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高等教育

化工高等教育

中文名 化工高等教育
语言 中文
编辑部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梅陇路130号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编辑单位 《化工高等教育》编辑部
国际刊号 1000-6168
出版周期 双月刊
目录导航

办刊历史

1984年,《化工高等教育》创刊。

1985年,该刊以季刊稳定发行。

2004年,《化工高等教育》创刊20周年并召开会议。

2006年,该刊由季刊改为双月刊[3]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2015年,《化工高等教育》创刊30周年并召开会议。

2016年10月,《化工高等教育》编委会会议召开。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化工高等教育》主要栏目有高教改革与发展、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课程建设、思想理论教育、教改经验交流、实践教育、学科建议、国外化工教育等[4]

人员编制

据2020年4月《化工高等教育》官网显示,《化工高等教育》编委会有编委33人、顾问7人;编辑部有主编助理1人[1][2]

《化工高等教育》编委会、编辑部名单
职务 名单
编委 马晓迅 马连湘 胡晓钧 夏淑倩 任新钢
艾宁 任其龙 高大威 郭绪强 宋景华
庄志军 杜志平 崔鹏 韩占生 张玉苍
李文秀 刘永忠 童张法 梁志武 周玲
任保增 吕永康 管国锋 潘艳秋 余皓
杨朝合 余立新 潘正安 余徽 辛晓
张彦铎 金志浩 侯琳熙
顾问 山红红 刘有智 李伯耿 张凤宝 陈建峰
梁斌 彭孝军
主编助理 孙艳丽[1][2]

办刊成果

《化工高等教育》编委会、编辑部名单
职务 名单
编委 马晓迅 马连湘 胡晓钧 夏淑倩 任新钢
艾宁 任其龙 高大威 郭绪强 宋景华
庄志军 杜志平 崔鹏 韩占生 张玉苍
李文秀 刘永忠 童张法 梁志武 周玲
任保增 吕永康 管国锋 潘艳秋 余皓
杨朝合 余立新 潘正安 余徽 辛晓
张彦铎 金志浩 侯琳熙
顾问 山红红 刘有智 李伯耿 张凤宝 陈建峰
梁斌 彭孝军
主编助理 孙艳丽[1][2]

出版发行

收录情况

据2020年4月8日中国知网显示,《化工高等教育》共出版文献5097篇[3]

据2020年4月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化工高等教育》共载文3204篇、基金论文量为1200篇[4]

影响因子

《化工高等教育》是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8)、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化学文摘(网络版)、维普期刊等数据库收录[1][3][5]

2015年被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1]

荣誉表彰

据2020年4月8日中国知网显示,《化工高等教育》总被下载623393次、总被引19744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434、(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399[4]

据2020年4月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化工高等教育》被引量为17851次,下载量为80237次;据2017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该刊影响因子为0.87(高等教育学刊均影响因子为1.17),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670种)中排第1825名[4]

文化传统

2008年,该刊获得上海市新闻出版业“期刊编校质量检查”优秀奖。

2014年,该刊被评为首届上海市高校最佳进步科技期刊。

形象标识

投稿指南

该刊的刊徽是由一个齿轮和回形针的形象组成[1]

标识标识

现任领导

1、题目:简明具体,以20字以内为宜,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2、作者署名:多位作者之间以逗号分隔;工作单位、所在省市、邮政编码,加圆括号置于作者署名下方。

3、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份、性别、职称或学位;通讯作者姓名、邮箱地址。

4、具有基金项目的稿件应注明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项目编号,注于首页页脚作者简介之下。

5、中文摘要:200-300字;中文关键词3-5个,每词之间用分号分隔。

6、英文题名、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与中文题名、摘要和关键词对应;作者姓名的首字母大写;给出准确的英文单位名称。

7、正文:各级标题序号用“一、(一)1.(1)”格式表示;稿件字数以5000-8000字为宜[6]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