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 三峡》, 郦道元
在《三峡》中是指: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响,回声。
郦道元(公元472年—527年[1]),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平东将军郦
郦道元
范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
郦道元年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少时博览奇书,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
郦道元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其曾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将等职,还做过冀州长史、鲁阳郡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等职务。执法严峻,后被北魏朝廷任命为为关右大使。 北魏孝昌三年(527年),被萧宝夤部将郭子恢在阴盘驿所杀。
郦道元撰《水经注》四十卷。且其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但均已失传。
郦道元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虽然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有准确记载,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郦道元于是亲自给《水经》作注。因此写就《水经注》。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i)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yǎn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cháng),猿鸣三声泪沾裳。”
【 三峡】: 瞿塘峡, 巫峡和 西陵峡的总称
【郦道元】北魏 地理学家、 散文家撰《 水经注》[1]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毫无。阙,通“缺”。
【 亭午】正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夜分】半夜。
【襄】上。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 白帝】在现在 重庆 奉节东。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疾】快。
【 素湍】白色的急流。
【回清】回旋的 清波。
【 绝巘】极高的山峰。
【 飞漱】急流冲荡。
【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晴初】天刚晴。
【 霜旦】下霜的早晨。
【 属引】接连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
【 巴东】现在 重庆东部 云阳、 奉节、 巫山一带。-【 郦道元】北魏 地理学家、 散文家 撰《 水经注》
【 略无】毫无
【岩】 高峻的山
【歌】唱歌
【 哀转】悲哀婉转
【绝】停止
【良】实在
【响】 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