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庭

中文名 李耀庭
逝世日期 1912年
出生地 云南昭通府恩安县
职务 清末重庆商务总会首任总理
目录导航

从军入商

公元1851年(清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起义,震撼全国,影响所至,1856年(咸丰六年),云南爆发了杜文秀起义。回族人民在杜文秀带领下,从蒙化起兵,攻克大理,威震滇境。清政府急调军队和团练入滇镇压。李耀庭率领乡勇,参加迤东一带战斗,他作战勇猛,任过游击、都司、后以战功,获得即补县正台的功禄,改捐郎中,封孝义大夫。其祖、父皆得荫赠。

李耀庭在军中结识了广西桂林人岑毓英。1856年,岑毓英率乡勇入云南迤西作战,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攻破大理,斩杀杜文秀。明 ?年,历时十七八载的一场回民起义全被剿平。岑毓英由此发迹,官至云贵总督。李耀庭尝与换贴为金兰弟兄,成为通家之好。

当战事移至迤西,迤东平静之后,李耀庭即弃军从商,以有限钱财,做起马帮生意,把云南的茶叶、烟土运去叙府,把四川的食盐、杂货运回云南。稍后,李耀庭与人合伙,在叙府开设“荣茂公商号”,大约经营了10多年,终以时局不清、业务不景气、亏累不堪。在1880年(清光绪六年),收去生意来到重庆,进入了“天顺祥票号”。

进天顺祥票号

天顺祥是云南巨商王兴斋创办的。王兴斋名炽,字昌国,云南广西州十八寨人,与李耀庭同庚。弟兄四人,父及三兄均早故,家计窘迫,母纺织以维生。兴斋弃学作贾,小本经营,家境稍可过。杜文秀起义,波及十八寨,王兴斋乃招集乡勇,击退围攻十八寨的义兵,解作州城危急,奏保武职,委办广西四属安抚事宜,辞不受。

1865年(同治四年),迤东稍清,适值川乱,王兴斋有志远方,率子弟赴川投效,抵叙府,蜀事已平,决心在川贸易。到了重庆,见地处水陆交通要道,商业繁盛,条件优越,宜于设庄。遂择所带之人老成谙练者随同作贸,余则资遣反滇。

其初不过有资数百金,难敷周转。适值滇省富户逃难来渝的不少,素仰兴斋之名,或借助资金、或托寄银两回家,筹款获千金,正式设立起“天顺祥商号”,并于叙府设立分庄,在昆明以天顺祥招牌附设于公盛行内。自此,王兴斋往来川滇之间,由滇运鸦片入川,由川办广布、湖布、川杂等回滇,络绎不绝。1868年(同治七年),云南省城为杜文秀义军所围,王兴斋收歇滇庄,货物运昭通、叙府估卖。时与荣茂公交往,因识李耀庭。

李耀庭老成练达,王兴斋一见,大为器重,彼时即有心约其进号。李耀庭时为荣茂公伙友,不便脱身。到1880年(光绪六年),荣茂公收庄,李耀庭乃要求入天顺祥。王兴斋得其叙府分庄函报:“荣茂公已收庄,耀庭托人推荐入号,但荣茂公生意有亏折,欠本记(指天顺祥)银2500金,欠外款5000余金,必须筹还欠款后才能脱身。”

王兴斋当即复信说:“欠本记之款不必追讨,言明由伊缓后归还。至欠外之款由本记负责代认,不出五年还清。如债主允许,嘱耀庭速来渝面商。”

李耀庭看到此信十分感动,对叙府分庄负责人说:“我与兴斋不过一面之交,承如此器重,如此慷慨好义,此情此义,未知何日能报也。”一月后,李耀庭将荣茂公事务结束清楚,欠天顺祥2570两,以后归还;欠外款5000余两,由天顺祥出字据,负责代还。

李耀庭来到重庆,王兴斋同他作数日交谈,十分投契,意其精明练达,实在天顺祥老伙友孔孝纲、席茂之之上。因此,王对他说:“在前席茂之、孔孝纲、俞献建等无银入伙,余每人分与人力鸿利10股。今兄进号,亦无银入伙,仍照分兄人力鸿利10股。余占10股,另2股为公股,共合52股。将前账截至已卯年(1879年)止。兄自庚辰年(1880年)进号,股份自庚辰年起算。每三年算大账一次,长则照分,亏折则照抬。挨三年算账后,所分鸿利,除支用外,余存若干,即转作银本。如存银1000两,下账加分银本鸿利1股;存银1万两,加分银本鸿利10股。1万之外,纵存有三五万,均不能作银本分鸿,只能照算息银,不能与余之银本比例。惟所存鸿利,不得随便动用,使数账后,每人之根底亦厚,号内之资本亦固。如存银用亏,下账即无银本分鸿。”

李耀庭听到,感佩无已,即照此入伙共事。后在1886年(光绪十二年),1889年(光绪十五年)两次结账,李耀庭即以所分鸿利还清了天顺祥为荣茂公偿债的垫款。

经营票号

李耀庭入天顺祥时,天顺祥已经营了大约15年,具有相当的规模。当年王兴斋初到重庆,迎面见大鱼陈列市场案桌上,喜为吉庆有余之兆,发祥或即在此地,因取号名为“天顺祥”,重庆、叙府、昆明皆设庄。

某次,唐鄂生中丞,名炯,督办川省外务,急需银10万两,商之重庆各票号,俱感数大难筹,尤恐难得归垫,无敢应者。王兴斋闻讯,请时在重庆任盐务委员的同乡张海槎面告唐炯,愿为筹款。唐闻之大骇,说:“各西帮票号均不敢承认,伊乃一生意字号,曷敢任之。尔去领他来,吾见一面,方能决定。”

翌日,王兴斋随张见唐,唐优礼相待,再三询以有无把握?王兴斋毅然表示:“如蒙不弃,不出10天,即将银10万两如数兑交。”

唐甚喜,每100两给汇费3两。王兴斋回去,绝不张扬,本号不足之数,托词办货需款,密向西帮票号、商帮和同乡富有者商借。王兴斋平素信用昭著,有求必应,八天内即凑齐10万银两,请张海槎回报,当晚8时送到。王兴斋精心设计,做好纸灯笼100个,每个写上天顺祥字号。雇挑夫100名,每人挑银1000两,挂灯笼一个,浩浩荡荡100挑,由王兴斋率领解交。所过之处,观者如堵,一时轰动山城,天顺祥声誉益隆。

那时,天顺祥发展了三方面业务:一是汇兑。起初,王兴斋应川东道库急需,为解款3万金,川东道姚某大奇之,即劝其开设汇号。浙江帮票号乾盛亨的重庆管事孟某,亦力主其添设汇号。代唐炯垫款10万两后,王兴斋即派管事席茂之带领司事二人持唐领款文凭赴京领兑,并在北京、上海设庄贸易,兼办汇兑。二是做盐岸。为唐垫款后,唐常向王兴斋询问盐务商情,王总以苏民困为善政陈言,得唐首肯。遂分得几处盐岸经营,日以发达。三是解协饷款。滇省绿营官兵俸饷,有闰之年,需银70万两有奇,无闰之年需银64万数千两。杜文秀起义,仓卒有事,筹饷维艰,每月所短,应由外省协拨。

约在1877年(光绪三年),岑毓英疏奏:“现在部臣指拨各省协滇军饷,如浙江、广东、江西,距滇较远,筹拨起解,往返经年,缓难济急,请饬改作京饷。另由川楚等省应解京饷,改拨济滇,两无窒碍。”由此,所有成都协饷、泸州协饷、江苏协饷,由京发滇协饷,概由天顺祥领汇。

从此,天顺祥已由字号发展成为票号。不但在重庆、叙府、上海、北京有庄,汉口、江西也已设庄。昆明当年设庄,曾受捐输逼迫和西帮的打击,王兴斋发誓天顺祥永不在滇设庄。这时,乃另起同庆丰牌名,设于昆明,与天顺祥虽异其名而实为一家。

李耀庭进了天顺祥,即被派往汉口、上海,了解风土人情,调查生意情形。不久,王兴斋丁母忧,回滇奔丧;滇号管事旋又病故,王遂坐镇在滇,以滇号为总号,渝号为分号,委李耀庭任渝号管事,坐镇重庆,分理下属各埠事务。凡外埠之管事、司事,总号派出后,均须先到重庆与李耀庭相晤,再分派某埠,外埠司事帮期届满,滇号无人可派,即由渝号派往接事。滇号与各埠汇兑,无论收交,均报渝号过账。外埠各号与滇号收交,亦分别报渝号过账。一般汇兑,买卖业务以号信通报,抽调接济等秘事以密信商约,紧急要事专快信报闻。凡此诸事均由李耀庭负责。总号虽设昆明,渝号实为天顺祥的业务中心,李耀庭成了天顺祥的实际经营者。

李耀庭主持天顺祥渝号,添办滇边各盐岸,接洽官商各界,重庆的号局日威,李耀庭的名誉日振。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岑春煊调四川总督,岑春煊及岑毓英之子,与李耀庭次子李湛阳有金兰之交。岑春煊到重庆,径去天顺祥拜会李耀庭,称以世伯。李耀庭身价益重,人称为在野“相爷”。李耀庭善于择人,经其延揽入号的多达百余人,与王兴斋在昆延揽的相捋。后在重庆商界名闻一时的杨廷五等,即出于天顺祥之门。天顺祥营业蒸蒸日上,存放汇兑相当发达,藩库、盐粮分署、书院等等的公款,商行店铺的营运资金,都存入天顺祥。凡协饷、丁银、丁赋,均归其专办。上京赶考、进京公干的盘费,都由天顺祥汇去。富家捐官,如汪云松捐吉林五常知府,魏羽丞捐巴东县正堂,捐银都由天顺祥承兑。卸任官吏解银回家,吞没其无人收领的款项,亦所常有。特别在中法谅山之役,筹垫饷银;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收存出逃王公存款,贱买出逃者的财物,均获厚利。慈禧太后逃往西安,天顺祥赠银以助,更得清庭欢心,增加了政治资本。

在同光之间,天顺祥威极一时。当时全国共有18省,它已分布于15省。总号在昆明,指导业务的中心在重庆。北京、上海、汉口、广州、九江、西安、济南、叙府、成都、开封、长沙、南宁、贵阳、泸州、福州、太原等地均有分号。还在香港有号,海防有代理处。业务机构几遍全国,延至海外。在重庆还设有乾元钱号,办理银子的进出;开办利生金厂,改铸各色银锭,划一成色。天顺祥成为了南帮票号的佼佼者,堪与三晋票帮相匹敌。到光绪末叶,随着欧风东渐,经济形势急剧变化,钱庄、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相继出现,票号式微。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王兴斋逝世,其子继之,力不能逮。王、李二家渐生裂痕,天顺祥格局大变,业务大衰,各处多有亏空,广州分庄亏折数百万,尤伤元气。1911年(宣统三年),王李二家派人到各分号结账,结一处收一处,煊赫一世的天顺祥基本结束。

投资实业

李耀庭经营天顺祥的时候,近代工业已开始发展,洋务派由“求强”,发展为“求富”,从兴办军事工业发展到兴办民用工业。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也开始发展,从19世纪70年代起到甲午战争(1894年)前,全国已创办了约100多个民族资本近代工业,缫丝、纺织、轧花、面粉、火柴、造纸、造船等近代工厂相继出现。李耀庭经营天顺祥,积聚了大量财富;他自己经营的祥发公盐号,也积攒了不少资金。面对新的形势,他便由商到工,发展实业,卷入新的浪潮。

1899、1900年间(光绪二十五、六年),李耀庭在蓬溪设立顺昌公司,试开石油,开挖油井,经营几年,颇有成效,还派人去日本考察学习采油技术。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李耀庭投资,由其次子李湛阳出面,与他人合股在重庆创办烛川电灯公司,以“抵制洋油,开通风气”。他家还投资自来水公司,发展公用事业。

1909年(宣统元年),他以三子李龢阳出面,认股银2万两,赵资生认股1万两,加上申借官帑1万,顶下重庆商人王静海开设的永清祥丝厂,改名为潼川锦和丝厂,设总号于重庆,由李龢阳经理。

随后,李湛阳与周善培等奏准开办川江轮船公司,以维护川江航权,重庆绅商筹资,李家共投资3万两。1913年(民国2年)李湛阳被选为总理。

在这个时期,李耀庭还开设了信记钱庄,发展新式金融事业。李耀庭来重庆,在30年间,已成为屈指可数的百万富商。1892年(光绪十八年),他倡组云贵公所,与早已成立的八省公所并列,出任会首,以联络团结云贵同乡及其在渝商人,维护其业务经营和正当权益。1904年(光绪三十年),按照清政府《商会简明章程》的规定,重庆与天津、烟台、上海、汉口、广州、厦门同称重要商埠,设立商务总会,李耀庭被公推为首届总理,于振兴商务,发展实业,多所尽力。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赈灾、救荒、修桥、兴学等等,都捐以巨款,为人所称道。云南总督林绍牟为之奏请旌扬,礼部准予建坊立祠,在原籍昭通修建了李氏宗祠,在重庆的别墅“礼园”中立有“孝义台”。

赞助革命

晚清末年,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兴起,启蒙思想广泛传播。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兴中会、同盟会,活动于海内外,声势浩大。革命风气影响到李耀庭。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宋育仁到重庆创办《渝报》,鼓吹新思想,李耀庭捐款支持。重庆商务总会成立,李耀庭主持会务办起《重庆商会公报》,鼓吹发展实业,抵制洋货,倾向改良主义。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重庆商会贴出楹联:“古人忠愤,异代略同,借热情规划商情,要与前人分一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望大家保全时局,莫教美利让诸邦。”表达了商界的态度。

李耀庭两个儿子参与辛亥革命,都得到了他的支持。李耀庭所出,长者为女,次子李湛阳,号觐枫。李耀庭为他捐了侯补道,在两广总督岑春煊手下任三品衔劝业道,被派往日本学警政,回国后任广东巡警道道台(全省警察与司法的最高首脑)。四川保路风潮发生,端方率鄂军入川,适李湛阳回家省亲,端方畀以新巡防军统领,由他扩募新兵,同盟会革命党人杨沧白等多与李湛阳熟稔,常向他讲述革命形势,趁其招募新兵,介绍一批青年同盟会员渗入巡防军,充任中下级军官,控制了这支队伍,不鸣一枪一弹,重庆即得到反正。人们推李湛阳为都督,他坚辞不受。及至夏之时部入城,革命党集会于朝天观,与会者二三千人。重庆知府钮传善不至,钮同李湛阳是儿女亲家,革命党人向楚、朱之洪偕同李湛阳前去督饬钮传善到场,连同巴县知县,尽都跪地剪辫投降。蜀军政府成立,李湛阳被任为财政部长。

三子李龢阳,号裴知,留学日本,得识孙中山先生,参加同盟会,支持重庆反正。1915年(民国四年),孙中山反对袁世凯推行帝制,上海发动“肇和号巡洋舰”起义,需筹集经费。陈其美商诸杨沧白,杨沧白去向李龢阳借款,李龢阳慷慨捐助3万银元。孙中山得知,手书横幅“高瞻远瞩”相勉励。在反袁斗争中、李龢阳在上海,还掩护了梁启超,特为租一所房屋借他隐藏,并出资找英国巡捕房派两名巡捕站岗保护;上海北洋军要押“蜀通”、“蜀亨”两轮去运兵,主持川江轮船公司的李龢阳得到杨沧白告知后,不顾经济损失,立即到船厂叫工人连夜秘密卸下船舵,报称船舵已坏,不为袁世凯运兵去四川打护国军。

终老礼园

李耀庭晚年将经济事务交由三子李龢阳管理,自己退居二线,在城西鹅项颈修建别墅,建成以苏式园林为主的庭院。初以藏有康熙的《宜春贴》命名“宜园”,后以李耀庭素常标榜“生而好礼”定名为“礼园”。地势绝佳,俯瞰两江,风景优美,园林之胜,甲于重庆。李耀庭息影园林,以娱暮年。

清末民初,云贵总督林绍牟、四川护院王人文、四川盐茶道赵藩、四川议长蒲伯英和赵熙、向楚、宋育仁、王闿运、郑孝胥、蔡锷等军政大员,文人学士,都是园中的座上客。民国年间,熊克武驻重庆,伫足于此。抗日战争中,园为蒋介石所占用。今则改造成为鹅岭公园,成了山城人民的文化活动园地。

先前,李耀庭在云贵公所举办70寿宴,已是喧动山城。上自六部尚书,下至全城“丐头”都送寿礼。最负盛名的是燕喜园包办寿筵,餐具均在景德镇定制,每桌三个穿特制服装的招待,每晚川戏、汉戏、名角会演。足足闹腾了一个月,豪奢糜费,一时无两。

1912年(民国元年),李耀庭以76高寿病逝于太平门李楼,入葬礼园鹅公包上,其葬仪更胜于70寿仪。送葬行列从太平门出发,前头已抵达鹅顶,后面还有很多要未起步。自太平门至鹅岭不下一二十里送葬行列之长,人数多之,仪仗之盛,可以想见。棺材用64抬,沿途香案路祭,锣鼓喧天,鞭炮不绝。所发孝布专从沙市选来,送葬者坐轿与否一律发轿钱。送到礼园,一律盛筵招待,这样的大出丧,为重庆所罕见。

父子俊杰

李耀庭父子与辛亥革命

作者/程仲澄女士(李龢阳先生发妻)

今年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我的心情特别快慰,尽管辛亥革命过去整整70年了,但当时许多事情恍如昨日,记忆犹新。辛亥革命为古老的中国开始了历史的新纪元,多少仁人志士群英荟萃,为了中国有个繁荣富强的明天而前仆后继,为国捐躯,今天想起来多么值得后人钦佩。我经历了几个朝代,今年93岁,幸福地生活在20世纪80年代,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见到祖国蒸蒸日上,又听到祖国的统一有望,这一切都可以告慰于先烈们了。这真是欣逢盛世,晚年得福,我欣然提笔,抒发心怀:辛亥70年,革命创业难,际兹庆祝日,先烈应心安。

提起辛亥革命,我的家庭有四个人和它有关。我的公公李耀庭,他是清末重庆总商会的首任会长。二哥李湛阳,蜀军政府成立以后担任政府的财政部部长。娘家的亲哥哥程元直,辛亥革命成功后,先后担任过成都和重庆的法院院长。另外,就是我的先夫李龢阳,号裴知,大力支持过孙中山先生以及蜀军政府的成立。

李耀庭生于1836年,原籍是云南省昭通府恩安县人。他的先辈是和彝族杂居的汉族农民。幼时家境很穷,是个读书不多而灵活聪明的劳动汉子。十多岁为生活所迫,离家从军,因作战勇猛,立下战功,曾获“即补县正堂”功禄,封孝义大夫。其后弃军从商,为云南“天顺祥”票号老板所器重,被派往重庆经营“天顺祥”票号业务,生意很为得手,连年均获厚利,分支机构遍及汉口、上海、江西、北京、广州、成都、昆明。李耀庭攒积钱财,除在“天顺祥”有股本外,还给二哥湛阳用钱捐了一个“候补道”,后来,湛阳同两广总督岑春煊结拜“兰交”,加之李耀庭和岑父岑毓英早为世交,因此,更加蜚声商界。在云南和重庆,提起“天顺祥”,和李耀庭的名字就分不开了。李耀庭对辛亥革命是拥护和支持的,曾作过一定的贡献。

李湛阳极受乃父宠爱。他在岑春煊手下任劝业道台,以后又派往日本学习警政,回国后改任两广巡警道台,受委重任。李湛阳奉父耀庭迁居重庆后,常与上层官府来往,迎新送旧于重庆当时东大路的“十里长亭”——遗爱祠。端方率鄂军过重庆,委旧相识李湛阳为巡防军统领,由报扩募新兵,充实队伍。同盟会革命党人杨庶堪和李湛阳很熟,经常向李详细分析清朝地方官吏情况,为了争取和瓦解驻守重庆的武装力量,便电邀他在渝招训新军兼统督署亲兵,趁李湛阳招募新军之机,介绍了一批青年同盟会党人渗入巡防军。当时,巡防军主力驻扎重庆,更有机会控制这支队伍,作为起义的基本武装力量,为推翻清朝统治作好准备。果然,当辛亥革命期间重庆宣布独立时,李湛阳立即暗示新军倒向革命,输诚效命。蜀军政府成立以后,他被推选担任蜀军政府的财政部部长。

先夫李龢阳(即裴知),排行第三。于前清光绪年间和胡寿生一起东渡日本求学,得识孙中山先生。在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在日本参加了同盟会,当时孙中山先生发给裴知党证一件。我还记得那张党证是一张比较厚硬的纸折叠而成,参加者盖有本人指纹,封面写的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4句话16个字。封底印的有类似说明的几项条文,其中有“持此证可享本党总章规定的一切权利;持此证到本党各高级机关无须介绍”等等。

我们家在辛亥革命之前是做票号(天顺祥)的,以后由票号而工业,到地方实业。曾先后投资经营过锦和丝厂(辛亥革命后改名锦纶丝厂)、川江轮船公司、自来水公司、烛川电灯公司,以及信记钱庄等企业。裴知竭力支持孙中山先生干革命。从日本回到上海后,他曾一次捐输3万银元支助孙中山先生作“肇和”起义费用,并遍及雇请了一名勇士,协助当时担任革命阵营的海军总司令陈绍宽爆破清朝的“肇和”军舰。为了此事,孙中山先生当时亲书“高瞻远瞩”四字横幅赠送裴知,以兹奖励。我们全家感到无比光荣,留作家宝传之后世。

蜀军政府的成立是辛亥革命在重庆地区的胜利。当时,李耀庭和杨庶堪(杨沧白)、张培爵(张列五)、朱之洪(朱叔凝)、熊克武、但悉辛常有联系来往。1911年11月22日,也就是蜀军政府成立那天,天气晴朗,阳光普照,个个精神焕发,人人眉开眼笑,附近街道人山人海,全城老百姓欢呼“反正了!”“独立了!”“民国万岁!”盛况空前,共庆推翻满清宣布独立的辉煌胜利。当天,杨庶堪、张培爵等通电,宣布重庆独立,建立了四川第一个省级革命政权“重庆蜀军政府”,宣布废险宣统年号,从此结束了清王朝在重庆的封建专制统治。喜讯传来,正当我生下第一个男孩,全家更是高兴,为祝贺辛亥革命成功,双家给孩子取了个名字叫“光复”。七十年过去了,当年的欢乐景象,使我终身难忘。

蜀军政府成立后,大家一致公推杨庶堪先生为重庆蜀军政府都督,他谦辞让贤,不负政府执行名义。后来大家才公推张培爵为都督,夏之时为付都督。杨庶堪在诗中曾有“余亦从张公,渝州揭汉族。”充分表达他对革命的高尚情操。本来当时大家推选李湛阳和李裴知两兄弟为财政部正副部长,而裴知坚辞不就。曾建议将财政部副部长一职由大排行第五的一个堂兄李临阳担任。但裴知对杨沧白先生凡为军政费用有所筹借的事,他都积极支持。

李裴知(李龢阳)一生克勤简朴,不愿做官,着重实务,为人民做好事。现在的鹅岭公园是我家公公李耀庭的别墅,原名“礼园”,园内“绳桥”,就是他指导石工所建。裴知喜欢结交社会著名文士,重庆的陶闿士、文伯鲁、赖以庄等和他都很相好。他还自己掏钱,亲自监工、设计,支持陶闿士在米花街(现八一路)修一座院子。文伯鲁在鸡街口(现五四路市中区饮食服务公司对面)修的“寿霜药房”里面的大院,也是李裴知设计、点工,亲自监造,亲自贴钱修的。他还亲自修建人和湾码头,“人和码头”四个字就是我的大儿子李天溟写的。我家共有12个孩子,裴知常教育孩子不坐轿、不骑马,穿草鞋步行,吃粗米淡饭,着粗布衣衫。他把家中所有紫檀木、大理石桌椅送人,而做一些木桌椅。要孩子们学木工、泥石工,学一门手艺,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民国元年,公公李耀庭去世。民国9年,二哥李湛阳去世。李裴知便把“礼园”管理权交给解放前作过两路口“区长”的何佑臣,把“信记钱庄”上海分号,全部托给宜宾人邵季高负责。裴知于民国19年去世。

李裴知的前妻杨氏患肺病死后,我23岁与他结婚。我是成都名门程海门的女儿。祖父程祖润曾著有《妙香轩诗集》。由于封建礼教的约束,女子不能外出读书和参加社会活动。尽管我没有进过学堂,我哥哥弟弟在家中教我读书。我的哥哥程元直,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弟弟程仲瑾,也曾在北京大学读书。还有我的姐姐程伯真,她的思想进步,是秋瑾的好朋友,他们对我的思想影响很大。平时,我抱着一本《康熙字典》学识字、念书,故能写点旧诗词。以后随先夫裴知去过上海、武汉等地,在上海我曾听过孙中山先生和章太炎先生的讲演。在那个时候,一般中国人的心目中只知道有皇帝,而孙中山先生他们提出了革清朝的命,建立共和国,要平均地权,真是了不起的人啊!平时,我常听到裴知给我讲有关辛亥革命的事情,凡是裴知支持孙中山先生干革命的事,我就积极支持。今天,他们都去世了,辛亥革命未完成的任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经胜利完成,假若他们今天还健在的话,一定也会同我一样,是十分高兴的。

(选自《李耀庭父子与辛亥革命》,刊登于1981年10月11日《重庆日报》)

相关人物

李湛阳(李耀庭次子
李湛阳(1872年?—1920年),是清朝及中华民国商界领袖、军事及政治人物。清朝光绪甲午科副贡,日本宏文学院师范班毕业。广东候补道,李湛阳与两广总督岑春煊是兰交兄弟,出任过广东劝业道、广东巡警道道台(全省警察与司法的最高首脑)。历充蜀商总董,广东商务局及广东将弁学堂(由两广总督岑春煊创办)总办,新军统领,广东兵备处、禁烟局总办,四川巡防军统领,资政院议员,日本博览会考查商务,北洋河间陆军校阅随同观操。其中,他任四川巡防军统领是因为武昌起义爆发后,1911年10月13日端方率军至重庆,恰遇广东巡警道李湛阳回重庆省亲,因为李湛阳和端方为旧交,端方遂任命李湛阳为新巡防军统领,负责招募新兵组建防军三营。杨庶堪等革命党人因多与李湛阳相熟,遂乘机使革命党人混入巡防军内部。同年11月上旬,中国同盟会总部派革命军总指挥夏之时到重庆,李湛阳、杨庶堪当即率巡防军起义,光复重庆。李湛阳被众人推举为蜀军政府都督,但他坚决拒绝。后来夏之时部入城,革命党人在朝天观集会,共有两三千人与会。重庆府知府钮传善未到会。因钮传善和李湛阳是儿女亲家,革命党人向楚、朱之洪遂偕李湛阳前往督饬钮传善与会,钮传善同巴县知县剪辫投降。此后蜀军政府成立,李湛阳担任蜀军政府财政部长。中华民国成立后,他任四川财政司长,政事堂存记道尹,参政院参政兼内国公债局协理,1914年被全国商会联合会选举为约法会议议员,授上大夫。1920年病逝于太平门旧寓所内,著有《礼园杂记》一书,刊行于世。
李龢阳李耀庭三子
李龢阳(?—1930年),字裴知,光绪年间留学日本,留学期间加入了同盟会,积极支持孙中山先生革命。蜀军政府成立后,李龢阳任监司,负责城市建设,重庆人和湾码头即所督建。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时,陈其美在上海组织讨袁军,当时革命经费困难,李龢阳慷慨捐助3万银元,以助孙文、陈绍宽筹划“肇和号巡洋舰”起义之资,并雇请一勇士,协助爆破清廷“肇和号巡洋舰”,此后不时接济。孙中山书赠横帔“高瞻远瞩”加以勖勉,今犹存其家。1916年为避袁世凯追捕,李龢阳在上海掩护梁启超,特为他租房隐蔽达月余,并出钱找英国巡捕房派两名巡捕站岗防护,躲过一难,直至安全护送梁离沪脱险。在护国战争中,袁世凯派北洋军曹锟督师偕同张敬尧入川攻打护国军。1916年3月,护国军同北洋军在四川泸州、纳溪一线激战,北洋军阀张敬尧扣押了李氏川江轮船公司“蜀通”、“蜀亨”两轮,企图使用两轮船为前线增兵。主持川江轮船公司的李龢阳,不顾经济损失,立即到船厂指挥工人连夜拆毁两轮船的主机和舵轮,不为袁世凯运兵去攻打护国军。1930年,李龢阳先生病逝于礼园家中。
李燮阳(李耀庭侄子)
李燮阳云南省云南府昆明县人,李耀庭的侄子,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光绪十六年(1890年),参加光绪庚寅科殿试,登进士三甲89名。同年五月,授内阁中书。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