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安县

恩安县

中文名 恩安县
地理位置 云南昭通
火车站 昭通站
下辖地区 炎山乡,田坝乡,大寨子乡,大山包,苏甲乡安阳乡
县长 马令
行政区类别
著名景点 大山包国家公园,炎山龙云故乡
人口数量 109276
电话区号 0870
目录导航

简介

恩安县恩安县恩安县

历史沿革

清雍正六年(1728年)置,今云南省昭通市。为乌蒙府治,九年为昭通府治。向为滇川交通要冲。1913年改名昭通县。2013年又复名恩县

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滇、川、黔三省结合部,与贵州、四川两省接壤,地势南高北低,最低海拔267米,最高海拔4040米,幅员2.3万平方公里。2001年8月撤地设市,辖昭阳区,苏家院大山包苏甲大寨子炎山田坝

目录

· · 基本简介

· ·地理位置

· ·行政区划

· ·气候条件

· ·旅游资源

·· 基本简介

··地理位置

··行政区划

··气候条件

··旅游资源

··历史文化

··参考资料

[显示全部]

昭通市-基本简介

昭通曾是云南通向川黔两省的重要门户,是中原文化进入云南的重要通道,为我国著名的“南丝绸之路”的要冲,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昭通地区辖1市10县,由于受金沙江、牛栏江等江河的纵横切割,境内悬崖峭壁耸立,山箐深邃,气候多样。江边河谷属热带、亚热带,高山属冷凉高寒带,俗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称。昭通的旅游景点,在市区或市郊区有汉碑、清关亭、圆宝山、葡萄井等景点可供游览。不过,目前以大关黄连河风景区的知名度为高。民族风情方面,苗族花山节也较为热闹。昭通地区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在这儿繁衍生息,至西汉时更是创造了灿烂的朱提文化,它介于巴蜀文化与夜郎文化、滇文化的交汇点,又受中原文化影响,因而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及其区域特色,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昭通地区的土特名产也非常多,乌蒙马、昭通酱、翠华茶、天麻等也驰名省内外。昭通市距昆明400多公里,昆明各汽车客运站有班车前往。昆明有直飞昭通的航班。

昭通市-地理位置

云南昭通地跨东经102°52′~105°19′,北纬26°55′~28°36′。东西宽241公里,南北长234公里,总面积23021平方公里,东面与贵州省接壤,西北与四川为邻,南面与曲靖地区会泽县接界。从昭通地区所在地到省会昆明市公路里程430公里,空中航行时间30分钟。

昭通市-行政区划

恩安行政

苏家院  面积 12.24平方米,人口1,2万

苏甲212.98平方米,人口1.4万

大山包。 192平方米,人口15860人

大寨子。 78平方公里,人口2,5万

炎山。 77.6平方公里,人口21876人

田坝。 47.88平方公里人口13613人

昭通市-气候条件

雨后昭通

昭通属亚热带、暖温带共存的高原季风立体气候,四季不明显,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干湿分明等特点,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差异显著。在水平方向上,全市可划分为南干北湿两大区域,而在垂直方向上从江边河谷到高山地区气候类型、从亚热带到寒温带兼备。全市年平均气温在11.4℃-20.9℃之间,热量条件在垂直方向差异悬殊。最冷月1月,月平均气温在1.4℃-12.3℃之间;最热月7月,月平均气温在19.6℃-26.7℃之间。全市日照,春季较多,冬季次之,夏、秋较少。全市各县年平均降雨量在660-1230毫米之间,总的分布特点是北部多于南部,东部多于西部,高海拔多于低海拔。由于冬夏季风进退变化的结果,每年5月中旬以后,昭通市由东部、北部至南部先后进入雨季,到10月中旬,雨季先后结束。南部的昭阳区、鲁甸、永善、巧家县降水偏少,年降雨量670—873毫米,大山包乡,因海拔高,年平均降雨量1125毫米;北部金沙江边的绥江、水富和横江流域的盐津、大关县一带,降水充沛,年雨量在905—1115毫米之间;东部的镇雄、威信县一带年平均909—1056毫米。

昭通市-旅游资源

昭通市复杂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特殊的地形地貌环境,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风景旅游资源。飞瀑气势磅薄、雄浑壮丽,溶洞千姿百态,神秘莫测。并且,该区历史悠久,开发甚早,据出土文物考证和文献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在该区地域内活动,至西汉时更创造了灿烂的朱提文化。在革命战争年代,又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迹、遗址。使昭通市的旅游资源集中了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革命遗址的特色。许多风景、人文名胜景观和文物可供人们参观、游览、研究。

盐津豆沙关

盐津豆沙关豆沙关古称石门关,位于盐津县城西南22公里,是古人由蜀入滇的第一道险关。湍急的关河像一把利剑将险峻的石山一劈为二,形成了一道巨大的石门,锁住了古代的川滇要道。西岸岩壁上刻有“滇南枢纽”、“其险也若此”等大字,被誉为“滇南第一关”。 豆沙关有著名的“五尺道”遗迹。五尺道始建于秦,现残存长约350米,道宽五尺,每级石阶宽窄高低不一, 路面留有马蹄痕印数十个。 它是由川入滇,到缅甸、印度的“蜀身毒道”(古西南丝路)的重要通道。 关上有个唐碑亭,亭内岩壁上是著名的唐袁滋摩岩。袁滋是唐朝御使中丞、著名的书法家。这块摩岩,是袁滋于公元794年(唐贞元10年)出使云南,路过石门关时刻下的,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与摩岩对峙的东岩石壁上可以观看神秘的古代“僰人悬棺”葬。现存有5具古代棘人悬棺,对于研究棘人的兴衰具重要的价值,是珍贵的文物。

僰人悬棺

僰人悬棺悬棺葬是古代一种比较奇特的葬式,在江河沿岸,选择一处壁立千仞的悬崖,用我们至今仍不知晓的方法,将仙逝者连同装殓他的尺棺高高地悬挂(置)于悬崖半腰的适当位置。葬地的形势各异,归葬的个体方式也略有差别:或于崖壁凿孔,椽木为桩,尺棺就置放在崖桩拓展出来的空间;或在约壁上开凿石龛,尸棺置入龛内;或利用悬崖上的天然岩沟、岩墩、岩洞置放尸棺……人死了,要找个归宿,要为失去灵魂的躯壳找一个妥当的安置办法,从这个意义上讲,悬棺葬和土葬、火葬、水葬、天葬等等葬式一样平常。然而,凝神屏息想想:一口沉甸甸的尸棺,一具冷冰冰的尸骨,怎么会“飞”到那高高的悬崖上?尸棺的主人是谁?我们有限的智慧还难以解读这用千年的沉默写下的寓言,梦魇中便无法逃避悬棺的阴影。1933年, 一位姓陈的地方官为了探究僰人悬棺的奥秘, 雇用两名樵夫,从豆沙关的绝壁上掀下两具悬棺,其中一具运到昭通省立第二中学供考察、展览。未久,两名樵夫均意外惨死。

大关黄连河

大关黄连河 大关黄连河风景区景观资源类型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十四个亚类,特点十分突出,省风景资源调研课题组总结为“三多三绝”、“三多”即为景观资源类型和数量多(80多个主要景点),瀑布数量多(200余条),文物石迹多(目前地、县级文物单位27处,还有不少待进一步考察、定级)、“三绝”即奇妙的天然大滑板、人间仙境――水帘长廊、溶洞奇观――银河灿烂实省内外罕见。

大关县黄连河风景名胜区以瀑布景观为主体,集峡谷、溶洞、原始森林、竹海、山顶水库、地质历史遗迹、珍稀动植物等自然景观和古墓、史前遗迹、民族风情等,众多人文景观类型多样,资源丰富,规模宏大,特点突出,区位优势明显,开发意义重要,是开展旅游观光、休养度假、登山攀崖、科学考察和各种娱乐活动的多功能风景名胜区。

巧家药山药山位于巧家县境内。金沙江和牛栏江环山而过。药山山体面积220平方公里,主峰金顶山海拔4042米,雄踞于昭通群峰之上。药山被以乌蒙冷杉为主的针页林和以高山栎为主的常绿阔叶林构成的原始森林覆盖。天然林的葱郁,为野生药材、珍稀植物生长和野生动物生息繁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药山本因出产各种药材而得名,著名的野生药材有柴胡、党参、贝母、天麻、虫草、黄芪、草乌、防风、龙胆草、仙茅参、刺参、黄连等药,在中药市场素享盛名;大面积的珙桐群落,更是国内外罕见的奇观。

扎西会址

扎西会址 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路过扎西,将总司令部设在扎西镇东北角的江西庙内,2月9日,中央在该庙内戏楼上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以其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而载入史册。现已根据回忆修复原址,将会址及各中央领导同志居起的旧址原样陈列。旧址不远的小山岗上为扎西会议纪念馆,馆内有多年来征集到的珍贵革命历史文物数千件,有珍贵历史照片,形象逼真的雕塑,翔实的文字说明,距纪念馆不远有巍然矗立的红军纪念碑,四围护以大理石栏杆,另外在县城内还有扎西公园、红军烈士陵园。

水田花房子 遵义会议后确定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但因故博古并未在那次会议上交权,直到1935年2月5日红军路过水田寨(又名鸡鸣三省)时,通过在这里举行的一个会议,王明、博古才正式按遵义会议精神交了权。至今交权的房子仍在。

威信县观斗山石雕该处山峰巍峨,叠翠堆绿,万亩竹海,山泉清澈。此山早于700多年前的明代时期就开始建庙,后经明、清、民国几代的经营,形成了巍然大观,集儒佛道之教为一山,素有“四川有个峨嵋山,云南有个观斗山”的民谚。庙宇被毁后,现复建了三个大殿,还遗存了大批石雕碑刻,这些石雕造型生动别致,镌刻细腻,形象逼真,具有很高的宗教文化、艺术研究和观赏价值,为我省独有的艺术珍品。

水富温泉大峡谷 西部大峡谷距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市32公里,水富县城4公里,是一个“山青”、“峡险”、“水急”的金沙江河谷,在风景如画的大峡谷下2380米的深处蕴藏着一股奇泉,在1978年被云南省石油勘探队钻井发现。经国家级专家鉴定,该水温82℃,水压高,流量大,日涌水量达8000余立方米,居全国之首。富含有益人体健康的多种矿物质,系高热优质温泉。现存的大峡谷温泉生态园300余亩,自然露天温泉区占地100余亩,可同时容纳3000人以上沐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露天生态温泉浴场。

溪洛渡电站溪洛渡电站,坝址距县城7.5公里,为全国最大的电站之一,电站建成后,库区长约250公里,两岸风景秀丽,大坝雄伟壮观,金沙江的高峡平湖将会变成一道瑰丽的风景线,成为滇东北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大龙洞

大龙洞大龙洞位于昭通城北的九龙山。九龙山上有十三峰,下有九箐,峰峦叠嶂,林木苍翠。山脚箐底林阴深处一大石洞内,有一潭清泉流出,称“大龙洞”,为“昭阳八景”之一,名为“龙洞吸月”,又名“龙泉映月”。景区内古树参天、苍松挺拔、古观深卧,洞内一股甘冽清泉流出,汇集成潭,源远流长……。从汉平帝元始一年修建大龙洞至今,多年来,龙洞多次整修,摩崖不少。乾隆五十七年(1792),思安知县汪人瑞在龙洞泉水出露处摩崖题刻"云霞蒸蔚,水远流长"。几乎同一时期,昭通士林中有了"昭阳八景"-说,"龙洞吸月"位列榜首。据说,每年春分、秋分,值农历二月、八月中旬,当空皓月竟会倒映在溶洞深处岩篷遮蔽的水潭中,潭水辉映,构成天上一个月亮,水中一个月亮,岩篷上又映现一个月亮的奇观。"龙洞吸月"一"吸"字,生动传神至极。同治,光绪间,又有新"昭阳八景"一说,"龙洞吸月"仍居八景之首。清光绪庚辰进士谢文翘有题"龙洞吸月"五律一首,倒仿佛"咏"出了几分"吸"的情致。诗云:活水灵源出,神龙洞壑居。一泓清可沁,百里润长余。吸月流辉吐,蒸云瑞气嘘,飞潜占隐见,美利大何如。

景风公园 景风公园地处昭通市南郊守望乡境内,离城12公里,交通便利,四周山体环绕,森林葱郁,水源丰富,目前,已具备一定的旅游、休闲度假基础。为充分利用景风水库优美的自然环境,宣传昭通民族文化,将其建成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会议、娱乐、垂钓健身、花卉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目前已委托昆明园林设计园按国家风景规划大纲,作出了总体规划,计划总投资4500万元,建设期为10-15年。

龙家祠堂

龙家祠堂龙家祠堂建于1932年,是一座仿清建筑,极具规模。龙家祠堂建在小松山脚下的龙潭边,距昭通城西南十公里,为龙云家庙。仿照昆明吴三桂的金殿而建成,但其规模又比金殿大得多。祠堂建于民国21年(1932年),祠堂坐南向北,四周有高大厚实的石墙,由于建于兵荒马乱年间,护墙上沿设有枪眼和垛口,正面左右接护墙外有二层尖顶炮楼。左为祠堂,右为庄院,最前立照壁一堵,门开两侧。龙云一步一步走出昭通,经历磨难当上了云南省主席后,为建家祠,昭通有名的风水先生翻山越岭寻龙点穴一直到永丰簸箕湾的小松山,举目望去,可看到龙山寨、望海楼,小松山脚下有龙潭水,便附会龙入大海,选定在小松山脚下修建龙家祠堂。1928年1月17日,南京政府正式任命龙云为云南省政府主席。不久,龙云捐巨资创建了昭通联合女子中学,发展家乡教育。1931年,龙云又捐资创办云南第二民众教育馆,1933年又捐资修炎山小学。龙家祠堂修建后,龙云又于1934年捐资对附近的农田水利进行了治理,深挖河道,使水道畅通,水患减少,沿河人民深受其利。

卢家祠堂卢家祠堂1936年始建,比龙家祠堂晚建三年;位于六荫塘,离龙家祠堂三里路;祠堂大小只有龙家祠堂的三分之一;据说是因为卢汉比龙云小三岁的缘故。卢汉先生因率军参加台儿庄大战,修建祠堂时未亲自到场,后因公务繁忙也未回来拜谒过家祠。

清官亭清官亭公园位于昭通市内,始建于嘉庆14年,初名三多塘,为纪念当时的县令王禹甸,在他去任后三多塘改名为清官亭,以纪念他的为官清正廉明,为民兴利的政绩。园内有著名对联“者点水无多,一官已留清白去;此间尘不染,何人更踏软红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公园面积又有扩大,占地59.5亩,开掘曲池,修建凉亭水榭,种植了牡丹、芍药、缅桂、月季等各种花木。在园内增建了人工假山、欣悦园、动物角、鸳鸯亭、儿童乐园、盆景室等。

望海楼望海楼位于昭通市南郊凤凰山西麓,距城约2公里,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恩安县知县沈生遴建。 后来,云南总督爱星阿到了昭通,也去看了留余闸、望海楼,这位大人一心要巴结皇上,便把望海楼改成“恩波楼”。意思很明白:圣皇天子,恩泽四海。望海楼不但是昭通的风物胜景,也是中共昭通地下党早期革命活动的纪念地。1929年初,受中共云南省工委的委派,省工委委员到昭通传达省工委《加强农村工作的指示》,传达会议就在望海楼内举行。此后,中共昭通地下党的同志常以郊游为名,到望海楼进行工作联系。

洒渔烟柳 昭阳区境内,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有“龙洞吸月”、“恩波蜃影”、“宝山环翠”、“凤岭飞霞”、“洒渔烟柳”、“珠泉涌碧”、“雨鬟公云”和“花鹿食草”的昭阳八景。如今又有了以黑颈鹤为看点的大山包景点。而单就洒渔的烟柳,早已闻名遐迩,曾有过多少墨客骚人为之倾倒,为之咏唱。吟出千古绝句,唱出传世佳作。如今,渔洞水库坝区又加快旅游的环境建设,与洒渔烟柳合二为一,融融相濡,交相辉映,在昭阳八景中脱颖而出。

渔洞水库渔洞水库为“滇字一号工程”。距昭通城区23公里,以其便利的交通,“高峡出平湖”的特色景观而吸引了大批游客,库区水域面积13平方公里,蓄水量3.6亿立方米。计划建成集生态旅游、观光旅游以及娱乐、休闲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区。

大山包黑颈鹤

大山包黑颈鹤大山包位于昭通市西部,距城区73公里,海拔3100-3400米,年平均气温6.2℃。黑颈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在青藏高原繁殖,云贵高原过冬,是世界上15种鹤类中唯一在高原上繁殖和越冬的,数量十分稀少。据云南省林业厅负责湿地保护的专家介绍,云南省林业厅和国际鹤类基金会合作开展的黑颈鹤同步调查显示,2002年大山包保护区越冬黑颈鹤为930只,2003年同一时间的调查数据为1043只,目前已达1200多只。大山包已经成为中国黑颈鹤单位面积数量分布最多的保护区。世界上原有鹤类32种,现仅存15种,黑颈鹤是唯一生活在高原湿地的鹤类。一个多世纪前的1876年,俄国学者普尔杰瓦尔斯基在我国青海湖发现黑颈鹤,这是人类首次与黑颈鹤相识。此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后工业时代阴影下滋蔓的贪婪、滥肆捕杀和沼泽湿地的大面积破坏,黑颈鹤种群的生存跌入了文明的陷阱。1988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不无悲哀地预言:未来10年内,世界上将有10种珍稀濒危动物灭绝,其中包括黑颈鹤。又一个10年过去了,不幸的预言幸而并未成为事实,但全世界黑颈鹤种群能证明其存在的仅有5500多只,而其中的1000多只是大山包知己、知遇的客人。

鸡公山大峡谷鸡公山位于大山包西部,距离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由于剧烈的地壳运动,西凉山绵延至西部出现断层,地形下陷,形成大峡谷。鸡公山三面绝壁,只有两尺宽小径攀延而上的屏峰突起,雄奇险秀。峡谷海拔落差近2000米,可以俯瞰金沙江及云海。鸡公山的险和由此形成的刀削般的悬崖以及深不见底大雾弥漫的大峡谷,让人体会到这种险象的真实与形象,体现出大山包少有的雄奇与阳刚之美。站在大峡谷边上四处远眺,就可看到“滇东北第一峰”——海拔4040米的巧家药山矗立在眼前,落差千余米的牛栏江大峡谷似一幅壮丽画卷尽收眼底。峡谷另一侧的峭壁上,巨大的天然图案竟宛如一幅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图腾崖画,依稀可辨的有狩猎、劳作、歌舞等场面。更奇妙的是,崖画前有一座突起的小山峰如同坐在莲台上的送子观音。

葡萄井 昭通市西郊10余公里处,有一石山,名老鸦崖。崖下有泉,“方圆八尺,泉水四时温暖,由下涌出,碧泡累累如珠泉”,称“葡萄井”。这里泉水有形,也有声,但不是流出来的,也不是淌出来的,是从崖层隐蔽孔隙“吐”出来的,方圆数米,数十个隐蔽的孔隙,不停地“吐”出一串串水泡。水泡大小与葡萄相仿,浑圆如珠,晶莹剔透,一粒一粒,粒粒可数,宛若一串又一串珠圆玉润的浮漾的项链……这里是彝族祖先的灵魂回归地,彝族各支系指路经上都将亡灵指向昭通,据说昭阳区葡萄井马樱花下边,出来一股甜水,口渴要喝三口水,不渴也要喝三口水,到了阴间后水价贵,难喝上水。再则,归祖路遥遥,道途坎坷,除了咪力于尺的水(昭通葡萄井)以外,尽是些腐叶臭水。

凤凰山

凤凰山 “昭通坝子宽又宽,咕噜团转都是山,中间有只金凤凰,山头山尾路弯弯。”《昭通坝子》这首歌里唱的金凤凰指的就是昭阳区城南郊风景秀美的凤凰山。它是著名的“昭阳八景”之一。矗立在平坦宽阔的昭鲁坝子中央,恰似一道翠绿的屏障。连为一体的凤凰山有着大、小凤凰山之分,北段叫小凤凰山,南段叫大凤凰山。烈士陵园就坐落在小凤凰山上,是有名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山顶的地势十分平缓,俨然是一个绿色的大健身房。整个凤凰山形成一个诺大的公园,已经形成现代人爬山健身、鸟瞰昭通坝子和城市、休闲娱乐的初步规模。

昭通市-历史文化

一、昭通历史文化悠久

昭通这块古朴神奇的土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1982年,昭通市北郊过山洞出土了一枚人牙化石,经鉴定为“早期智人化石”,距今约10万年,称作“昭通人”,填补了云南省猿人阶段到晚期智人阶段之间的空白,说明昭通市是人类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大约距今一万年左右至距今四千年的约六千年时间里,居住在这里的先民们已广泛使用磨制石器,并懂得了制陶、纺织、农业和放牧等技术,开始了邑居和定居生活。西周末至春秋初期时的杜宇部落,入蜀,“教民务农”,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文明,得到了蜀民的拥戴,当了蜀王,号“望帝”。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以蜀郡太守李冰开凿焚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进一步经略云南,派常颔将李冰开凿的焚道延伸至建宁(今曲靖),史称“五尺道”。中原文化的南渐,今昭通地处“五尺道”枢纽,得风气之先,是云南最早、最充分接受中原文化影响的地区。

公元前135年(西汉武帝建元六年),汉武帝改变汉初“闭蜀故徼”的封闭政策,重开“南夷道”,在西南夷地区设置郡县,扩大中原与西南边远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西汉王朝在今昭通市设朱提县(郡),昭通首次被纳入中央政权的管理之下。商品自由运销,汉文化影响蔚然成风,昭通社会经济文化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自西汉建元六年至唐天宝年间,今昭通以“朱提”冠名,或为县治,或为郡治,或为犍为南部、犍为属国都尉治所,前后达800余年。其间,汉晋两代,发达的农业经济、灿烂的青铜文化特别是白铜的发明、闻名全国的朱提银、儒学的兴起和传播,表明朱提地区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这从汉孟孝琚碑和晋霍承嗣壁画墓等的出土发掘可以得到充分的佐证。尤其是汉孟孝琚碑,有“寰宇稀世之奇珍”,“海内第一石”之美誉,著名学者梁启超、罗振玉、袁嘉谷、黄膺、赵藩、方树梅、谢饮涧等学者对此碑纷纷进行过考证,该碑是迄今为止云南所发现的唯一一块汉碑,其碑图、碑石、碑文为研究云南古代文化史及其与中原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参证。霍承嗣壁画中的“夷汉部曲”的写实画像,是现存晋代壁画的唯一,对研究古代民族史及汉晋时期云南民族关系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朱提文化受滇、夜郎、巴蜀、荆楚等诸多文化因素的影响,但其表现的主要文化特征仍然属于成熟的汉文化体系。也就是说,朱提文化是以汉文化为主,同时包容了多种周边文化因素的复合型、地域性文化。

唐宋时期,南诏、大理两个地方政权先后称雄于云南地区,昭通既与中原文化疏离,也未能充分接受南诏、大理文化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唐豆沙关袁滋题纪摩崖,是作为封建统一国家的唐中央政权与南诏地方政权关系史中一项重要的实证文物,又是唐贞元间中原、巴蜀与云南交通史的真实记录。学术界认为袁滋题纪摩崖有“维国家之统、定疆域之界,鉴民族之睦、补唐书之阙,正载籍之误、留袁书之迹”六大历史价值。已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碑在今盐津县豆沙镇境内,刻石高约60厘米,宽约25厘米,全文八行,直下左行,计一百二十二字,释文为:“大唐贞元十年九月廿日,云南宣慰使内给事俱文珍,判官刘幽严,小使吐突承璀,持节册南诏使御史中丞袁滋,副使成都少尹庞颀,判官监察御史崔佐时,同奉恩命,赴云南册蒙异牟寻为南诏。其时,节度使尚书右仆射成都尹兼御史大夫韦皋,差巡官监察御史马益,统行营兵马,开路置驿,故刊石纪之。袁滋题。”宋封乌蒙。元置乌蒙路。明代置乌蒙府。清雍正九年在完成改土归流后,改乌蒙为昭通。上溯唐、宋两代行羁縻之治时中断中央政权建置的近五百年,今昭通称“乌蒙”(阿猛)前后千余年。土司制度的形成和逐渐完备,因用兵、屯田、民族迁徙而形成的土著文化、移民文化、民族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同样值得关注,同样是昭通历史文化资源中极为宝贵的财富。

清雍正五年(1727年)实行改土归流,“诏改乌蒙府为昭通府”。历雍正、乾隆、嘉庆三代,实施了一系列安定社会、发展生产、繁荣文化的方针政策,昭通社会经济文化又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以兴修水利和高产农作物引进种植为代表的农业开发;朱提银铜的再度辉煌;因大规模铜运而推进的水陆交通建设和商业贸易的繁荣;儒学的日渐复苏;非本土宗教文化的进入等等,昭通历史文化仿佛又走进了繁荣的朱提文化的又一个轮回。可惜,匆匆而来的晚清咸同年间的动乱,又一次断送了昭通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大好前程。

民国时期的昭通,成为云、贵、川三省边区的经济文化中心,时有“小昆明”之美誉。昭通涌现出了中共早期云南地方组织领导人刘平楷、李国柱,中国中央军委确认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三位军事家之一的罗炳辉;昭通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扎西会议”。

二、昭通历史文化文化遗存多样

昭通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全市有新石器遗址20余处,著名的有鲁甸野石山遗址、马厂遗址和巧家小东门新石器遗址,时代在四千年左右。据1983年中国科技大学科研处编的《科研情况简报》第六期及有关论文公布,对安阳殷王武丁妻子妇好墓出土的部分青铜器进行检测,说明距今三千年前殷朝铸造青铜器的铜矿来自今天云南的永善和巧家一带。战国至秦汉,许多墓葬出土的器物,有的具有滇文化因素,有的含巴蜀文化因素,有的近似邛都文化。有意义的是,昭通市盘营、水井湾、白沙地出土的陶器不少有“刻画符号”,或者是一种古代少数民族文字。著名的《孟孝琚碑》出土就与“粱堆”相关;崖墓分布九个县(区),近千座,为云南之最。昭通市北坡,镇雄县城北,现存东汉以来彝族乌蒙部、芒部部分遗址。盐津豆沙关、威信棺木岩、永善桥湾,遗留着众多悬棺墓。石板墓分布于巧家、绥江、盐津、大关、镇雄、彝良、威信,早至新石器时代,晚至明代。

三、昭通历史文化发扬显著

昭通市继20世纪50年代初以汉砖、石室墓为主的考古发掘后,在70年代以来,先后发掘了大关县岔河崖墓群、昭阳区象鼻岭崖墓群,鲁甸县马厂新石器时代遗址,昭阳区洒渔营盘村战国西汉土坑墓群和小弯子崖墓群,水富县楼坝、箭刀湾崖墓群,以及张滩坝战国西汉土坑墓群,巧家县小东门新石器时代石棺墓群,鲁甸县野石新石器时代遗址,威信县瓦石、旧洞悬棺葬。这些考古发掘,出土了许多珍贵文物,对研究云南、昭通的历史,甚至在中国考古学上都有重要意义。

四、昭通历史文物众多

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袁滋题记摩崖石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野石山遗址、孟孝琚碑、罗炳辉故居、扎西会议旧址、水田寨中央红军总部驻地旧址、铁炉红军标语、鲁甸拖姑清真寺、观斗山石雕群、霍承嗣壁画墓等。

五、昭通馆藏文物丰富

市文物管理所和11个县(区)的文管所、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的馆藏文物有17497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件。例如:“孟琴”三联子母铜印、“建初元年”双鱼铜洗、巫师陶俑等;国家二级文物10件,例如:骑鹿铜俑、带盖提梁铜壶、驮羽人宝瓶青铜朱雀、天王镇小鬼铜像等,国家三级文物278件,一般文物517件。昭通已是云南省文物藏品富集的地区。

六、昭通人文历史璀灿

从古至今,昭通人文历史群英荟萃。杜宇传播和农耕文明的传说,孟碑被誉为“海内第一石”,“天下绝”的观斗山石雕,近现代史上名垂青史的刘平楷、罗炳辉、龙云,卢汉和国学大师姜亮夫、著名学者肖瑞麟、邓子琴、张希鲁、谢饮涧,时代英雄徐洪刚等一大批雄才俊杰使昭通山水殊胜,人文增辉。众多历史文化资源的存在,为昭通文化产业的开发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资源和潜力,也是昭通文化发展、繁荣的根本,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也给现在的昭通人以丰厚的文化营养,昭通这块土地现在形成昭通作家群现象,不是偶然的,与这块土地上的历史文化气息的滋润是分不开的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