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装
(1)局部消毒麻醉,穿刺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X线导引下将常规消毒了的5~7V双
极电极导管插至右心室心尖部嵌入肌小梁中接触心内膜。
(2)测定满意的阈值和心电图后,固定电极导管,接上体外起搏器。
(3)打开起搏器,心电图示波下调整起搏参数。输出电压为起搏阈值的2~3倍,感知
敏感度2~3mV,频率70~80次/min。
(4)固定好体外电极及起搏器。
2.术后处理
(1)心电图监护,定期复查心电图。
(2)临床起搏器一般放置1~2周,最多不超过3个月,拔除前宜关机观察。
(3)注意局部感染,心脏穿孔,电极异位等并发症。
(1)各种急性心脏疾患,如心梗、心肌炎等突然出现IIIoAVB或IIoII型AVB或三束
支阻滞或严重窦缓,有血流动力学障碍或心肌电不稳定易于发生快速心律失常者。
(2)符合安装埋藏永久起搏器的过渡性措施。
(3)具有严重心律失常施行手术或药物治疗作为保护。
病人发病初期,由于对疾病不了解,加之疾病的痛苦往往惊恐万状,情绪沮丧,思想顾虑较重,认为手术风险大,紧张、恐惧不安,对未来失去信心。另外,由于心脏起搏器价格较高,经济负担重,担心手术不成功,人财两空。针对这种情况,护/士应多接触病人,态度和蔼地向病人解释病情,多给病人安慰和鼓励。向病人讲解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必要性和意义,介绍手术过程及安全性,同时还要做好病人亲属的工作,使其了解病情,明确治疗目的及治疗过程,使病人及家属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减轻心理压力,消除顾虑,稳定病人情绪,增强信心,消除紧张心理状态,避免手术时病人精神过度紧张,引起肌肉和血管的痉挛,给插起搏电极造成困难。积极配合治疗,使手术顺利完成。
人工心脏起搏手术完毕仅是抢救成功的第一步。术后护理是保证起搏器正常工作,防止并发症的重要环节,因此术后护理应该抓好以下几方面。
1.手术后立即做体表心电图、记录12个导联,以备将来观察和对照。
2.拍X线正、侧位片,观察电极及导线系统,为随访打好基础。
3.心电监护心电监护是起搏器术后观察起搏器功能状态的主要手段。包括以下指标:观察心率、心律、心电图、起搏阈值、起搏频率、起搏信号与P波或QRS波的关系等,以了解心脏起搏器的工作情况。
(1)心率:无房性或室性夺获又非应答时,起搏频率应是相固定,一般相差±3%,若超过这个参数可能是起搏不良或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或起搏故障。应查找原因并及时处理。
(2)心律:安置起搏器后,心律应是规整的(在无室性夺获和非频率应答型)。
(3)心电图:P~R间期,一般在Ⅲ度AVB患者是无规律的;在安置DDD型起搏器,可通过遥控器调节,一般不超过调定数的20%;ST~T的观察,心室起搏时,由于电除极和复极顺序发生了改变,其T波低平,ST段也可能有改变,这可能正常,但要与心肌缺血相区别。
(4)感知:若是DDD、VVI、SS等,心脏电极与起搏器感知应当良好,在2.5mv左右,若感知不良,可能起搏器电极脱位,也可能起搏器故障。
(5)阈值:起搏器在置入后,由于局部组织极化、水肿等,在植入后7~20天内有起搏阈值过度升高,可能是电极脱位。
4.术后严密监护48~72小时,观察脉冲信号发放是否正常,按需功能是否良好,有无并发心律失常。术后一般常规静滴利多卡因24小时,若合并有室性心律失常者,静滴利多卡因酌情延长或改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慢一快综合征者,往往并发室上性心律失常,应给盐酸维拉帕米、盐酸普罗帕酮,或盐酸胺碘酮。
5.埋藏式起搏器者术后绝对卧床休息5~7天,上肢不能大幅度活动,一般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临时性起搏术后除按上述体位卧床休息至拔除起搏电极外,并适当限/制插入导管电极侧肢体活动,防止电极脱位。
6.临时性起搏者除严密观察心律外,还必须固定导管电极的插头与起搏器的插座,中继线者还必须固定好中继线的交接处。患者更换体位是除防止电极脱位外,更需防止导管电极折断。
7.术后局部可放置500g沙袋,压迫止血6小时,每小时活动沙袋一次,防止压迫时间过长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在活动沙袋的同时,注意观察刀口有无渗血、出血,有无皮下血肿,要保持敷料的清洁、干燥,防止刀口感染。若伤口无渗血无红肿,则不需要换药,若局部有红肿者,则每天换药1次。
8.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术后12小时内,每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心律一次并记录,平稳后改为4小时测量一次。同时注意观察肢体活动及有无栓塞症状,特别是肺栓塞、气胸、血胸等;认真观察有无手术后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呼吸音减弱或消失、移动性浊音等。观察心肌缺血情况。由于安置起搏器后,心脏收缩加快,有可能加重原有的心肌缺血。血压的改变:安置起搏器后,少数人由于心脏收缩负荷改变和电极造成三尖瓣返流,出现血压降低现象,一般3~5天后能适应。
9.防止电极脱落。让患者绝对卧床3~5天,平卧或稍向左侧卧,不得来回变换体位,起搏器埋藏一侧的肢体不可过度活动,以防止电极脱落。出现以下情况者,可能为电极脱落:
①起搏无效:即不能起搏;
②左束支阻滞型图型改为右束支阻滞型;
③隔肌随起搏器冲动而出现收缩;
④心包腔内有积血;
⑤超声或X光透视发现电极脱位。
10.局部换药,必要时可全身用抗生素3~7天以防感染。术后7~10天拆线。
11.临时性起搏患者,在心律恢复正常后停起搏器或者将起搏频率减至自主心率以下,再观察2~3天,若自主心率稳定,则可以拔除临时性导管电极。若临时性起搏在7天后,患者的自身心率仍慢或传导阻滞无改善者,则可建议医师改装永久性起搏。
12.若有效起搏后患者出现呃逆和腹壁跳动影响休息,可以给阿托品或胃复安,无效者则提示导管电极插入过深,应提醒医师是否要重新更换电极位置。
13.若安装永久性VVI型起搏器者,卧床休息5~7天后,第1次起床活动一定要扶住病人,并注意坐位、立位时血压。若起床后有头昏、头晕、血压偏低者,一定要逐渐增加每日起床活动时间,使病人逐渐适应改变了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防止发生昏倒。在护理已经做到上述几点,仍有晕厥者,则为起搏器综合征,必要时可改装生理性起搏器。
14.积极处理原发病,纠正电解质紊乱及其他心律失常。预防、处理并发症。
15.安置起搏器的病人行外科手术时应避免用高频电刀及电凝器。
16.术后心理护理。少数病人术后总感到有异物在体内,担心起搏器出故障,出意外而卧床不敢活动,从而影响了疾病的恢复,针对这种恐惧心理需耐心细致地向其解释起搏器安装后的安全范围,注意事项,并指导患者在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活动,同时加强基础护理,协助患者翻身,及其他生活护理,使其达到心理平衡,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