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拥有一支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学术造诣较深的学术梯队。在45名专任教师中,有,,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为53%;具有博士学位的10人,硕士学位的28人,硕博士所占的比例为60% ;35-45岁的教师比例为65% ,35岁以下的教师比例为 40% 。
人文学院自2000年成立以来,贯彻的战略,努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院现拥有专任教师45人,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0%左右,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0%左右,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已逐步形成一支学位、学缘与职称结构相对合理的师资队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诚信实干、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可在国家行政机关、企业单位、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中从事行政管理、办公室管理、文字秘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掌握专业所需的基础科学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及必要的专业知识,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业务素养。
3、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创新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获取及处理信息能力。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5、学习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6、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公文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的基本方法。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达到的能力:
1、掌握管理学、行政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好的人文素质修养;
2、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及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政策分析等科学方法;3、具有从事现代企事业单位、涉外单位、党政机关公共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策划、组织、协调、执行的实际工作能力,并且具有一门外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4、熟悉我国行政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程序;
5、了解行政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前沿以及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国际国内发展动态;
6、掌握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理论、技术和方法,能熟练使用有关软件,具有应用管理信息系统,从事自动化办公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文字处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7、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转换职业岗位的能力,以及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业务范围:
毕业生可在国家机关、党群部门、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从事行政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办公室管理、文字秘书、组织形象策划与公共关系、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政策分析等方面的实际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从事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
主干学科:政治学,管理学,法学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高等数学Ⅲ,大学英语,管理学,行政管理学,政治学原理,经济学基础,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比较政治制度,政府经济学,行政组织学,公共政策,地方政府学,市政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实习,学年论文,电子政务实验,毕业设计(论文)。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诚信实干、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能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部门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领域,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掌握专业所需的基础科学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及必要的专业知识,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业务素养。
3、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创新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获取及处理信息能力。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5、学习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树立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
6、学习和掌握开展社会工作的技能与方法,具备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的能力;
7、掌握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社工实践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达到的能力:
1、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价值观,掌握社会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的各种技能和方法,善于运用社工理论、价值观和方法帮助困难群体走出困境,从事正常生活并获得发展;
3、熟练掌握社会调查及社会统计的技能和方法;
4、了解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有通过社会工作实践和社会工作研究影响社会政策的价值取向的基本能力;
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善于了解国情,善于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具有较强的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较好地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相关的外文书刊;
7、具有计算机应用与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应用网上信息的能力,以及一定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
业务范围:
1、 民政部门、劳动社会保障等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组织中从事社会工作;
2、 街道办事处、社区等基层社会组织中从事社会工作;
3、 企业、学校、医院等机构中从事社会工作。
专业方向
1、企业社会工作 2、社区工作
学制:本科四年
修业年限:3~6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学分总体要求
规定毕业总学分:197学分(含实践教学环节、公共选修课、综合素质学分)
其中公共基础课程:60 学分,占31 %
专业基础课程:55.5 学分, 占 28 %
专业课程:22.5 学分,占11 %
专业方向课程:14学分,占7 %
专业任选课程:8 学分,占4 %
公共选修课程:5学分,占3 %
实践教学环节:30 学分,占15 %
综合素质学分:2学分,占1 %
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主干学科:社会学、心理学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高等数学Ⅲ,大学英语,社会学概论,心理学概论,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心理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行政,社会保障学,社会福利思想,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家庭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专业认识实习,青少年志愿者服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一简介
这是一门应用经济学科。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通晓产业经济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本硕士点有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教学与科研队伍。现有教授 5 人,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百多篇,获省部级、地厅级科研奖励1 项 ,副教授 12 人。近年来,主持和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三十余项,出版学术专著与教材十余本。
二、培养目标
学生应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产业经济学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全面系统地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状态,熟悉其发展趋势,并了解其相关学科的研究状况;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能胜任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从而给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学 制
学制三年。一年级为补修课、学位课学习;二年级为专业选修课学习;三年级进行社会实践,教学实习,撰写学位论文和进行论文答辩。
四、主要研究方向
1、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产业的调整和发展必须建立在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基础之上。全球化、信息化的经济会使企业的结构和形态发生重大的变化。在特定的产业发展和优化的背景下研究产业组织及其企业的变革,又从企业的重组和变革中去寻求产业调整和发展的政策措施,是本研究方向的出发点。本研究方向重点关注以下内容:一是着重从产业视野和战略层面研究企业改革与发展问题;二是加强研究企业国际化经营、竞争战略、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中小企业发展、民营企业发展、企业战略管理模型等问题;三是关注现实,联系实际,把握企业制度与产业组织发展的趋势,通过专题调研,实地考察企业与行业典型案例解剖,为企业改革、政策规制和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依据。
2、产业理论暨产业政策与产业组织研究
产业理论是产业经济学的基础内容,产业组织与产业政策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两个重要领域。产业内企业之间的交易关系、资源占有关系、利益关系和行为关系的发展变化,不仅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时影响着产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还将制约该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本研究方向将主要研究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市场与贸易,以及区域经济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通过这些研究,本方向将对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产业组织状况、产业政策的实施、市场与贸易的发展等进行分析,得出对特定市场效果和竞争秩序状态的判断,从而为政府维持基本的市场秩序和经济效率,作出卓有成效的产业政策,提供实证依据和理论指导。
3、产业发展与城市化研究
本方向主要研究产业市场战略、公共产业、产业组织与产业结构、产业发展、产业聚集及中国城市化理论与方法,城市化发展阶段性理论、城市化的制度创新、城市规模分布及其规律等。
4、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整个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强调:“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本研究方向根据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着重研究农村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城乡、地区农村之间的经济布局、互补及协调发展,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农业和农村经济长远发展规划和战略,农业微观经济理论和中国农村微观经济组织的再造,农村市场体系,农村产业结构及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等问题。等问题。
5、区域经济、皖江开发、中部发展、长三角经济与泛长三角经济发展研究
本研究方向关注区域经济,面向皖江开发、面向中部发展、面向长三角经济与泛长三角经济发展,注重产业经济理论与我省经济(特别是皖江经济)及与我国中部、长三角地区实际情况的有机结合。诚如此,本研究方向旨在以皖江地区、中部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与泛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产业经济理论,分别结合这些地区特点,丰富和发展我国的产业经济理论。本研究方向特别关注以下研究内容:一是注意研究地区(区域)特色;二是关注区域关键问题;三是强调实际问题。总体上,就是加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包括区域经济理论、产业发展理论、区域产业、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与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有关皖江开发、中部发展长三角经济与泛长三角经济发展等理论与实际问题。
五、课程设置与培养环节
课程性质 | 课程名称 | 开课时间(在所选学期内打√) | 学时/学分 | 备注 | |||
第1学期 | 第2学期 | 第3学期 | |||||
学位课 | 公共课 | 自然辩证法 | √ | 54/2 |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 | 36/1 | |||||
英语 | √ | √ | 150/5 | ||||
专业课 | 中级微观经济学 | √ | 36/2 | ||||
中级宏观经济学 | √ | 36/2 | |||||
金融研究 | √ | 36/2 | |||||
经济博弈论 | √ | 36/1 | |||||
产业经济学 | √ | 54/3 |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 √ | 36/2 | |||||
选修课 | 企业管理研究 | √ | 54/3 | ||||
产业演化与产业结构分析 | √ | 48/2 | |||||
区域产业与城市发展研究 | √ | 48/2 | |||||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 | 36/2 | |||||
国际经济学 | √ | 36/2 | |||||
当代西方经济学思潮 | √ | 36/2 | |||||
文化产业专题研究 | √ | 36/2 | |||||
战略管理研究 | √ | 54/3 | |||||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 | √ | 54/3 | |||||
补 修课 程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 30 | 对跨专业报考的研究生,导师指定部分补修课程,其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 ||||
必修环节 | 社会实践(1学分)学术讲座(1学分) |
课程性质 | 课程名称 | 开课时间(在所选学期内打√) | 学时/学分 | 备注 | |||
第1学期 | 第2学期 | 第3学期 | |||||
学位课 | 公共课 | 自然辩证法 | √ | 54/2 |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 | 36/1 | |||||
英语 | √ | √ | 150/5 | ||||
专业课 | 中级微观经济学 | √ | 36/2 | ||||
中级宏观经济学 | √ | 36/2 | |||||
金融研究 | √ | 36/2 | |||||
经济博弈论 | √ | 36/1 | |||||
产业经济学 | √ | 54/3 |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 √ | 36/2 | |||||
选修课 | 企业管理研究 | √ | 54/3 | ||||
产业演化与产业结构分析 | √ | 48/2 | |||||
区域产业与城市发展研究 | √ | 48/2 | |||||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 | 36/2 | |||||
国际经济学 | √ | 36/2 | |||||
当代西方经济学思潮 | √ | 36/2 | |||||
文化产业专题研究 | √ | 36/2 | |||||
战略管理研究 | √ | 54/3 | |||||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 | √ | 54/3 | |||||
补 修课 程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 30 | 对跨专业报考的研究生,导师指定部分补修课程,其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 ||||
必修环节 | 社会实践(1学分)学术讲座(1学分) |
机构设置与负责人
院党委书记:邓英扣
院党委副书记:金艾裙
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军
办公室主任:彭海燕
教学秘书:汪晓宇
科研与研究生秘书:周伟
院团委(学工秘书)副书记:黄江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