870米, 农业机械配套设施70套,绿化植树4000株,增加投入资金391.9万元。

农业产业化?


  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切实加大农产品加工力,全镇2003年共投入4230万元资金:完成了 杭州 佳美旅游食品生产基地、杭州石门笋制品有限公司万吨笋干加工基地、昌兴肉类产品综合加工基地及斑点叉尾 养殖基地、 金城养殖场的 白玉蜗牛控温主体繁育养殖基地等五只农业产业化项目,从而使瓶窑镇 特色农业上规模、上档次、上品牌全面发展。瓶窑镇物产丰实,特产众多,主要特色品种有:上窑放心菜、梦春牌笋干、 苕溪青虾、毛元岭桃子、野绿括萎,绿野休闲生态观光园。
瓶窑镇 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探索“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 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子,注重农业品牌建设,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第三产业开始提速。2005年,全镇实现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4亿元,比上年增长8.88%。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19元,增长10.3%。

农业品牌化?


  实施农副产品品牌战略,2005年,瓶窑镇以 窑北村申报杭州市级水果示范专业村为契机,引导农民走产业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全年共申报产业化项目5项, 农民专业合作社4项, 休闲观光农业园区2个。2006年,“梦春”、“大观山”、“毛元岭”等3个农产品商标首次进入区16个优势农产品商标行列。

工业发展


  围绕建设“经济强镇、文化名镇、优美城镇”目标, 瓶窑镇提出了“跨过新国道,建设新瓶窑”的发展战略。该镇巧妙地把 良渚文化遗址化作了“凭借东风可扬帆”的强劲东风,在“积极保护”和“适度开发”之间寻求平衡。该镇注重科学合理、高瞻远瞩地实施 城镇规划工作,各项规划都是在反复论证,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完成的。2005年,该镇进一步完善了 104国道以南的 控制性详规,并编制完成了老城区约1.3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规和瓶窑镇 排水工程专项规划。
在“跨过新国道,建设新瓶窑”这一发展战略指导下,瓶窑着手开发了占地 2.2 平方公里的工业区块,到2006年5月底,该工业区块建成面积已达到4200余亩,入园项目已达到98只,投产企业56家,其中:外资企业4家,到帐外资1220万美元,正在施工项目和将要动工项目21只。2005年共实现工业产值21.6亿元,提供就业岗位4895人,已基本建成了一个以五金、机械、服装为主的特色工业区块。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创新和 信息化建设的大量投入,瓶窑工业发展稳健。
瓶窑镇工业产值成功突破百亿大关,跻身 杭州市工业十强乡镇行列。瓶窑凭借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工业结构日趋合理,企业竞争日渐增强,初步形成以纺织服装、文教印刷、机械五金和 农产品加工为主导行为的 工业体系。全镇拥有年产值上亿元企业12家, 规模企业120家,2007年,全镇实现 工业总产值75.69亿元。新产品研发、 品牌营销和 企业文化建设都有了长足发展。瓶窑镇投入技改资金2.99亿元,占全部工业投入的54.7%,开发新产品12个,获得专利产品2个,建立科研所2家,获得市级著名商标3个,获得 余杭区公众最喜爱的十大商标1个,佳美旅游食品有限公司的“ 溢佳香食品”成为余杭区首个省级著名商号,其生产的2个产品还获得了省、市级博览会金奖产品称号。

城镇建设


  瓶窑镇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全国 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是杭州八城区惟一入围的乡镇,并顺利通过“国家卫生镇”复查验收,通过杭州市级生态镇验收,进一步巩固提高创建成果。镇党委、政府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的宗旨,改造老区、拓建新区,不断提高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
该镇持之以恒地抓好环境的软硬件建设,使瓶窑走上了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逐渐形成了以工业为主体,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的新格局;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先后获得 “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重点文化乡镇”、“浙江省小城镇绿化达标单位”、“国家卫生城镇”、“杭州市工业十强乡镇”等多个荣誉称号。2005年,新城区主干道、区重点工程瓶仓大道(瓶窑段)已通过验收。 垃圾中转站、国富路、羊城大道、凤城南路等多个重点 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面完工。投入资金95万元对两条背街小巷实施了改造,顺利完成了对大桥北路的路面改造和立面整治,统一设置了店面广告和沿街雨棚。全面启动祥彭线(瓶窑段)整治工程,有效治理了城区车辆乱停放、乱占道问题。开通了首条城镇公交线路,结束了瓶窑 建成区不通公交的历史。
与此同时,该镇在2004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镇的基础上,不断探索 城镇管理中的新办法、新机制,提升城镇品位,增强城镇承载能力。 长命村启动了农村企业垃圾收集反哺农村 创卫的试点工作;对彭公工业园区实行垃圾统一管理的试点工作。集约、高效经营城镇的理念在实践中得到有效探索,城镇面貌得到进一步美化、亮化、洁化和序化。
该镇教文卫体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005年,该镇增加了群众健身休闲场所建设投入;成立“新博士”综艺乐团,组织苕溪艺术团等群众性文体组织下乡巡演30余场,为农民群众播放电影100多场。2006年7月,该镇结合“社会主义 荣辱观”教育开展了内容丰富多彩的 新农村建设宣传周和 全民健身周等活动,深受当地百姓欢迎。
瓶窑镇以卫生创建为城镇建设发展的载体,卫生状况逐年改善。自1997年成为余杭市(区)卫生镇以来,不断进取,分别获得杭州市卫生镇、浙江省卫生镇荣誉称号,2004年成功创建杭州地区非县城镇中第一个国家卫生镇。新的城镇总体规划正在实施之中, 建成区面积将达到10平方公里;城镇管理方式不断创新,“经济强镇、文化明镇、优美城镇”的城镇建设理念深入人心,该镇党委、政府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流的创业平台和整洁和谐的人居环境交相辉映, 三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