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病人常有淋巴结,骨,关节结核或其他皮肤结核史,且有的发生于麻疹或其他传染病之后,在皮疹中找不到结核杆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故认为是结核疹的一种,近几年Brunner等曾先后介绍过有瘰疬性苔藓临床表现的苔藓样或小丘疹性结节病的病例,Schuhmachers报告了2例患者可视为泛发性丘疹型环状肉芽肿。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确切,在皮疹中找不到结核杆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瘰疬性苔藓患者常伴有其他活动性结核,如骨淋巴结皮肤或内脏结核,尤多见于儿童。损害多发生于躯干。为针头大小至粟粒瘰疬性苔藓大小的淡红、红褐或黄褐色的毛囊性小丘疹,圆形、表面略尖或扁平,常覆细小鳞屑。丘疹开始时稀疏,以后逐渐密集成片,呈圆形、椭圆形或环状等苔藓样损害。无自觉症状,可有轻微瘙痒。慢性经过,持续数月至数年,可自然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或留一时性色素沉着。可以复发。
结核菌素试验可呈阳性。
组织病理学检查:毛囊或汗腺导管周围的浅表肉芽肿,很少或无干酪样坏死,找不到结核杆菌,但PCR检查可在皮损中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的DNA。
根据临床表现:原发损害为淡红,红褐或黄褐色与毛囊一致的粟粒大丘疹,上覆细小鳞屑,簇集成片,散在分布,多发于胸,背,腹,腰及四肢,以胸侧为多见,患者常伴有其他活动性结核,如骨,淋巴结,皮肤或内脏结核,尤多见于儿童,慢性经过,可以自愈,易于复发,自觉症状轻微,结核菌素的高倍稀释液 (1∶1000000)试验可呈阳性,组织病理:浸润多在毛囊周围,浸润中有淋巴细胞,上皮样细胞及郎汉斯巨细胞,浸润境界甚为清楚,即可诊断。
1、毛发苔藓
多发于四肢伸侧,皮疹与毛囊口一致,并嵌有角栓,上覆角质鳞屑,除去后可见到鬈毛。
2、维生素A缺乏病
多见于四肢伸侧。系角化性毛囊性丘疹,嵌有角栓,性质坚硬,形如蟾皮。患者皮肤干燥,毛囊稀疏,指甲亦易被侵。常伴有其他维生素A缺乏症状。
1、一般疗法:注意环境卫生及合理的生活制度,充足的新鲜空气、日光,锻炼身体,劳逸结合,增强营养。食物宜低盐。酌情给滋补强壮剂。
2、抗结核药物治疗:异烟肼,成人每日每公斤体重4~6mg,儿童每日每公斤体重10~20mg,分3次服用;癫痫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忌用;
大力宣传结核病的防治知识。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早诊断,早治疗,消灭传染源,阻断传染途径。开展卡介苗预防接种,增强机体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