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文名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
创立于 1946年
目录导航

学院概述

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具有光辉的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46年山东大学农学院园艺系(青岛)和1947年山东农学院园艺系(济南),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金陵大学园艺系和南京大学园艺系果树组调入了山东农学院,成立了新的园艺系,1958年随学校由济南迁至泰安,2000年12月更名为园艺学院,2004年3月更名为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我院园艺学于2016年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

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已发展成以本科教育为基础、具有一定规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培养的多层次办学的优势学院。学院现设有果树学系、蔬菜学系、设施园艺系、茶学系、观赏园艺系和园艺学实验教学中心。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12月,学院现有本科在校生1263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84人。在岗教职工100人,教师中有教授24人,副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5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特聘教授2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5人(其中一人为兼职特聘教授),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人,“青年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4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7人,霍英东教育基金教学奖获得者2人,齐鲁最美教师1人,山东省十大优秀教师2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杰出青年1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专家5人。

学科设置

果树系

果树学科自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开始建设发展,基础坚实,成就斐然,在国内外影响深远。三十多年历经两代果树学专家教授们辛勤努力,“九五”期间被山东省教委批准列为重点建设单位,总投资达成100多万元,匹配资金达60余万元,实验条件达国内领先水平,承担并完成了省级课题26项,获国家教委二等奖1项,省科委一等奖1项。出版教材6部,发表学术论文146篇,"九五"期间以优秀成绩通过省教委组织的专家团验收,并获得资助进步建设发展。

本学科负责人:束怀瑞

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9人,其中博士导师8人,副教授7人。主要研究方向:果树栽培生理、果树育种果树生物学和果树栽培。

蔬菜系

蔬菜学科自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开始建设发展,基础坚实,研究领先,在我国地位举足轻重。经过两代蔬菜专家和学者的辛勤努力,蔬菜专业“七五”期间被省教委列为重点专业重点建设,“九五”期间被批准列为重点建设单位,共争取资金200余万,购进大型仪器设备十几台,实验条件达国内领先水平,承担了省级课题20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奖励21 项,出版教材6 部,发表论文120 篇,“九五”期间顺利通过省专家团验收并获得资助继续建设发展。“十五”期间承担了科技部“十五攻关”课题1项,科技厅良种产业化项目“保护地蔬菜育种”项目主持,省基金、教育厅、农业厅等课题5项

本学科负责人:王秀峰

有教授6人,博士导师4人,副教授6人。主要研究方向:蔬菜育种、蔬菜设施及无土栽培、蔬菜栽培生理等。

观赏园艺系

观赏园艺系成立于1996年,现有副教授1人,讲师1人。本学科以观赏植物为研究对象,了解观赏园艺学科发展现状与前景,系统掌握花卉产业现代化栽培技术,本学科旨在培养具有观赏园艺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高级技术人才,通过系统的学习,在观赏植物的栽培、繁殖、育种、经营、管理、国际贸易及园林绿化设计与施工以及植物造景能力方面成为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茶学系

茶 学 系为了满足山东省茶叶产业迅速发展对茶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为了进一步完善我校园艺学科一级博士点建设,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我校茶学学科于2001年正式成立。

在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扶持下,在引进茶学专业人才的基础上,2002年3月起全面开展了学科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学科所需的实验室、研究室、教学基地的建设将于2003年完成,并将于200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其研究方向为:茶树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茶树生理生态、茶叶加工工程与综合利用。科学研究将结合山东茶叶产业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重点进行茶树抗寒抗旱品种的选育、茶树设施栽培理论与技术、茶叶新产品研制与开发等方面的研究。此外,还将结合山东省茶叶消费市场的特点,做好茶文化的普及和宣传工作,经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本学科即将与山东省茶文化协会联合成立山东省"茶艺师"培训和鉴定基地。

园艺环境工程学系

园艺环境工程学系成立于2003年,是在原设施园艺的基础上,融于园艺环境与工程、植物造景、环境艺术及绿地规划设计等内容,使该学科具有现代园艺科学的内涵。该学科具有研究人员5人,学科带头人为日本千叶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有植物造景、绿地规划设计、园艺设施工程、园艺设施环境等。

自产院士

束怀瑞,中国工程院院士 1929年9月生,山东淄博人。1950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园艺系并留校任教,1957年参加北京农业大学苏联果树专家研究班学习。现任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园艺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政府农业专家顾问团林果分团团长,山东省良种产业化工程果树首席专家。

束怀瑞教授从事果树教学科研及推广50余年。从五十年代开始苹果根系生物学研究,根据根系发生演化规律提出了果树根系是“生态变异大,对环境反应敏感,功能性不完整的补偿结构”论点,在技术上提出“局部效应、界面效应、结构及周年补偿”的观点,发明了“地膜覆盖穴贮肥水技术”,被国家科委列为重点推广项目,在全国17省市推广470万亩,创经济效益7.6亿元;倡导的“平原地起垅沟草制”、“界面培养基质诱导生根”、“基质转化培养”等技术对解决逆境早衰等效果极为显著。在国内较早开始了果树栽培生理特别是营养生理的研究,对苹果碳氮营养物质运转、分配、贮藏再利用规律研究,1989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提出了“看碳施氮、以氮促碳、养根壮树”的观点指导生产;首先提出苹果三大主枝主干疏层形、枝类组成、枝组概念、优质丰产的合理树体结构及调控措施,成为苹果整形修剪经典一直沿用至今。在学科建设中注重学科交叉借鉴,将数学、化学等引进果树学,研究果树优质丰产生物数学模型,指导标准化生产;重视高新技术应用,开展果树特色资源分子生物学研究,已筛选出甜仁杏、无核枣、苹果柱形等标记基因,建立了矮化苹果BAC基因库;已取得M26与平邑甜茶细胞融合植株、转抗病基因苹果;积极倡导果树保护地生产,创建了预备苗生产、限根栽培、地下加温、地上冷控和利用逆境效应改善品质的技术体系。1990年主持“山东省百万亩苹果幼树优质丰产综合技术研究”课题,开发108万亩,使产量提高到1010公斤,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创造经济效益56亿元,该项目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积极推动果树产业化进程,组建了山东省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承担国家级和省级项目4项。

主编了《果树栽培生理学》、《果树研究法》、《苹果学》等6部专著,发表论文30余篇。率领果树学科建成硕士、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并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60余人。1997年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颁发的中华农业科教奖,1999年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2001年获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5年10月21日,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为纪念我国博士后制度建立20周年,展现博士后研究人员为我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做出的突出贡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颁奖仪式,表彰优秀博士后人员、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和优秀博士后管理人员。国家领导人温家宝等出席并颁奖。我院园艺学被授予“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荣誉称号,也是全国园艺学科中唯一的一个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本次评选活动,是首次从全国1368家博士后站设站单位、240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万多博士后研究人员中,通过综合评估、主管单位推荐、专家评审,选拔出了一批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优秀博士后人员、优秀博士后管理人员。经评审全国共评选出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73 个,优秀工作站22个,优秀博士后人员127名、优秀博士后管理人员30名。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