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认为,政策调整涉及全省即将高考的上百名已获各学科奥赛一等奖考生的切身利益,可能给家庭和孩子带来不幸和痛苦。
杨东平教授语出惊人,“今年(2018年)高招加分的政策和去年(2017年)还是一个样。”
杨东平教授语出惊人福建省南安市国光中学数学教师谢婉彬看了刚刚公布的《2009年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实施细则》中有关加分照顾的规定,觉得“有点失望”。
作为福建省人大代表,她在2018年1月举行的福建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奥赛’、‘创新大赛’、‘省优秀学生’与高校招生加分脱钩的建议”曾引发媒体热议,省里有关部门前不久还答复她高招录取照顾政策“要调整”,但最后公布的内容却没有采纳她的建议。
高考奥数加分政策遭省人大代表质疑
按照福建省高招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下列考生可享受加20分的照顾,由学校择优录取:1.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者;2.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或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者;3.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者”。
首先,奥赛的目的只是想针对少数有天赋、有特长的学生,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国际大赛,在学科方面有所突破和建树。由于奥赛得奖的学生高考可加分,这样就使得奥赛带上了功利性,导致一些学校、家长、学生为了奥赛取得好成绩,加班加点专攻某一学科,因此在客观上造成了一些本没有特长的学生为了“加20分”而偏科。
只有在没有功利性的氛围下,才能避免参加竞赛的学生出现偏科现象,也才能让真正有天赋、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
其次,举办青少年创新大赛的目的是发现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但是因为政策规定获全国二等奖以上的可加20分,导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变味,一部分作品由“专家指导”变成“专家制造”,甚至有的中学生选送参评的作品达到了硕士、博士生水平。
第三,从2004年开始,福建省出台获省级优秀学生称号者高考可加20分的政策,但是“省级优秀学生”不论是从名额分配、评选标准或是评选过程均存在不公现象。
获得“优秀学生”称号的不一定真正优秀,其背后有很深的人脉关系及家庭背景,甚至存在腐败现象。谢婉彬等代表指出,福建每年因“奥赛”加分的学生大约有150人,“创新大赛”加分的大约有15人,“优秀学生”加分的有100多人。这种加分政策对全省绝大数考生,尤其是农村学校的考生是极不公平的,他们的高考原始分数即使能上北大、清华的录取线,也可能因这种加分政策而上不了。
获奖考生家长认为缩减加分不合情理
当地媒体报道说,谢婉彬等代表的建议引起了有关部门重视。福建省教育厅“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还派人专程到上海、江苏等地取经,学习兄弟省市关于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加分的做法和经验”。4月8日,当地一家报纸透露,根据人大代表的建议,同时考虑到招生政策调整的平稳性,福建省教育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拟对2009年包括“奥赛”、“创新大赛”、“省优秀生”在内的照顾加分政策在教育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必要调整,“将原来的高考加分由20分缩减为10分,不久将提交省招生委员会研究决定后实行”。
这个提前披露的消息引起了某些家长的警觉。一些奥赛获奖者的家长到省里上访,找官员、找记者、找人大代表。“我们并不反对合理的政策调整,但任何政策的调整总得有目的、有提前告知、有科学论证。”这些家长认为,“再过50多天就要高考了,此政策调整涉及全省即将高考的上百名已经获各学科奥赛一等奖考生的切身利益,可能给许多家庭和孩子带来不幸和痛苦!若加分政策调整的目的是为了引导中学生全面发展,针对即将高考的高三学生显然没有意义!暂时不调整对任何一个高三学生和家长来说都是公平的,因为现有所有高三学生都是在原有政策的指挥棒下做出了他们自愿的选择!”
一位洪姓家长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去年(2017年)11月,福建省有650多名高中生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只有41人获得省一等奖,他儿子就是其中一个。洪坦言,要不是有高考加20分的政策,他当初是不会同意儿子参加奥数比赛的,因为占用的时间太多,影响其他功课。“从初中开始,每周六到学校参加培训。到了高中,每天下午要额外培训,在考前3个月还要进行封闭式训练”。洪认为,那么多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参加奥数培训,最终能够得奖的寥寥无几,其实这是一种冒险行为。“给获奖者加20分,实际上是一种补偿。像这种有潜质的学生,如果把时间用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高考的总分肯定不止多20分。”
取消奥数加分是否可行
当地某名校的一位奥数辅导教师认为,如果取消加分政策,参加奥数培训的学生将大大减少。因为即便学生对数学有兴趣,家长也不一定会同意孩子参加,学校也不一定会举办这种培训班。毕竟家长、学校把高考看得比一切都重要,只有和高考挂钩,大家才有动力。这种功利性使得原本建立在兴趣之上的奥数变了味。这位教师透露,奥数获奖的学生进大学后大多数没有上数学系而选择了所谓的热门专业,不是因为学生个人对数学没有兴趣,而是家长觉得数学专业毕业后不好找工作。
记者致电福建省高招办的负责人,询问“传闻中的高招录取照顾政策变动最终没有变,是否与某些家长的上访有关?”这位负责人说,关于高招录取照顾政策,之前确实探讨过,因为涉及利益的再分配,细节不便透露。
此间媒体报道说,“由于今年(2018年)高考时间已经临近,所以对今年(2018年)的高招录取照顾政策不做太多改变,下一阶段有关部门将就此征求人大、政协等各方面的意见,然后经省招生委员会专门研究确定,再向社会公布,大的变动将在2010年开始施行。”但福建省高招办的负责人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明年的政策如何,“目前还不知道”。福建省人大代表谢婉彬认为,明年的高招录取照顾政策是否变、怎么变,应该尽早公布,让学生、家长心中有数。
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杨东平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文章,称要“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
杨教授的言论一出,立刻在互联网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
取消奥赛加分取消奥赛加分
“奥数教育完全违背教育规律”
4月15日,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文章《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在文中,杨东平认为,目前奥数教育的泛滥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休息健康,更让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是完全违反教育规律的。
杨东平甚至称,奥数对少年儿童的摧残之烈,远甚于黄、毒、赌,远甚于网瘾网迷,说它“祸国殃民”毫不过分,“青少年正被少数人的物欲所绑架,他们打着‘智力开发’、‘优质教育’、‘培优’的美丽旗号,内外勾结,在牟取私己的暴利!”
“奥数教育完全违背教育规律”
4月15日,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文章《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在文中,杨东平认为,目前奥数教育的泛滥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休息健康,更让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是完全违反教育规律的。
杨东平甚至称,奥数对少年儿童的摧残之烈,远甚于黄、毒、赌,远甚于网瘾网迷,说它“祸国殃民”毫不过分,“青少年正被少数人的物欲所绑架,他们打着‘智力开发’、‘优质教育’、‘培优’的美丽旗号,内外勾结,在牟取私己的暴利!”
4月19日,杨东平又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文章《我为什么反对奥数》。在该博文中,杨东平解释了为什么称奥数对少年儿童的伤害远远大于黄赌毒甚至网瘾, “原因很简单,因为黄赌毒之类受害者少,影响的是极少数所谓的‘问题学生’;而奥数班、培优班之类,大面积覆盖学校教育,堂而皇之地绑架了大多数学生、尤其是所谓的好学生,贻误、伤害着整整一代少年儿童,当然情节更为严重、性质更为恶劣。”
杨东平的博文发表后,立即引起广大网友的关注。记者看到,截至昨日,该博文的点击率已经超过45万,评论则有6329条。记者浏览网友们的意见看到,不少网友对杨东平的意见均是持支持态度,并有网友希望杨东平能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在社会上降低学习奥数的热度。
以市奥校为例,每年招生1000人,可是报考人数众多。一个班20人报考能够考进的只有3~4人,竞争比例达到1∶5。而中学阶段的省奥校更不用说了,每年全省报名的人数近2000人,可是招生数不到100人,竞争比例可谓高达20∶1。在不少家长眼中,考上省市奥校成为荣誉的标志,即便考不上,也会让孩子继续在区奥校“修炼”。另外,据相关人士识透露,目前多所小学的数学老师过半都是奥数老师,他们通过培训考核已具备辅导奥数学生的资格。作为家教的奥数老师一般为三四个人的小班上课,1小时收费约为100到150元。有学校的语文老师感叹,现在奥数老师真吃香,一周七天都能兼职赚钱。
为何奥校这么热?记者了解到,不少家长都是冲着民办16校联考而来。一年一度的民校联考将至,在必考的语数英三科中,惟有数学是120分。广州育才实验学校有关负责人就称,除了100分基本题之外,剩下的20分就是选拔性的难题。虽然该负责人多次强调不一定考奥数,但是在家长普遍认为,读过“奥数”才有机会解决难题,因此纷纷未雨绸缪。据称,以往从三、四年级才开设的奥数班已经提前至一年级,更有甚者,幼儿园也增设“趣味数学班”为小学读奥数作铺垫。
子女读奥数家长很矛盾
挤进“奥校”,对学生而言可能是兴趣也可能是压力,可是对于家长而言就是花钱花时间的劳累活。一位小学生的妈妈向记者埋怨,让孩子参加奥数班是迫于无奈,“其实有时间我真的宁愿让孩子多休息,或者培养其他兴趣,但是孩子说班上其他学生都去参加了,不让孩子去学奥数又怕会影响他的数学成绩,所以我们作为家长有时候也很无奈啊。”
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放下了“狠话”,表示这一次要彻底割断各类考试、竞赛和招生的联系,既要“砍断教师和培训机构在教学方面的联系纽带”,同时又要割断义务教育阶段各科超前的教学培训,让“学生痛恨、家长无奈、机构赚钱”的校外违规培训得到清理,给学生减轻校外负担。[1]
随后,教育部印发2018年高校招生通知,宣布“全面取消奥赛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奥赛从高考的“指挥棒”中被清除。而后,教育部再次下发《全面清理规范管理面向基础教育领域的竞赛挂牌命名表彰等活动》等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