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城墙遗址

元大都城墙遗址

开放时间 6:00-22:00
保护级别 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气候类型 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中文名称 元大都城墙遗址
编号 Ⅰ-1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大都城墙遗址(4)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元大都始建。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二月,元大都建成。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徐达攻陷元大都,并将北城墙向南移2.8千米,用城砖将城墙外侧包砌起来。

1989年9月,北京市朝阳区政府于健安东路西端北侧立有《元大都城垣遗址》碑一座。

2003年,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开工建设[2]

结构特点

结构

结构特点结构特点元大都城墙遗址地处健安东路、健安西路北侧,东西走向,东起土角楼西侧服装学院以东673米处,西至昌平路,平面呈长方形,大都城周长为28600米,东城墙长7590米,西城墙长7600米,北城墙长6730米,南城墙长6680米,城墙高低不等,东段最高6-7米,西段最低2米;基宽不一,约20-26米,占地面积50平方千米,设11座城门;东面的3座城门为光熙门(和平里东,俗称“广西门”)、崇仁门(东直门)、齐化门(朝阳门);南面的3座城门为文明门(东单南)、丽正门(安门南)、顺承门(今西单南);西面的3座城门为平则门(阜成门)、和义门(西直门)、肃清门(学院南路西端,俗称“小西门”);北面2座城门为健德门(德胜门小关)、安贞门(安定门小关)[2]

特点

肃清门和健德门的瓮城土墙,部分残存于地面之上,城门的地基夯筑坚固,城门建筑过梁式木构门洞,城的四角都建有角楼,城外部等距离地建有加强防御的马面(凸出于城墙外部的墩台,宋代称为“马面”,明清则称为墩台),其外再绕护城河,城墙用夯土筑成,夯土中使用了永定柱(竖柱)和絍木(横木),城墙基宽、高和顶宽的比例为3:2:1,11个城门建造了瓮城和吊桥。

文物遗存

元大都城墙遗址北段、西段城墙遗迹,以及护城河(小月河)保存完好,肃清门瓮城土墙南半部遗迹也清晰可见。1970年,在元大都城墙遗址旧鼓楼大街豁口东发现一窖元代瓷器,共有青花、影青瓷器16件,其中2件影青瓷碗的底部均墨书八思巴字姓氏标记。

研究价值

元大都城墙遗址具有中国宋元时期工程特征,为研究元代都城的布局、结构及风貌,提供了丰富资料,对研究元代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措施

保护措施保护措施(2)1957年,元大都城墙遗址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古迹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北土城,东至来广营路规划红线。南至土城南路规划红线。西至学院路规划红线。北至土城沟北岸;西土城,东至学院路规划红线。南至学院南路规划红线。西至土城沟西岸。北至北土城沟北岸;肃清门瓮城,东、北至规划红线。西、南至距瓮城遗址20米[3]

2006年5月25日,元大都城墙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

历史文化

元大都城的营建,是蒙元政权取得决定性胜利后而营建的一座都城,是元代初年刘秉忠、赵秉温等人,遵循《周礼·冬官考工记》关于“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的帝京规制的规划思想,于元世祖至元年间规划完成的。

旅游信息

门票

元大都城墙遗址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

元大都城墙遗址开放时间:6:00-22:00(冬季);5:30-22:30(夏季)。

交通线路

公交

游客乘坐北京公交407路,安贞西里下车即到元大都城墙遗址;

游客乘坐北京公交653路、409路、380路、849路、特2路、515路,在安贞医院北站下车即到元大都城墙遗址;

地铁

地铁10号线,北土城站下车出站即到元大都城墙遗址;

自驾

北京北三环安华桥向北至土城东路右拐(向东)约100米路南即到元大都城墙遗址;

北京北四环安惠桥向南至土城东路右拐(向西)约500米路南即到元大都城墙遗址。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