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湾村50年代初,为乡三村,1956年建立沈湾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9年并入李家巷大队,1961年析出大队 建制,1983年2月改为沈湾村,隶属于李家巷镇。辖沈湾村、丁家荡、施家漾、 山西村、赵家桥、牛阿太、南北石荡、茆家墙门、曹家厂、 白莲寺10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沈湾村。1992年有395户,1440人,总产值1259.21万元(包括家庭经营、联户企业、村办企业),人均纯收入1124元,为1979年人均纯收入的7倍, 固定资产也由1979年的10万余元增至302.5万元。
沈湾村位于兰江街道的西南部,西面紧靠马渚镇,南与上虞市的永和镇接壤。2003年沈湾村由沈湾、桥头、馒头山下、草庵里和窖头5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村行政区域面积为2.81平方公里。沈湾村属山地平原地带,村东面环山,山峦多沿南北方向延伸,南北流向的姚江呈“S”形从村庄西面蜿蜒穿过,杭甬高速公路从该村的北面经过,500吨级的杭甬运河主航道将依托姚江改线从村庄西部边缘通过。沈湾村有375户人家,1200多人口,村民人均年收入为6576元。
建筑材料工业基地
沈湾村矿产资源丰富,有 石灰石、 白石等,是长兴县重要的建筑材料工业基地。村办建材工业起步于1978年,始办石粉厂,资金0.9万元,年产值8万余元,获利1.80万元。1982~1992年,先后兴建了石灰厂、黄石矿、石灰石矿、建筑矿、涂料厂、化工厂。1992年从业人员(包括辅助工)765人,为农业劳动力135人的5.7倍,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85%。主要工业设备与运输工具有: 破石机3台、 雷磨机2台、立窑4门、汽车2辆、 拖拉机80辆。产品销售量:七○砂3600吨、石灰石58000吨、磨石子1500吨、重质 碳酸钙19000吨、毛片20500吨、黄石块4200吨、石子类18000吨、石灰28000吨。
农业电气化标准村
沈湾村有水田883亩、旱地65亩、山地2000亩(包括村办林场),农业主要种植 水稻、蚕桑、茶叶、水果等。1990~1992年,村里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资金达28万元,修筑改造过水渠道6000余米;新建机埠10座,加原有机埠3座,全村共有机埠13座,装机290千伏;改造低压线路4000余米,完成农业电气化标准村建设。
山水清远交通便利
沈湾村处于丘陵与平原交接处。弁山“三岩”之一的云岩在沈湾村施家漾一带,为古代著名风景区,原有古刹正觉寺(又名 白莲寺)、莲花池,古有遥指云岩是白莲之说,毁于抗日战争时期。村区内的杨家山,原名夏驾山,长兴名山之一。东晋吴兴太守张玄之《吴兴山墟名》记:昔帝杼南巡,至于此山而得名。山上有石鼓,高一丈, 下有磐石为足,谚语:鼓鸣则三吴有兵。山体属石灰石,现为采石场,古迹已毁。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76师利用这里的有利地形,重创 日本侵略军,称杨家山战役,闻名遐迩。
沈湾村赵家桥港是长兴古代经小梅口入太湖通往 苏州、 无锡等沿湖城乡各地的重要水路。1914年,夏驾山兴办采石业,小箬桥港建有石料外运码头。1992年,村内有过境省际航道两条:小箬桥港和赵家桥港与长(兴)湖(州)申(上海)线。水运码头有赵家桥、大茆桥、都家桥、牛阿太、长峰山脚5处,使用码头的除本村外,另有厂矿单位及周围村10余家,年运量在100万吨以上。为李家巷地区建材物资主要集散地。上海市内河航运公司在长峰山专设调度站,建筑材料可以直运上海浦东开发区。陆路,1929年10月1日京(南京)杭(州)国道通车,在牛阿太设站,称李家巷汽车站。1987年10月1日,李家巷镇至横山、陈湾县道公路通车,设杨家山、赵家桥两个站点。现过境国道有104、318两条,沟通了 长江三角洲各大城市。另在离村2.5公里处有宣杭、杭牛两条铁路重线白鹤岭火车站。
沈宗瀚是中国著名的 农学家。1895年,沈宗瀚出生于沈湾村,14岁之前一直在沈湾的私塾读书,15岁进入余姚县城的诚意小学,18岁毕业,后来靠借贷及亲友的帮助,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得到 博士学位。
1949年后,沈先生赴台湾工作,从此就再没有回过家乡。1980年在台北去世。1990年,沈宗瀚夫人刘廷芳女士和儿子 沈君山等先后返乡,见到沈湾村的孩子们仍然在借祠堂上课,就决定将沈宗瀚留下的47.2万元遗产捐助给家乡,用以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其中37.2万元用以建造小学,并以沈宗瀚的名字成立了沈宗瀚小学,另外10万元存入美国花旗银行,利息作为奖学金,发给沈湾当地成绩突出的学生。
沈君山现为 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名誉校长,他非常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从1997年沈宗瀚小学正式建成以来,沈君山已来过沈湾四五次。
“全村无 乞丐,百年来无 讼事。人心团结,道不拾遗,有无相通,守望相助”。沈宗瀚老人对自己故乡沈湾村的淳朴民风赞不绝口。沈湾村民依然沿袭了这个百年以来的优良传统。
由于和外界交流相对不多,2003年以前村里根本就没有外来人口,也只不过百来号人而已。村民之间都是互相谦让,很少有看到红脸吵架的时候,偶尔发生一点小纠纷,只要村干部一调解,马上就相安无事。为了加强安全保障工作,村里专门组织了4名联防队员负责夜间 巡逻,但是从来没有发现盗窃等现象,村里 刑事犯罪等情况闻所未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