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素真

陈素真

中文名 陈素真
爱好 看书、昆曲、京剧等
主要成就 豫剧皇后豫剧大王豫剧三鼎甲之首开创豫剧陈门艺术改良豫剧板胡之先河中国豫剧六大名旦之首首创豫剧、哑剧混合运用中国豫剧名旦功勋杯获得者河南省戏剧大赛,获特别导演奖河南省首届戏曲大会,最高荣誉奖中南区第一届戏曲会演,最高个人荣誉奖
逝世日期 1994年3月29日(农历02月18日)
别名 佩玉、王若瑜
经纪公司 豫声剧院、狮吼剧团等
毕业院校 开封天兴班
国籍 中国
身高 168.00cm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豫剧皇后陈素真晚年生活照豫剧皇后陈素真晚年生活照晚年定居于:天津。豫剧一代宗师,豫剧六大名旦之首,被称为“豫剧舞台上的一尊美神”。

她8岁拜孙延德为师,学习:生、旦、净、丑(后主攻:旦行),10岁在开封相国寺首次登台,改艺名为陈素真,成为豫剧界第一代女演员。甘罗12岁封为丞相,而13岁的陈素真就有人(李金花、陈素花)拜她为师,因此人称豫剧界的女甘罗。

1934年被誉为“河南梅兰芳”、豫剧四大坤旦(四大名旦)之首、1935年被誉为“豫剧皇后”、1938年被誉为,豫剧三鼎甲之首”。1940年在西安又荣获“豫剧大王”称号。

豫剧大王陈素真《三拂袖》剧照豫剧大王陈素真《三拂袖》剧照(3)豫剧自陈素真起,格局一新,开创了豫剧雅致化的一个新时代。50年代二次被誉为“豫剧三鼎甲之首”称号,唱腔、表演影响其后,在豫剧界形成了(无腔不陈、无戏不陈)的局面。

陈素真从艺66年,积一身绝技,生旦净丑不挡,唱念做打俱佳。“艺不惊人死不休”被其奉为座右铭。她继承传统,勇于创新,开创了豫剧舞蹈化、技巧化、形式美之先河,创造了独具一格、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陈门“艺术,成为豫剧界卓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门下杰出弟子有吴碧波关灵凤牛淑贤等。陈素真大师对于豫剧的改革做出了转折性的巨大贡献。

民国时期

陈素真剧照陈素真剧照陈素真,1918年3月20日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兰封县县衙内,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里,父亲王秉璋是兰封县县长,后家道中落,被府内丫鬟领养,义父是豫剧当红艺人陈玉亭,陈素真的“陈”姓便随其义父。受义父影响,她自小就与豫剧结缘。8岁正式拜师学戏,主攻青衣及其他旦行。10岁以坤伶的身份在开封相国寺首登豫剧舞台,演出《日月图》,一时轰动河南首府。18岁时结识了有现代豫剧之父之称的樊粹庭,樊粹庭为陈素真量身编写了《凌云志》、《三拂袖》等新戏,新戏的演出使其拥有了“豫剧皇后”和“豫剧大王”的美誉。

1936年春,陈素真应上海百代公司之约灌制了《三上轿》等10张豫剧唱片。后因嗓子不适,而赴北平学京剧的功戏(武打),学会后返回开封演出,再次引起轰动,跃升为豫剧“三鼎甲”之首。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陈素真与樊粹庭合办狮吼剧团。为了唤起广大群众的救国热情,他们排演了《涤耻血》等剧。多次募捐演出 ,支援前方抗战,救济了东北流亡的学生。

建国以后

豫剧舞台上的一尊美神—陈素真豫剧舞台上的一尊美神—陈素真1952年9月,赴武汉市参加中南区第一届戏曲会演,她以豫剧《三拂袖》的演出荣获最高奖——个人奖。1953年陈素真组建“兰州素真豫剧剧团”,却因刚正不阿的脾气,得罪了甘肃省文化局一名官员。此官员纠集同党,以“朋鸟”之名在《戏剧报》上撰《人民不欢迎这样的“名演员”》一文诋毁陈素真,把她描述成对剧团演员进行盘剥和欺诈的资本家。甘肃省委、省政府经过调查后认定文章完全是诬蔑诽谤。《戏剧报》的主编田汉在弄清事实后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人民需要这样的演员》为陈素真正名。并且中国戏剧家协会发表了《对陈素真同志的批评是错误的》的文章,又有甘肃省文化局《来信一件》和朋鸟的《我的检讨》,才真正的为陈素真平了反。

陈素真相册陈素真相册(5)1956年12月底,陈素真加入到河北省豫剧团,成了该剧团的台柱。1958年,陈素真被调往邯郸戏曲学校任教,1962年,又调入天津市豫剧团,并多次随团到各地进行巡回演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1966年文化大革命,陈素真被中国大陆极左路线的人扣上“右派”、“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她被剥夺了演戏的权利,被迫离开了舞台,不能练功,不能吊嗓,使其受尽磨难,在这种非人的待遇下,她依然保持着乐观的生活态度,坚信乌云总会散去,春天必将来临。不料她的二儿子王凤山考取大学但因政审不予通过而自杀更给陈素真更大的打击。她在天津东郊军粮城的一个菜园里,用一个个小本记下了自己一生的经历和表演艺术,其中的前半部已于1991年收入河南文史资料,并出版发行,书名为《情系舞台一~陈素真回忆录》。1979年,文革结束后,她又重新登上舞台。1988年,70岁高龄的陈素真正式收牛淑贤为入室弟子。

艺术历程

周恩来、陈素真、刘少奇(合影)周恩来、陈素真、刘少奇(合影)【北京日报】1993年初冬的一天,我们有幸见到了正在住院治疗的被称为“河南梅兰芳”的陈素真老师。久闻她记忆力惊人,年轻时演新戏,经常是边化妆,边学戏,上台后竟能一字不差。今日相见,果然名不虚传,谈起她的从艺经历,只略一思索,便如数家珍般地娓娓道来。

陈素真从小常被人带去看戏,只要看一次,回去她就能唱上几句,戏看的多了,她就学着模仿戏里的角色,常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用竹篾子当雉鸡翎,用大手绢当裙子,边唱边耍,每当这时,她便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快乐、最幸福的人。尽管她对唱戏如此痴迷,戏班的人也都觉得她是块学戏的材料,但历来河南梆子戏班中却没有坤角,女孩子是不允许上台的,谁敢破这个例呢?然而她抱定了学戏的决心,冲破了家庭和世俗的偏见,在同乐舞台开时的单经理的支持下,陈素真终于如愿以偿。1926年的中秋佳节,8岁的陈素真和另外两个女孩子小喜、妮子一同正式拜师学戏,走上了一条漫长而艰难的从艺之路, 成为豫剧界的第一代女演员。

豫剧大王陈素真与戏剧大师田汉豫剧大王陈素真与戏剧大师田汉为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陈素真学戏十分刻苦,她不懒、不馋、不贪玩、老实听话,认认真真地向老师学戏。她学戏的速度快得惊人,最难学的也超不过三遍,一般的词一遍就会。1928年阴历二月初二,她正式改名陈素真,在开封相国寺同乐舞台首次登台,上演《日月图》,当时她仅有10岁。尽管坤角首登豫剧舞台这一创举轰动了开封城,但她们的演出却没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从此,她很久没再上过正角。 1930年春末,她又主演践也为她提供了练腔的机会。就这样,早晨喊,日夜唱,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她的那条象蚊子哼哼的小细腔,竟然变得金钟玉磬般的洪亮悦耳,且越唱越好。在这一年中,她一边练嗓子,还一边练习表演。在表演上,很少有人仔细地教过她,于是镜子、月亮、太阳便成了她练习表演的助手。从小她就非常喜欢照镜子,对着镜子做出各种各样的表情,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她还喜欢看自己的影子,无论太阳多晒,只要有影子,她就会看着影于,比比划划,走来走去,扎扎架子,亮亮相。到杞县后,她依旧保留了这一习惯,而且更注重了一个“美”字,她常常对着镜于看自己的表情动作,反复观察脸上做起戏来是否好看,是否符合人物的心情,经过刻苦努力,她在表演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957年习仲勋邀请陈素真大师到习宅做客1957年习仲勋邀请陈素真大师到习宅做客陈素真对艺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但又从不墨守成规,尤其在化妆上,她根据自己脸圆、眼小和眉毛浅的特点,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原先豫剧化妆很简单,旦角只贴两块大鬓,后来有的演员把两块鬓发展成了四块鬓。陈素真来到杞县后,继承了贴四块鬓的办法,并用心琢磨如何改鬓,她一天演三场戏,要化三次妆,上午这样贴,下午那样贴,夜戏再变个方法贴。她有时在眉头上贴三个或更多的小圆圈,有时在脑门上放个小刘海,两边贴小圆圈,就这样贴来贴去,终于摸索出了一套前人未有过的贴鬓的新式样,使她的圆脸变成了鸭蛋脸。紧接着,她又开始琢磨如何使眉毛变黑,过去豫剧唱旦角的不画眉,陈素真第一次大胆地用黑烟把眉毛描黑,后来又改用干烟末,使画出的眉毛不仅黑,而且显得十分灵活,不死扳。至于怎样使眼睛变大,她却久久未能想出好办法。一次,她在抹眉时,一小块干烟灰不小心落在了眼皮上,无奈之际,她顺势把黑烟灰抹在了眼皮和睫毛上,抹完睁眼一看,眼睛变大了,人显得精神了,陈素真欣喜异常,她用自己的双手,在无从借鉴,无以模仿的情况下,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和磨练,使得自己的舞台形象光彩照人,开创了豫剧旦行化妆的新局面,而那时的陈素真仅仅是十二三岁的孩子。在唱腔的革新上,她也同样费尽了心血。当时陈素真在杞县渐渐唱红,大轴戏已全由她担当,她全身心地投入到戏中,为了把《三上轿》这出很温的戏唱活,她冥思苦想,白天唱,梦里哼,终于创出了一套满意的新腔。演出时,唱一句,一个彩,硬是把一出死戏给唱活了。《三上轿》的成功增强了她的信心,于是她便把她常演的十几出戏,挨个地琢磨,在传统的唱腔上加工提高,创新腔,使豫剧唱腔得以丰富和发展。

艺术贡献

京剧大师梅兰芳—豫剧大师陈素真京剧大师梅兰芳—豫剧大师陈素真陈素真是一位唱腔和表演均达一种极至的豫剧大师。她创造的陈门”艺术的主要特色又体现在何处呢?有人说陈素真的唱腔古朴典雅,韵味纯正而又醇厚,是豫剧祥符调旦行声腔的集大成者,属牡丹、墨菊、“大音希声”的王者之韵;有人评价陈素真的做派端庄含蓄,准确细腻又层次分明;说她眼睛会说话,眉指能传情,举手投足均美不胜收,属“大象无形”的艺术品位;甚至连她在台上的念白也被评为“高低抑扬,错落有致,轻重徐疾,相间得体,字正音准,脆甜明亮,使观众遐迩皆宜,极富音乐之美”……这些评论都不为过,都非常精确。然而,“陈门”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流派的要点,是她的文化品位。平日一样的练功,一样的“踢腿”,一样的“跑圈场”,但我们可以体验到她是在练一种很深的“文化功”。同样的“二八”、“流水”,我们却可以在她的声腔中,仿佛听到相国寺的霜钟和繁塔的风铃声鸣,仿佛看到积淀着千百年文化传统的八朝古都都开封的风土人情;同样的表演和人物塑造,我们却可以透过她的表演,感觉出活生生的人物的呼吸和体温,感悟到她所演绎的人物的命运及其所处的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

豫剧大王陈素真与剧作家曹禺(前排)豫剧大王陈素真与剧作家曹禺(前排)陈素真做功方面的绝活也是世人乐以称道的。她的表演细腻准确,且又含蓄内在。比如说《梵王宫》中“梳妆”一场,根据剧情发展,叶律含嫣正处于无比喜悦、紧张忙乱的精神状态之中。陈素真的表演,紧扣剧情发展。随着她的遐想,虚拟的表演动作变化多端。你看她又是对镜整容,扎花理鬓,又是择衣着身,返身自看。一会儿聆听鼓乐,拍手自喜,一会儿面含嗔笑,噘嘴自气,真是表演繁杂而近情,温而不过而逼真。观众看了连连拍手称赞,这里特别指出的,是她那甩辫穿衣的绝技,将表演推向高潮,真个把耶律含嫣这位妙龄少女演得出神入化,令人叫绝了。《三上轿》是陈素真早年的代表作,稍后一点的代表作《春秋配》中的姜秋莲的唱腔改革,其影响大于《三上轿》。特别是姜秋莲上场第一段慢半七折唱腔最为著名,因为她恰到好处地唱出一个被逼出门、心痛神伤的大家闺秀内心的苦、痛、愤、羞,且又不失身份,看了使人由衷的产生爱怜,其艺术魅力十分感人。在陈素真用改良的新唱腔演出《春秋配》一折时,观众的情绪随着陈素真唱腔凄婉的转变而跟着起伏波动,悱恻的唱腔将戏剧的感染力和感化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到她中年以后,唱腔设计已有很高的成就,她在《宇宙锋》剧目中,将豫剧传统老戏《头冀州》中埋没多年的“哭剑”唱腔,经过精心的整理,恰到好处的用到赵艳容装疯的唱腔上,观众听了深受感染,妙不可言。

活动年表

1918年

30年代《南北合》剧照30年代《南北合》剧照农历三月二十日,生于河南省开封县县衙。

1920年

春初,常到戏班玩,并学会《斩白袍》等剧目名段。

1926年

农历八月十五日,与张玉真、王守真一起拜豫剧名家孙延德为师。

1928年

农历二月初二,与两个小师妹在开封相国寺永乐舞台贴演《日月图》,饰女主角胡莲英,成为祥符调第一代女演员。

1930年

夏初,饰《反长安》中的杨贵妃,挨了“倒彩”。

农历八月十六日,与养父陈玉亭一起离开开封,赴杞县跑高台。

1931年

秋初,在众人的见证下首次收徒,收李镜花为徒,并赐艺名李金花。

秋末,在豫剧武生刘金亭先生引荐下,收冯凤阁为徒,并赐名艺名陈素花。

1932年

在杞县加工提高《三上轿》《春秋配》,把“送客戏”唱成“大轴戏”。

1933年

陈素真——武生陈素真——武生在杞县向众多老艺人们学习《乾坤镜》等诸多老戏。

1934年

农历八月十六日,由杞县返回开封,在永乐舞台演出《反长安》,一炮走红。后又演出《三上轿》、《十面埋伏》“四大征”等剧目,赢得“河南梅兰芳”美誉。

1935年

1月,加入由樊粹庭组建的豫声剧院(又名豫声研究社)。

2月5日,首次在豫声剧院演出《赶花船》和《卖衣收子》。

3月2日,演出《三击掌》等,并收田岫玲为徒。

4月11日,首演《凌云志》,饰刘桂芳。

4月,在豫声剧院上演《春秋配》、《白蛇传》等戏。

5月4日,“报刊评论:豫声戏院自坤伶陈素真上演以来,每晚座无虚席,她能戏颇多,唱作兼优,为人爱戴。”

5月中旬,首演《义烈风》,饰童玉珊。

1936年《霄壤恨》剧照1936年《霄壤恨》剧照10月初,首演《三拂袖》,《河南民报》刊登报道了演出的盛况,领衔主演陈素真精彩绝伦的表演被观众们誉为豫剧皇后。

10月26日,首演《柳绿云》,饰柳绿云。

11月19日,首演《霄壤恨》,饰邵巧云。

1936年

3月18日,首演《涤耻血》,饰刘芳。

3月,上海百代公司为陈素真灌制了《三上轿》《霄壤恨》等剧目,共十张唱片。

6月13日,在豫声剧院与陈素花合作演出《打崔合》。

7月13日,首演《女贞花》,饰邱丽玉。

1937年

5月23日,与母亲一起从开封动身赴北平学戏。

7月,卢沟桥事件爆发,动身返豫。

8月,在商丘成立狮吼旅行剧团,开始了抗战募捐义演。

12月,返回开封,在大陆电影剧院重演《涤耻血》。在华光戏院演出时收侯玉洁为徒,赐艺名侯秀真。

1938年

陈素真剧照陈素真剧照春,在开封,被观众誉为“三鼎甲”之首。

8月,随樊粹庭南下募捐义演,经许昌、南阳,过镇平、内乡,最后抵达河南与陕西交界处马山口,沿途宣传抗日,公演抗战戏一直到1939年,期间收郭学润为徒,赐艺名郭清芳。

1940年

3月1日,在洛阳,参加狮吼剧团募捐义演《涤耻血》。

5月,在洛阳为朱德演出《涤耻血》、《克敌荣归》和《伉俪箭》三出戏。

秋天,随狮吼旅行剧团抵达西安义演,在三山戏院演出《涤耻血》、《克敌荣归》、《女贞花》三场开炮戏,大获成功,获“河南梆子大王”称号。

1941年

在陕、甘等地抗战义演。

1942年

2月,在陕西、山西等地为河南灾民募捐义演。

陈素真《拾玉镯》剧照陈素真《拾玉镯》剧照10月,离开狮吼剧团,赴重庆。

1943年

5月,在汪震和张钫的帮助下离开重庆,返回洛阳参加募捐义演。

夏,在洛阳与崔兰田结识,向其传授趟马等技艺。

1944年

1月,在西安与尹晶天正式举行婚礼。

1945年

年底,经樊粹庭推荐,收关灵凤为徒,亲授《三上轿》,并为其加工提高《三拂袖》、《女贞花》和《义烈风》等戏。

1946年

陈素真大型连本剧《穆桂英》剧照陈素真大型连本剧《穆桂英》剧照5月,返开封登台献艺,为河南失学儿童筹募基金,兴办小学,并定名为正义小学。在人民会场演出一周。

1947年

全年为河南确山人民义演《封神榜》等剧目。

1948年

3月12日,由河南大学自治会邀请主办陈素真助学义演。演出豫剧《女贞花》、《凌云志》、《三拂袖》、《义烈风》、《霄壤恨》等。义演结束,自治会赠锦旗,以示感谢。

夏,在南京与尹晶天离异。

1949年

夏初,在郑州演出《女贞花》等戏。

秋,在郑州收吴桂玲为徒,为其改名吴碧波。中秋节举行拜师仪式。

冬,在开封与刘希程结婚。

1952年《宝剑记》饰-林冲(武生)1952年《宝剑记》饰-林冲(武生)1950年

2月,武汉,任群众河南梆子剧团负责人,弟子吴碧波随团演出。

4月,在开封,当选为河南省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

冬,在西安,与樊粹庭、常香玉等一起参加西北文代会。

1951年

春,在开封成立豫光剧团,后赴在陕西西安演出。

5月10日,河南漯河,演出3天,剧目《三上轿》《柳绿云》《义烈风》等。

秋,在宝鸡,收关灵凤为义女。

秋,与刘希程办离婚手续。

1952年

2月与赵玉麟结婚。

1957年演出《三拂袖》剧照1957年演出《三拂袖》剧照9月,赴武汉参加中南区第一届戏曲会演,演出《三拂袖》,获大会演出最高奖——个人奖。(《河南戏剧记事》,第93页)

1953年

5月,组建兰州市素真(豫)剧团。

1954年

8月16日,与常香玉等出席省市戏剧界联欢座谈会。

1955年

8月,回河南参加人代会。

9月,《中国戏剧》刊登朋鸟《人民不欢迎这样的“名演员”》来信,受打击很大。

豫剧《霄壤恨》剧照豫剧《霄壤恨》剧照1956年

3月,出席河南省第一届政协委员会,并发言。

7月,给田汉写申诉信。

12月3日,应河南省豫剧二团特约领衔演出《叶含嫣》。

12月18日至次年1月15日,参加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梵王宫》、《宇宙锋》和《拾玉镯》,和常香玉同获演出最高奖——荣誉奖。

1957年

1月11日,郑州演出《宇宙锋》。

1月14日,当选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南省分会副主席。

2月15日,《我申诉我在兰州的遭遇》在《中国戏剧》刊登。

年初,到保定参加河北省豫剧团,任领衔主演。

豫剧《春秋配》剧照豫剧《春秋配》剧照5月19日,应中国文联邀请,陈素真率团在中国文联小礼堂内进行了三场演出。《叶含嫣》,《宇宙锋》,《三拂袖》。观看演出的中央领导有刘少奇、周恩来、习仲勋、罗瑞卿等;戏剧专家有周扬、田汉、阳翰笙、阿英、欧阳予倩等;文艺界领导梅兰芳、肖长华、吴祖光、新凤霞、朱琳、李万春、魏喜奎等众多表演艺术家也到场观看。 这三场演出,震惊和折服了在京的戏剧界、文艺界专家。

6月22日剧作家田汉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人民需要这样的演员》,对陈素真的精彩演出给予了高度评价。

8月底至9月初,在河南人民剧院遭到河南文艺界批判,被打为“右派”。

10月,中国戏剧家协会发表《对陈素真同志的批评是错误的》,包括甘肃省文化局《来信一件》和朋鸟《我的检讨》。

1958年

6月,调邯郸戏校任教。

夏天,北京拜访田汉先生。

10月,为商丘、菏泽、周口等地的灾民义演。

1959年

陈素真——小生剧照陈素真——小生剧照(2)夏,在邯郸为崔派弟子张宝英传授《宇宙锋》。

冬,随东风剧团,在山东临清大众戏院演出。

1962年

正式调入天津市豫剧团。

夏,率领天津市豫剧团,返开封、郑州、洛阳等地演出《三拂袖》《宇宙锋》等剧目,受到观众热烈欢迎,其间在开封收张雪波、李静波为徒。

7月,应河南省文化局邀请,与常香玉、崔兰田等一起参加座谈会。

1963年

9月8日,在西安五四剧院演出《三拂袖》时,不慎扭伤左脚踝,从此息演武工戏。

1964年至1965年到全国各大豫剧团教学并演出。

陈素真《白蛇传》剧照陈素真《白蛇传》剧照1966年文革开始,被迫脱离舞台,被打成“反动权威”。

1970年

全家被吊销户口,赶出市内,领着四个儿子到天津东郊军粮城公社二村插队落户,长达9年零3个月。

1978年

年初,天津市文艺界举办“陈素真舞台生活50年”活动。

1979年

4月,赴京参加田汉追悼会。

6月29日,应河南省开封市文化局之邀,到开封戏校传授《宇宙锋》和《拾玉镯》。

9月28日,《河南日报》刊登余昂看陈素真演出《宇宙锋》的文章,题为《重睹芳草》。

郑州电视台—纪念陈素真晚会郑州电视台—纪念陈素真晚会10月,赴北京参加第四次全国文代会。

12月,应郑州市文化局之邀,到郑州市豫剧团为华翰磊等演员传授《梵王宫》。

调入天津市文化局戏剧研究室(后改名为天津艺术研究所)工作。

1980年

3月26日,《回乡感怀》在《戏曲艺术》创刊号发表。

3月,应邀赴郑州参加河南省豫剧流派会演,演出《梵王宫》,其弟子吴碧波演出陈门名剧《宇宙锋》。其间向与会者传授《叶含嫣》中穿袄、舞扇、甩大辫等绝技。

1981年

5月19日至21日,应中国剧协之邀,在北京吉祥剧院和物资礼堂,与新乡豫剧团合作演出《梵王宫》,再度掀起“陈素真热潮”。

河南广播电视台—纪念陈素真晚会河南广播电视台—纪念陈素真晚会5月22日,由著名文学家曹禺、赵寻、刘厚生邀请首都北京文艺界领导和知名人士30多人举行座谈,研究探讨陈素真的艺术特色。出席会议者:贺敬之、周巍峙、张执一、马少波、吴祖光、新凤霞、王金璐、刘长瑜等。

5月26日,收新乡市豫剧团演员周秀梅为徒。到会祝贺的有张国础、侯宝林、王金璐、曾伯融、张伟君、柳明真等。

6月至7月,先后应邀到河南新乡市戏校、山东莘县青年豫剧团、山西长治市戏校传艺。

8月,亲率山东莘县青年豫剧团到北京汇报演出。

1982年

5月,随弟子关灵凤赴京,在北京为关加工提高《三上轿》。

7月初,在郑州,应邀观看崔派弟子郭惠兰《三上轿》,结束后为其指导。

1983年

5月,写信给《中国戏剧》杂志,“建议出版演员通俗文学读本”。(见《中国戏剧》,1983/8)

1984年

河南九台—纪念陈素真晚会河南九台—纪念陈素真晚会1月,在《中国戏剧》发表《怀念田老》文章。

10月21日,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宫,参加“爱我中华,修我长城”义演,与京剧大家厉慧良合作《钟馗嫁妹》,配演钟妹。

1985年

夏,赴西安、兰州等地做寻根演出。

1986年

9月,在津接待郜明堂先生来访。

1987年

2月,由天津市艺术研究所转入天津市表演艺术咨询委员会。

陈素真剧照陈素真剧照1988年

1月6日,重返“第二故乡”杞县。

4月,在杞县做寻根演出,并祭扫了为她而死的除暴英雄孔子平之墓。

5月,收牛淑贤为徒。

5月,“崔兰田舞台生活五十年”亲致贺电,并让弟子吴碧波参加(在山东莘县豫剧团)。

1989年

10月2日,在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宫以一出《宇宙锋》,正式告别舞台。

12月27日,在北京出席牛淑贤座谈会并讲话。

1990年

夏,应邀到河南漯河市豫剧团加工提高由石磊编导的《麻风女传奇》,该剧参加河南省第三届戏剧大赛,陈素真获特别导演奖。

1991年

6月,《情系舞台——陈素真回忆录》作为河南文史资料第三十八辑出版。

陈素真《穆桂英》剧照陈素真《穆桂英》剧照1992年

2月,在郑州作探亲演出,并在《郑州晚报》《地方戏艺术》等报刊发表《游子吟》等多篇文章。

9月,郑州机场,从台湾游子侯传勋手中接过失而复得的珍贵资料。

1993年

在郑州,为曲剧名家王秀玲指点《拾玉镯》。

1994年

2月26日,应邀从天津返郑州,参加全国豫剧名丑大赛的评选工作。

3月10日,在全国豫剧名丑大赛开幕式上发言。

3月23日,口述《陈门弟子谈》。该文发表在北京《戏剧电影报》1994年第19期。

3月29日,下午2点20分病逝,享年76周岁。

最后日子

豫剧皇后陈素真大师最后的日子

陈素真《玉虎坠》剧照陈素真《玉虎坠》剧照陈素真的一生是功绩卓著的一生,也是坎坷曲折的一生。她曾拥有过每演新剧便引得万人空巷、一场戏价获金五两的辉煌;也遭遇过流放荒村、痛失爱子、一夜之间青发降霜的锥心泣血、生莫如死的劫难,尤其是1957年的“反右”,“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然而这一切都没有使她改变初衷。即使在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她仍自强不息,撰写近百万言的回忆录,把全身心都献给了豫剧事业。1994年2月,陈素真应河南戏曲界同仁之邀从天津返回郑州,这是她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30多天,她看戏、评戏、教戏,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在陈素真一生的最后时日里,我有幸陪伴在她身边,记录了一个美丽生命最后的灿烂——

2月25日:应“全国豫剧名丑大赛”组委会之邀,陈素真专程从天津抵郑州,作为特邀评委,参加豫剧名丑的评选工作,踏上了为豫剧事业的最后一段忙碌的路程……

豫剧《拾玉镯》剧照豫剧《拾玉镯》剧照3月4日:陈素真来豫的第8天,离“名丑大赛”正式开幕还有6天时间,她突然听到王秀玲(曲剧名家)、虎美玲(常派弟子)因车祸在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消息,便马上向组委会要了车,买了鲜花,由大会赞助人杨经理陪同到医院,去探望这两位一个比她小30岁、一个比她小20岁的同行。事后我问及此事:“她们两位,一个是唱曲剧的,一个是常派弟子,是什么特殊原因让您去探望这两位岁数比您小得多的演员呢?”记得当时陈素真很安详地对我讲:“秀玲妹虽是唱曲剧的,美玲是香玉的徒弟,但她们平时都非常尊重我,也喜爱我的艺术,向我求教。就从这一点我就得向人家学习,更何况她俩正住院。我和秀玲结识是在前年我来郑州心脏病发作的时候,省人民医院高干病房‘客满’住不进去,当时秀玲正在医院疗养,她并不认识我,但马上向医院领导建议,把她自己的床位让出来,她住简易床。这是何等的情意和品行!在同屋住院时,她还张口一个‘陈老师’闭口一个‘陈老师’的。我对她讲:你也是曲剧界的一方‘诸侯’,叫我老师我可不敢当,我比你大两岁,就叫大姐吧。从此,我与秀玲妹便姐妹相称。美玲也是,记得我到她所在的郑州市豫剧团传授《梵王宫》,她是第四组的演员,当时我住河南旅行社,吃不惯那里的饭菜,她几乎天天来看我,向我学戏,还送些适口的饭菜。有一次我患了重感冒,几天起不来,她抓中药,买砂锅,给我煎汤熬药,伺奉左右。我这个人就是受不了别人的好处,受人一点好处,一辈子也忘不了!”

陈素真《宇宙锋》剧照陈素真《宇宙锋》剧照3月10日:“全国豫剧名丑大赛”在亚细亚大酒店会议厅开幕。出席这次盛会的有来自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郭汉城、龚和德,中国剧协的安志强,有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及省艺术研究所、省电视台、省剧协的领导与专家。

陈素真在会上作了发言:

陈素真《女贞花》剧照陈素真《女贞花》剧照她说:“我今天特别高兴。已是近80岁的人啦,不会说客气话,更不会说违心话,我只会讲我脑子里所想到的话。“说实在的,我这个人很没出息,摆不上桌面。我就是爱唱戏,我是个演员。我觉得,我要是离开舞台不能唱戏了,什么事也做不来,什么活动也不愿意参加,就愿意老老实实呆在家里,看看孙子孙女,过过日子。“可是这一回我为什么来了呢?我自己愿意来,很高兴来。从紫晨老弟和得草两人到天津去找我,一提这个事儿,我心里激动得就甭提啦。就说我吧,在豫剧上虽然有那么小米儿大的一点成绩,但老了老了,仔细想想,我还是有罪的。不仅我犯了罪,包括司凤英、常香玉,我们三姊妹都犯了罪。我小的时候,刚记事就在戏班里,那个时候,戏班里旦角可不是这个(伸大拇指)。咱们这个河南梆子跟京剧一样,生旦净丑都有主演,讲究一个班里要有四梁四柱。其实,一个班里就那三十几号人,是四生四旦四花脸,八个场面(指乐队),两个箱官(指服装管理人员),这就是一班戏。从我们这“三鼎甲”(指陈、司、常三人)一出,把其他三方面(指生、净、丑)一下都压下去了。从1935年开始,快60年了吧,一直抬不起头来。 “过去我不懂,几十年一直也不懂。后来,老了老了,看看人家京剧,慢慢悟出自己是犯了罪的。可想赎罪,自己没有这个力量呀,没权、没势、没条件。可我这脑子里一直想着怎么能让我们豫剧中的老生、红生、铁生(指武生)……门门都能像京剧那样,都可以当这个(又伸大拇指)。这次丑角大赛,我自己身体再不好也得来,为的是使咱豫剧的这朵‘丑’花开得更好,百花齐放,使豫剧的各个行当、各朵花都开得好。这次是丑,下次可能是花脸,或者是老生啊、武生啊……我也说不好。我只有衷心地感谢主办这次活动的领导们,对我们豫剧的……”,陈素真讲到此,热泪盈眶,骨鲠于喉,再也讲不下去了。

从这个朴实的发言中,人们可以明白陈素真以76岁高龄不远千里专程前来参加豫剧“名丑大赛”的原因,在她的胸怀里装的是整个豫剧艺术健康发展的大事情!

据“名丑大赛”发起人之一马紫晨先生讲:大赛历时4天,每个评委每天要看十几部录像带,十分辛苦劳累。陈素真善始善终,参加了评选的全过程,甚至有时是抱病工作。她在审带时发表了许多的精辟见解。比如在审阅《推磨》时,她说:“看来李鸿信(剧中丑角主人公)的老婆(由‘泼辣旦’扮演)对小姑子并不错嘛,没有虐待她。你看她穿的戴的比她嫂子还好,没有一丁点儿‘苦象’。”她接着说:“不讲人物,不讲身份,不讲剧情,只为好看,是现在豫剧旦行表演中的一大弊端。有的演员演秦香莲、柳迎春(《卖苗郎》主人公)都戴‘宝石花’。她们哪戴得起哟,头上有‘宝石花’还能让家里人饿死吗?”

陈素真剧照陈素真剧照对青年一代演员,陈素真既有鼓励,又有批评,体现了对豫剧事业接班人真正的关爱。名丑牛得草的“白口”是颇具特色的,尤其是那一口地道的“汴梁腔”和浓重的鼻腔共鸣。前来领奖的一些中、青年丑角演员,有的经常在台下以出牛得草的“洋相”来开玩笑。陈素真发现后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你们这样不分场合地开老师的玩笑,一是对前辈的不尊重,二是对艺术的不严肃,更严重地讲是对艺术的亵渎。孩子们,这些话我可以对你们讲,也可以不说出来,但我本着一个老艺人的良心,觉得应该给你们讲,对你们有好处,因为你们还年轻啊!”大师的真情和坦诚感动了年轻人,大家更加爱戴和敬重她。

陈素真在大赛初评闭幕的3月14日日记里写道:“戏完后,中青两代的同行热情很高,争着和我合影。也不知合拍了多少张,足见他(她)们对我的敬爱,再累我也得奉陪到底呀。”

陈素真爱记日记,几乎天天都写,但兴许是大会期间她太累了,日记就写到这天,这是大师在人世留下的最后一篇日记。“再累我也得奉陪到底呀”,这最后的遗文,使我联想到鲁迅的话:“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使我想起李商隐的诗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就是大师的豫剧情结!

陈素真《叶含嫣》剧照陈素真《叶含嫣》剧照3月17日:豫剧表演艺术家牛淑贤率邯郸东风豫剧团来郑州郊区五里堡露天演出,专程到经八路5号陈素真的住处来探望,陈素真设家宴为牛淑贤夫妇接风,并让其四子 骢电话通知我作陪。席间谈及牛淑贤的艺术,陈素真对牛淑贤说:“你学的两个戏,《宇宙锋》比《梵王宫》演得好,大气,虽然个别地方有些过火、气盛,但还算准确到位,而《梵王宫》就显得忒绷啦,有点僵,不松弛。对这个戏我有想法,我老了,你现在还年轻,看能不能有点出新,搞点儿突破。比如在甩辫穿衣之后,能不能创造一个用背和肩对观众走‘花梆子’、再加荡辫子的动作?你考虑考虑,我也替你想想。再一个是《三上轿》这出戏,我想传给你,磨练磨练你的唱。你现在有点怕唱,不要怕,越怕越要唱。”接着她对我说:“老祖宗那儿(指传统艺术)有许多好玩艺儿,可惜现在失传了,被我们这些‘败家子’丢掉了,我们这是在犯罪。比如《梅花驴》这出戏,又叫《玉兰镯》,里面有许多绝技,如‘跷功’,而且跑圆场,学驴‘尥蹶子’、荡辫子等。我当年演这个戏时,很受观众欢迎,也对小贤的戏路,这个戏我也想给小贤收拾收拾。”一听说恢复“跷功”,我非常赞同,这样一可挖掘传统的绝技,又可拓展豫剧剧目,同时“踩跷”也可弥补牛淑贤的自然条件不足,增加她在台上的“线条美”,“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不过,此建议早先向牛淑贤提出时她先生池海莲有些异议,担心小贤这么大年纪再练“跷功”,万一有个闪失,剧团五六十张嘴还等小贤演戏开饭哪。这时陈素真表态说:“‘跷功’可以慢慢练,戏可以先排出来,不然等我什么时候一伸腿,你们什么也学不成了。”她还对牛淑贤说定:“到今年6月份,那是演出淡季,我到邯郸去给你排《三上轿》和《梅花驴》。”

陈素真晚年陈素真晚年吃完饭,牛淑贤告诉陈素真,说将在20日露天演出《宇宙锋》。陈素真提出要去看戏,牛淑贤说:“等到正规剧院里演出时您再看吧,露天演出条件太差。”陈素真严肃地说:“露天,剧场的条件差,演出质量不能差。条件差你们演出都不怕,我一个看戏的怕什么!我一定要去,看看你们把戏演‘流’了没有。”我看她坚持要去看戏,阻挡不了,就和 骢商量20日陪同她老人家一起去。

谁知到了3月20日这天,天不作美,狂风骤起,夹杂着沙子,直扑人面。陈素真却依然坚持要去,左拦右阻总是不听。正在为难之际,从五里堡来了电话,说舞台幕布和幕条被风吹得很厉害,戏演成演不成还在两可,让老师不要来了,以后有机会再专程请她看戏。这样总算是把她老人家给劝住喽,但她还是派我和她的四子代她去看戏,回来向她详细汇报。我俩只好奉命前往…… 。那天戏演得非常成功。

3月23日:接到吴碧波从陈素真家里打来的电话,说老师有要事找我商量。放下电话,便马不停蹄地往经八路赶。推门一看,见陈素真与吴碧波、袁秀荣、周秀梅、 骢等人,桌子上放着一份3月11日的《郑州晚报》。陈素真拿起报纸说:“你先看看这篇文章再说。”原来报上登载了一篇剧评,其中谈及一位青年演员(王红丽--本人特注),说她“名不虚传,不愧为‘豫剧皇后’陈素真的关门弟子”。就是这一句话,在陈门弟子中引起了不小的风波,希望老师能写一篇文章为陈门弟子正正名分。陈素真对我说:“这是你的拿手好戏,文章由你来写,但我要求你,一要正面介绍我的几个正式入室弟子和教过的、能称得起学生的情况,不要反驳别人,不要伤害别人;二要对当前文艺界、尤其戏曲界这股‘扯大旗、做虎皮’,光拜师不学艺的拜师风提出批评。”然后,她老人家把解放前后收徒的情况一一道来,我一边仔细听,一边详细记,整理出了如下文字:

陈素真在戏校传艺陈素真在戏校传艺陈素真传艺-武生陈素真传艺-武生“我这个人风风雨雨、辛辛苦苦地忙碌了一辈子,回过头来一看,也没干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不过演了几出群众爱看的戏,哼了几句群众乐听乐唱的曲儿。另外,那就是为豫剧培养了几个学生。提到我的学生,我觉得很对不起她们,因为我这个人对艺术太较真儿,平时对她们要求过严,有时严到不近情理的程度。1957年和1966年,我被打成‘右派’、‘反动权威’,她们也没少为我背‘黑锅’。但我也自觉无愧于她们。因为我恨她们学东西太少,恨不得把我60余年来积累起的一点东西统统传给她们。她们似乎也都理解我,尽管我对她们很严,她们却很尊敬我、孝顺我、疼爱我。身为人师,其责任不过像唐代韩愈讲的那样,是‘传道、授业、解惑也’。‘授业’、‘解惑’固然重要,但‘传道’,教她们做人从艺的人生道理,我认为更重要。我要求我的学生,要懂得艺无止境,要谦逊、谨慎,不要‘恨人有、笑人无’,要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特别强调要自食其力,刻苦努力,常说‘师傅领进门,成艺在自身’,除了自己的刻苦发愤之外,靠谁都白搭。这与我的性格有关。我这个人,一辈子不想依靠什么人,不想沾任何人的光,更不想沾学生的光。所以,我的学生成名后,她们拍电影、拍电视让我上几个镜头,都被我拒绝了。我的生命在舞台上,一旦脱离了舞台,我不想再以其他形式去风光了,更不想借学生来宣传自己。我的这些做法,有的学生理解,有的不理解。但我相信,她们迟早是会理解她们的老师的。近时我发现有些报纸的广告上,某些演员打着由我亲授或系我入室弟子的旗号,以期招徕观众。她们当中,或许是由于喜爱‘陈门’艺术而属私淑自学;或许曾问艺于我,但并不是我入室弟子。我看她们的这种做法也大可不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亦不必贤于弟子’。何况,观众看到的是你自己的本事,他们不管你挂什么招牌,你就是把老天爷的招牌挂在你头上,到了舞台上,他老人家也解不了你的急,你迟早会露馅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羊头狗肉也骗不了人。因此,我有必要借贵报一隅,谈谈我的几个入室弟子,也算是为陈门弟子正名吧。

陈素真与义女赵吟秋陈素真与义女赵吟秋陈素真说,以前收的跟我年龄相近的我就不提了,我就说下比我小十岁以下的吧!“首先我要介绍的是关灵凤。她原名叫关二凤,灵凤是我给取的。她跟我学艺很早,是樊粹庭先生‘狮吼’剧团培养出来的学生。1945年她在宝鸡行拜师大礼,又是我的干闺女。这孩子命很苦,双目失明,但坚持舞台演出。北京报纸称她是‘豫苑中的苦菜花’,是很确切的。建国以后我收的第一个徒弟是吴碧波,1949年经陈、郑、于三位太太的介绍,在郑州行的拜师大礼。她原名叫吴桂玲,‘碧波’是我给她起的名。她以后的几个师妹,如开封的张雪波(已故,原名张玉荣)和李静波(原名李爱真)、郑州的马青波(即郑州市豫剧团的马兰)、宝鸡的郑秋波等,都是随她这个‘波’字的。张雪波的扮相和唱念做,均像我青年时代,唱腔用小嗓,很有陈派韵味,是我最理想的接班人,但天不假年,英年早逝,辞我先去,令我至今提起仍有夕疴之痛。此外像河南省豫剧三团的袁秀荣,河南省豫剧一团的周秀梅,天津的董玉兰,兰州的王喜云,均为我入室徒弟。1988年,我在杞县收了牛淑贤,其实我1957年被打成‘右派’到邯郸戏校任教时,就教过她,她才是我的关门弟子,此后我就不再收学生了。省豫剧二团的郭美金,碧波一直向我推荐,我已同意收徒,但没举行正式拜师会。‘文化大革命’以后开封市文化局邀我到戏校传艺,倒是手把手教了两个学生,一个是武惠敏,教了她《拾玉镯》,第一届河南省青年演员戏曲会演得了个一等奖;另一个是王晓霞,传给她个《宇宙锋》。“还有一位是需要做特别说明的,前些年我在兰州收了她,但她没有提出要向我学什么戏,听说她又拜给了别人。既没向我学戏,又拜给了别人,我觉得将她列入到陈门弟子中意义也不是太大了。日后她如果提出向我求艺,我一定会倾囊相授。“‘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行也善’。我已是76岁高龄的人,已经入土大半截了,本不想再开罪任何人,但我一辈子办事过于认真,无功不受禄。没教过人家,怎堪为人师,贪污人家的劳动?因此著文于右,如无意间得罪了哪位,也烦请原谅为盼。1994年3月23日于郑州经八路五号四子骢家。

可是万没想到,没等文章见诸报端,她老人家竟在6日后长辞而行,留下无尽的遗憾。

陈素真在戏校传艺陈素真在戏校传艺3月25日,我把文稿拟好后,觉得仍有些东西把握不准,另外还有两件事,一是我准备把山东单县豫剧团改为河南省艺研所实验豫剧团,把它建成“陈派”艺术基地,二是前几天我见到返大陆省亲的“台湾豫剧皇后”张岫云说要拜见陈素真,都需要向陈素真征求意见。因此,我起了个大早,赶往经八路。一进门,见陈素真一人在家正熬黑米粥。她见我进来便笑着说:“文章写好啦?念给我听听。你四弟买馒头去了,说话就回来。”看得出她听了稿子之后很高兴,我又转达张岫云要拜访她一事,她满口应承了下来,并开玩笑地说:“你看我虽然退休了,事情安排得还挺满。什么时候我们老姐妹见面我就听你信儿啦。”我把建立实验团的设想告诉她并有意让 骢给剧团开车、平时给演员吊吊弦儿,她显得有些激动,因为她心里挂牵的就是这个儿子。陈素真有5个儿子:泉、山、纹、骢、寿,这5个儿子的名字还是“末代皇帝”溥仪给起的呢。二子山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因母亲是“反动权威”、“右派分子”不被大学录取而卧轨自尽;老五寿因母亲被流放军粮城,家中无力抚养而送给了别人。老大泉、老三纹都不是干艺术的,母子间共同语言不多。唯老四骢,外憨内秀,非常懂戏,平时讷言少语,但评品起戏来却滔滔不绝,头头是道,颇讨母亲喜爱。只可惜,他幼年一场脑膜炎留下了后遗症,陈素真又一生干板直正,不求不靠,所以至今四儿的工作无有着落,心里总觉着对他不住。因此,她兴奋地对我说:“你们哥俩干吧,真到了拉不开拴的时候,我请我那几个徒弟去帮你们的忙……”

正说着说着,我就发现老太太脸上右部有些颤动,她也对我说:“小石,我怎么觉着脸皮有些发紧,头有点晕……”话音未落,她的左半个身子已压到我的右肩上,我忙去搀扶,就发现她脚底有一片湿。不好,老太太失禁,这是不祥之兆。我赶紧双手抱定她,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十分紧张和害怕。这时 骢买馒头回来,一见他我反而清醒过来,对他大声喊道:“老太太不行了,赶快给碧波打电话!”等吴碧波到来,我们三人勉强把老太太抬至大门口,叫来一辆出租车直奔省二院。上车时,陈素真头脑还很清醒,只是说话舌头有点儿硬。她拉着我的手说:“小石,豫剧成如今这个局面,我没有尽到责任哪,我死不甘心,死不瞑目啊!”都到了这个生死关头了,她心中想的还是豫剧。到了急诊室后,大夫稍做治疗,陈素真的病情就大有好转,不到一个时辰,便恢复得完好如初。她要求回家,大夫哪里会答应,把她送往六楼的监护室。到了监护室后,她的情况越来越好,还吃了家里送来的一大碗鸡蛋番茄挂面。

1994年全国豫剧名丑大赛,担当特邀评委。1994年全国豫剧名丑大赛,担当特邀评委。3月26日,万万没想到,夜间11时许,陈素真的病情突然恶化,人事不省,全靠家人及其弟子们人工轮流挤压氧气袋输氧,维持她的心脏跳动。当轮到我来输氧时,我跪伏在她的床边,看见她双目紧闭,口唇微翕,泪水不禁夺眶而出。真不敢相信,真不愿相信,她这双在舞台上神采四射的眼睛再也不能睁开了,这曾吐珠漱玉的嗓音再也不能婉转了?不,她决不会撒手这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豫剧!这心电图上显示的微弱跳动,这微弱翕动的口唇,不是表明她正在与死神抗争、与上帝谈判吗?她没有放弃,她不会放弃……

3月29日,下午1时15分,请大家记住这个时辰,人们不敢想、不愿想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大概上帝想听豫剧了,他把我们的“豫剧皇后”、我们的“梆剧大王”、我们的“河南梅兰芳”召去了……我宁肯这样来理解大师的离去,因为这样才会使我的痛楚之心稍稍得些抚慰…… 在陈素真弥留之际,时任河南省委宣传部部长的张文彬到病房探视,曾对身旁的河南日报资深记者牛青坡有过这样的指示:“对这样的艺术家,无论做怎样的宣传都不为过,要浓墨重彩。”但是我不如以这白描手法将陈素真的最后时日本本分分地写出来,让大家感觉到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一个兢兢业业的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是对大师最好的纪念。

主要作品

演出作品

传统剧目
《日月图》饰-胡凤英(正旦) 《大战北国》饰-杨排风(刀马旦)
《敬德说媒》饰-姚荷丹(旦角) 《燕王扫北》又名《吵宫》饰-燕月娘(刀马旦)
《乾坤镜》又名《乾坤福寿镜》饰-胡青萍(青衣) 《状元媒》又名《八贤王说媒》饰-柴郡主
《金盆记》又名《大战十一国》饰-钟无艳(武旦) 《打崔合》饰-崔合(生行)
《瑃战琦》又名《虎丘山》饰-徐桂莲(武旦) 《长坂坡》又名《单骑救主》饰-糜夫人
《打灶君》饰-田二愣(二花脸) 《凤仪亭》又名《梳妆掷戟》《戏貂蝉》饰-貂蝉
《蝴蝶杯》又名《游龟山》饰-胡凤莲 《金光阵》又名《芦花河》饰-薛丁山(武生)
《对松关》又名《秦英征西》饰-洪月娥(刀马旦) 《罗焕跪楼》饰-姜桂枝(老旦)
《九头案》饰-柳氏(旦角) 《红娘子》饰-红娘子(刀马旦)
《双尽忠》又名《李刚打朝》饰-李刚(二花脸) 《佛手橘》饰-邱小义、周凤英、杨岩宇(武丑、武生)
《代父征》又名《木兰从军》饰-花木兰(刀马旦) 《善宝庄》又名《曹庄杀妻》饰-曹庄、焦氏(武生、泼旦)
《玉虎坠》又名《杀王腾》饰-王娟娟(闺门旦) 《十面埋伏》原名《困乌江》又名《霸王别姬》饰-虞姬
《贞义缘》饰-刘玉环(旦角) 《闹山湾》饰-狄方(丑角)
《虹桥关》又名《洪月娥背刀》饰-洪月娥(刀马旦) 《花打朝》饰-程咬金、王月英(二花脸、泼辣旦)
《蜜蜂记》饰-廖凤英(旦角) 《合凤裙》饰-梁兰英(旦角)
《斩银聋》饰-肖凤儿(旦角) 《七圣归天》又名《收张英》饰-苏云庄(刀马旦)
《黄桂香哭墓》饰-黄桂香(青衣) 《孙吉祥吊孝》饰-曾云(泼辣旦)
《双锁山》又名《劈牌招亲》饰-刘金定(刀马旦) 《烈火旗》又名《狄青征西》饰-双燕公主(刀马旦)
《楚国记》连本(包括《前楚国》《后楚国》)饰-吴香女等 《白蛇传》连本(包括《双蛇斗》《团圆升仙》)饰-白素贞
《封神榜》连本(包括《反五关》《头冀州》等)饰-妲己 《红鬃烈马》连本(包括《三击掌》《武家坡》)饰-王宝钏
《穆桂英》连本(包括《天门阵》《战洪州》等)饰-穆桂英 《樊梨花》包括《马前血》《三上关》《龙虎川》饰-樊梨花
《侠义豪》又名《五张弓》饰-萧桂英(武旦) 《秦香莲》又名《铡美案》《抱琵琶》饰-秦香莲(青衣)
《香囊记》又名《抬花轿》饰-定云、凤莲(闺门旦、花旦) 《老征东》又名《穆桂英挂帅》饰-穆桂英(刀马旦)
《白莲花》又名《白莲花临凡》饰-白莲花 《沉香扇》饰-蔡兰英(闺门旦)
《火焰驹》又名《卖水记》《大祭桩》饰-黄桂英(闺门旦) 《南北合》又名《雁门关》饰-碧莲公主(青衣、刀马旦)
《紫金镯》又名《四进士》饰-杨素贞(旦角) 《牡丹亭》又名《阴阳扇》《拉死驴》饰-翠屏、志方等
《桃花庵》又名《齿痕记》饰-窦氏(青衣) 《奇双会》又名《贩马记》饰-李桂枝(青衣)
《反长安》饰-杨玉环(青衣) 《春秋配》饰-姜秋莲(闺门旦)
《赶花船》又名《鸳鸯误》饰-孝莲(旦角) 《双官诰》又名《机房训》《三娘教子》饰王春娥(青衣)
《棋盘山》又名《窦仙童招亲》饰-窦仙童(刀马旦) 《梵王宫》又名《洛阳桥》饰-耶律含嫣(花旦)
《玉兰镯》又名《梅花驴》饰-牧诗 《天河配》又名《耕织图》《牛郎织女》饰-织女
《打金枝》又名《大拜寿》饰-李君蕊(青衣) 《三上轿》又名《烈妇殉夫》饰-崔金定(青衣)
《如意剑》饰-玲珑(多行当) 《西厢记》饰-红娘、崔莺莺(花旦、闺门旦)
《双娇奇缘》又名《法门寺》饰-宋巧娇(青衣) 《黄金婵》又名《姚刚征南》饰-黄金婵(刀马旦)

以下是剧作家樊粹庭先生、豫剧皇后陈素真大师原创、移植改编、并首演的剧目。

原创——移植
《凌云志》饰演-刘桂芳(闺门旦) 《伉俪箭》饰演-黄俪影(武旦)
《义烈风》又名《义烈女》饰-童玉珊(闺门旦) 《霄壤恨》又名《邵巧云》饰-邵巧云(青衣)
《涤耻血》又名《大宋英烈》饰-刘芳(刀马旦) 《女贞花》又名《麻风女传奇》饰-邱丽玉(青衣)
《为国纾难》饰-虎夫人 《丽西施》饰-西施(闺门旦),(由话剧转豫剧)
《田螺姑娘》饰-田螺姑娘 《嫦娥奔月》饰-嫦娥
《天地配》又名《织黄陵》《天仙配》饰-七仙女(青衣) 《宇宙锋》又名《一口剑》《六义图》饰-赵艳容(青衣)
《好妻子》饰-洪氏 《歼毒记》饰-烈女
《柳绿云》饰-柳绿云等(多行当) 《三回头》饰-吕蓉儿(青衣)
《柜中缘》饰-于翠莲(花旦) 《梁祝记》又名《柳荫记》《双蝴蝶》饰-祝英台
《孟香屏》饰-孟香屏 《拾玉镯》饰-孙玉娇(花旦)
《送肥记》饰-赵大娘(现代戏) 《沙家浜》饰-阿庆嫂(现代戏)
《巾帼侠》饰-罗剑琴(武旦) 《瑶琴女》饰-瑶琴女
《鸿鸾禧》又名《棒打薄情郎》饰-金玉奴(青衣) 《游龙戏凤》又名《梅龙镇》饰-李凤姐(花旦)
《金囍记》又名《女巡按》饰-王曼真 《天国盛会》饰-嫦娥(舞旦)
《玉簪记》又名《必正与妙常》饰-陈妙常 《花媚娘》饰-花媚娘
《冥梦泪》饰-李婉婷(闺门旦、武旦) 《宝剑记》又名《林冲夜奔》饰-林冲(武生)
《狮子楼》又名《武大郎之死》饰-武松(武生) 《翠屏山》饰-潘巧云(花旦)
《龙凤令》饰-妇好(帅旦) 《新侣仇》又名《闹严府》《盘夫索夫》饰-严兰贞
《潇湘夜雨》又名《临江驿》饰-张翠鸾 《英杰烈》又名《铁弓缘》饰-陈秀英(武旦)
《三拂袖》饰-蒋琴馨(刀马旦、武生等) 《克敌荣归》饰-华慧娟、黄克敌(青衣、武生)

中国豫剧第一批黑胶唱片中国豫剧第一批黑胶唱片以上资料主要根据陈大师的回忆录《情系舞台》上部整理,另外陈素真在多种戏剧杂志、报纸等刊物发表了多篇文章。

电影作品

传统剧目
《日月图》饰-胡凤英(正旦) 《大战北国》饰-杨排风(刀马旦)
《敬德说媒》饰-姚荷丹(旦角) 《燕王扫北》又名《吵宫》饰-燕月娘(刀马旦)
《乾坤镜》又名《乾坤福寿镜》饰-胡青萍(青衣) 《状元媒》又名《八贤王说媒》饰-柴郡主
《金盆记》又名《大战十一国》饰-钟无艳(武旦) 《打崔合》饰-崔合(生行)
《瑃战琦》又名《虎丘山》饰-徐桂莲(武旦) 《长坂坡》又名《单骑救主》饰-糜夫人
《打灶君》饰-田二愣(二花脸) 《凤仪亭》又名《梳妆掷戟》《戏貂蝉》饰-貂蝉
《蝴蝶杯》又名《游龟山》饰-胡凤莲 《金光阵》又名《芦花河》饰-薛丁山(武生)
《对松关》又名《秦英征西》饰-洪月娥(刀马旦) 《罗焕跪楼》饰-姜桂枝(老旦)
《九头案》饰-柳氏(旦角) 《红娘子》饰-红娘子(刀马旦)
《双尽忠》又名《李刚打朝》饰-李刚(二花脸) 《佛手橘》饰-邱小义、周凤英、杨岩宇(武丑、武生)
《代父征》又名《木兰从军》饰-花木兰(刀马旦) 《善宝庄》又名《曹庄杀妻》饰-曹庄、焦氏(武生、泼旦)
《玉虎坠》又名《杀王腾》饰-王娟娟(闺门旦) 《十面埋伏》原名《困乌江》又名《霸王别姬》饰-虞姬
《贞义缘》饰-刘玉环(旦角) 《闹山湾》饰-狄方(丑角)
《虹桥关》又名《洪月娥背刀》饰-洪月娥(刀马旦) 《花打朝》饰-程咬金、王月英(二花脸、泼辣旦)
《蜜蜂记》饰-廖凤英(旦角) 《合凤裙》饰-梁兰英(旦角)
《斩银聋》饰-肖凤儿(旦角) 《七圣归天》又名《收张英》饰-苏云庄(刀马旦)
《黄桂香哭墓》饰-黄桂香(青衣) 《孙吉祥吊孝》饰-曾云(泼辣旦)
《双锁山》又名《劈牌招亲》饰-刘金定(刀马旦) 《烈火旗》又名《狄青征西》饰-双燕公主(刀马旦)
《楚国记》连本(包括《前楚国》《后楚国》)饰-吴香女等 《白蛇传》连本(包括《双蛇斗》《团圆升仙》)饰-白素贞
《封神榜》连本(包括《反五关》《头冀州》等)饰-妲己 《红鬃烈马》连本(包括《三击掌》《武家坡》)饰-王宝钏
《穆桂英》连本(包括《天门阵》《战洪州》等)饰-穆桂英 《樊梨花》包括《马前血》《三上关》《龙虎川》饰-樊梨花
《侠义豪》又名《五张弓》饰-萧桂英(武旦) 《秦香莲》又名《铡美案》《抱琵琶》饰-秦香莲(青衣)
《香囊记》又名《抬花轿》饰-定云、凤莲(闺门旦、花旦) 《老征东》又名《穆桂英挂帅》饰-穆桂英(刀马旦)
《白莲花》又名《白莲花临凡》饰-白莲花 《沉香扇》饰-蔡兰英(闺门旦)
《火焰驹》又名《卖水记》《大祭桩》饰-黄桂英(闺门旦) 《南北合》又名《雁门关》饰-碧莲公主(青衣、刀马旦)
《紫金镯》又名《四进士》饰-杨素贞(旦角) 《牡丹亭》又名《阴阳扇》《拉死驴》饰-翠屏、志方等
《桃花庵》又名《齿痕记》饰-窦氏(青衣) 《奇双会》又名《贩马记》饰-李桂枝(青衣)
《反长安》饰-杨玉环(青衣) 《春秋配》饰-姜秋莲(闺门旦)
《赶花船》又名《鸳鸯误》饰-孝莲(旦角) 《双官诰》又名《机房训》《三娘教子》饰王春娥(青衣)
《棋盘山》又名《窦仙童招亲》饰-窦仙童(刀马旦) 《梵王宫》又名《洛阳桥》饰-耶律含嫣(花旦)
《玉兰镯》又名《梅花驴》饰-牧诗 《天河配》又名《耕织图》《牛郎织女》饰-织女
《打金枝》又名《大拜寿》饰-李君蕊(青衣) 《三上轿》又名《烈妇殉夫》饰-崔金定(青衣)
《如意剑》饰-玲珑(多行当) 《西厢记》饰-红娘、崔莺莺(花旦、闺门旦)
《双娇奇缘》又名《法门寺》饰-宋巧娇(青衣) 《黄金婵》又名《姚刚征南》饰-黄金婵(刀马旦)

人物传记

原创——移植
《凌云志》饰演-刘桂芳(闺门旦) 《伉俪箭》饰演-黄俪影(武旦)
《义烈风》又名《义烈女》饰-童玉珊(闺门旦) 《霄壤恨》又名《邵巧云》饰-邵巧云(青衣)
《涤耻血》又名《大宋英烈》饰-刘芳(刀马旦) 《女贞花》又名《麻风女传奇》饰-邱丽玉(青衣)
《为国纾难》饰-虎夫人 《丽西施》饰-西施(闺门旦),(由话剧转豫剧)
《田螺姑娘》饰-田螺姑娘 《嫦娥奔月》饰-嫦娥
《天地配》又名《织黄陵》《天仙配》饰-七仙女(青衣) 《宇宙锋》又名《一口剑》《六义图》饰-赵艳容(青衣)
《好妻子》饰-洪氏 《歼毒记》饰-烈女
《柳绿云》饰-柳绿云等(多行当) 《三回头》饰-吕蓉儿(青衣)
《柜中缘》饰-于翠莲(花旦) 《梁祝记》又名《柳荫记》《双蝴蝶》饰-祝英台
《孟香屏》饰-孟香屏 《拾玉镯》饰-孙玉娇(花旦)
《送肥记》饰-赵大娘(现代戏) 《沙家浜》饰-阿庆嫂(现代戏)
《巾帼侠》饰-罗剑琴(武旦) 《瑶琴女》饰-瑶琴女
《鸿鸾禧》又名《棒打薄情郎》饰-金玉奴(青衣) 《游龙戏凤》又名《梅龙镇》饰-李凤姐(花旦)
《金囍记》又名《女巡按》饰-王曼真 《天国盛会》饰-嫦娥(舞旦)
《玉簪记》又名《必正与妙常》饰-陈妙常 《花媚娘》饰-花媚娘
《冥梦泪》饰-李婉婷(闺门旦、武旦) 《宝剑记》又名《林冲夜奔》饰-林冲(武生)
《狮子楼》又名《武大郎之死》饰-武松(武生) 《翠屏山》饰-潘巧云(花旦)
《龙凤令》饰-妇好(帅旦) 《新侣仇》又名《闹严府》《盘夫索夫》饰-严兰贞
《潇湘夜雨》又名《临江驿》饰-张翠鸾 《英杰烈》又名《铁弓缘》饰-陈秀英(武旦)
《三拂袖》饰-蒋琴馨(刀马旦、武生等) 《克敌荣归》饰-华慧娟、黄克敌(青衣、武生)

荣誉记录

  • 宇宙锋
    1981-08
    饰演  赵艳荣
    导演  王若瑜
    合作演员  ----
  • 梵王宫
    1981-06
    饰演  耶律含焉
    导演  王若瑜
    合作演员  ----

创作特点

  • 宇宙锋
    1981-08
    饰演  赵艳荣
    导演  王若瑜
    合作演员  ----
  • 梵王宫
    1981-06
    饰演  耶律含焉
    导演  王若瑜
    合作演员  ----

人物纪念

  • 宇宙锋
    1981-08
    饰演  赵艳荣
    导演  王若瑜
    合作演员  ----
  • 梵王宫
    1981-06
    饰演  耶律含焉
    导演  王若瑜
    合作演员  ----

人物评价

  • 宇宙锋
    1981-08
    饰演  赵艳荣
    导演  王若瑜
    合作演员  ----
  • 梵王宫
    1981-06
    饰演  耶律含焉
    导演  王若瑜
    合作演员  ----

词条图册

宇宙锋
1981-08
饰演  赵艳荣
导演  王若瑜
合作演员  ----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