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Besieged City effect
围城“围城效应”来源于钱钟书先生的作品《围城》: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拼命想冲进来,城内的人拼命想冲出去。城外的人远远望城内,城内烟雾弥漫,被一种神秘笼罩,想象中是祥云冉冉,仙乐飘飘,花香鸟语,流水青松,风景无限,欣赏风景必须千方百计冲进城内;而城内的人却认为熟悉的地方是没有风景的,梅花香在城外的小道旁,痛苦时只有到城外掬一捧清泉才能洗去忧伤,要看日出日落也只有登上城外的山峰。
“城内”的想出去
从国内看,2005年是平板玻璃最痛苦的年份之一,从年初到年末始终也没有看到一丝光明,销售价格一路下滑,到年底产销量最大的普通浮法玻璃价格比2004年平均下降4.43元/重量箱。而在生产成本中约占60%的重油和纯碱的价格却一路飙升,重油的价格平均比2004年上涨412元/吨,达到2599元/吨;纯碱的价格平均比2004年上涨364元/吨,达到1427元/吨,仅此两项就使浮法玻璃制造成本平均上升8.29元/重量箱。受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和原燃材料购进价格上涨的双重影响,浮法玻璃的利润空间减少12.72元/重量箱,致使整个平板玻璃制造业的利润总额由2004年的28亿元减少到9亿元,下降幅度高达68.2%,浮法玻璃企业亏损面接近1/3。尽管玻璃市场形势严峻,但2005年仍有24条新建浮法玻璃生产线建成投产,新增产能7229万重量箱。2005年平板玻璃总产量为36573.6万重量箱,同比增长16.8%,远远超过我国GDP的增长速度。面对严峻的形势,一些企业开始寻求减缩或适当退出策略,比如中国耀华玻璃集团公司下属子公司秦皇岛北方玻璃集团有限公司对北京秦昌玻璃有限公司的这次转让,说明耀华有意减缩竞争激烈较大的平板玻璃领域,向高新玻璃领域发展。
从国际看
尽管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比国内低,但由于受国内出口量的影响,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这种局势,皮尔金顿公司退出玻璃制造领域就不难理解。作为有180年历史的百年老店,皮尔金顿公司发明了浮法玻璃制造工艺被评为20世纪最重要的50项发明之一,在平板玻璃工业发展史上铸就辉煌的一页。然而,由于该公司过于保守,面对新兴的经济市场,其表现远不如圣戈班、旭硝子等突出,在与其他公司的竞争中往往失利,平板玻璃业务受到长期的价格压力,表现出业务现金流不足,盈利空间受限,多年来销售额和营业利润持续走低。2005年其总资产为31亿英镑,营业收入为26.94亿英镑,税前利润仅为1.83亿英镑,付完利息和股息之后集团只得到3500万英镑,即使如此仍比2004年提高了119%。另外,与其他传统玻璃公司相比,皮尔金顿的多元化是失败的,圣戈班的平板玻璃业务目前只占集团总收入的14%,旭硝子占47%,皮尔金顿则高达96%。
“城外”的想进来
中国玻璃控股有限公司从国内看,中国玻璃控股有限公司好像看到了“城内”的无限美景,毫无顾忌地冲进玻璃产业。正如赵令欢曾明确表示的:中国玻璃行业在2005年进入低谷,而在行业低谷进行并购寻求发展是我们一直坚持的策略。正是基于这种策略,中国玻璃控股有限公司才有如此大的动作,从业外进入玻璃产业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成为中国最大的平板玻璃上市公司。
另外福耀集团也是从“城外”冲进来的一匹黑马,福耀集团是我国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企业,也是我国唯一在汽车玻璃产品上取得“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从2002年开始酝酿进军平板玻璃业,2003年9月,福耀集团长春有限公司以1亿元人民币取得双辽市浮法玻璃厂浮法生产线。此前,福耀集团长春有限公司以经营租赁方式租赁经营双辽浮法玻璃厂。2003年11月,福耀集团通辽有限公司以2.50亿元人民币成功地向通辽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收购内蒙古通玻集团有限公司及通庆玻璃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资产。同时,与PPG公司合作,投资16亿元在福清建成3条600吨级高档汽车级浮法玻璃生产线。目前福耀集团拥有6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年生产能力1390万重量箱。
我们目前还不能料到“城外”其他有实力的企业,是否也在窥视“城中”的美景,正在酝酿冲进“城内”的方案或寻求冲进来的时机。
从国际看
作为浮法玻璃技术的发明者,皮尔金顿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平板玻璃的领头地位。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旭硝子公司收购买比利时格拉威伯尔公司67.52%的股份,才退居第二。同样,在被日本旭硝子公司收购之前,格拉威伯尔公司处于世界平板玻璃业的前列,它于1961年发明格法玻璃生产工艺,且在1995年以前,世界上只有格拉威伯尔公司掌握电子工业用超薄浮法玻璃技术。1995年以后,英国皮尔金顿公司、日本旭硝子公司、板硝子公司等,分别将一些小吨位浮法玻璃生产线改建成超薄法玻璃生产线。格拉威伯尔公司还是较早掌握在线Low-E玻璃的生产企业。像格拉威伯尔公司、皮尔金顿公司这样优秀的平板玻璃企业却激流勇退,从“城内”冲出来,也许它们的经营者或股东们真的顿悟了梅花香就在城外的小道旁,要看日出日落也只有登上城外的山峰;也许它们真的想臣服于他人而得到养息。总之,它们的名字将在行业中渐次抹去,留下的只是以前的辉煌。
竞争格局多变数
玻璃界的“围城效应”必然带来未来的竞争格局充满变数。
从国际看,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旭硝子公司就购买了比利时格拉威伯尔公司(当时该公司拥有7条浮法玻璃生产线)67.52%的股份,1998年又通过格拉威伯尔公司收购了PPG的欧洲公司,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玻璃生产企业。旭硝子公司拥有37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其中日本本土7条、印度尼西亚3条、印度1条、马来西亚1条、美国4条、比利时2条、菲律宾1条,并在中国、泰国、越南、巴西、荷兰、捷克和加拿大等20来条浮法玻璃生产线享有股权。
如果板硝子蛇吞皮尔金顿成功,板硝子将一夜之间在27个国家拥有玻璃制造厂,拥有40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其经营业务从亚洲扩展到全球130多个国家,销售额达70亿美元,跃居为世界第二大平板玻璃公司。
世界平板玻璃产业的格局将会重新构建,英国皮尔金顿公司继比利时格拉威伯尔公司之后消失,取代它的则是目前排名在十几位而蛇吞它的板硝子公司。由于旭硝子公司、圣戈班公司、板硝子公司与皮尔金顿公司的相互持股关系,其中的变数会更加复杂。
从国内看,中国玻璃控股有限公司和福耀集团进军平板玻璃业就给中国的玻璃产业增加了变数。而在中国玻璃上市前,弘毅投资已经为资本退出设计好通道,未来的接盘者就是英国皮尔金顿,并进行了实质性运作。2005年6月3日,股权买卖协议签订,皮尔金顿1000万美元购入中国玻璃9.9%股份。如果这次板硝子蛇吞皮尔金顿成功,不仅会给中国玻璃控股有限公司退出策略带来调整的变数,而且皮尔金顿在中国的投资也必然转变为板硝子的股份,板硝子在中国将如何经营和实行什么样的策略,也给中国玻璃产业带来未知的变数。
城市旅游地的二重性
旅游地城市具有旅游目的地属性。城市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是购物和享受的天堂。城市所积累的自然、历史文化遗存、遗产,使每一个现代城市都具有一定个性特色的旅游吸引物;旅游的八大要素包括吃喝、住宿、通行、游览、购物、娱乐、营销、环境的优化组合,使得城市具有强大的旅游功能,成为那些追求城市旅游体验人们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还具有旅游客源地属性。城市居民总体上具有比非城市居民更强烈的旅游体验追求,较高的固定收入,还有相对自主支配的闲暇时间,因而具有较强势的旅游出游率、较高的旅游消费能力。现代旅游规划,几乎都把客源市场锁定在城市。
二重性所形成的“围城”效应
看过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一定记得小说所揭示的爱情现象:“恋爱就像一座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生活何尝不是一座城呢?”这可用来借喻城市旅游地二重性所形成的“围城”效应。
旅游经济是流量经济。城市旅游有两个重要流量,一是城市所接待的入城旅游流量。游客在城市滞留的时间越长,消费越多,所引起现金流量越大,过夜旅游流量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二是城市的出游流量,包括城市居民的区域游、国内游、出境游流量。对城市经济的成长来说,出游流量的旅游消费在外地,经济影响似乎是负面的,但具有重大的学习效应,培育了一批具有高质量旅游体验经历的挑剔旅游群体,会把城市外面世界的精彩旅游经历和旅游发展和服务经验带回城市,可以促进城市旅游吸引物的品牌培育和旅游体验与服务质量的提升。
“外面的人想进来”,形成入城(市)旅游流;“里面的人想出去”,形成出城(市)旅游流,这是“围城”效应在旅游流量方面的表现;同时,在空间上还表现为旅游基础设施配置的“围城”效应,在中小尺度的空间范围内形成城市中央游憩商务区或旅游商务区(CRBD/TBD/CBD)和环城游憩带(ReBAM);在大中尺度的空间范围内形成复合型的核心—边缘结构。
动力机制
“围城”效应的形成是由客观规律所支配的,有其特定的动力机制。
(1)需求驱动
对城市旅游目的地的旅游需求取决于游客地位与偏好(收入/出游方式与类型/旅游体验程度与类型/ 旅游目的地类型)、游客与客源地距离(经济距离如时间、成本/文化距离如同质、异质/ 服务成本与质量/ 季节性 )。目前,中国人均收入已经突破1000美元,居民旅游消费释放跨入小康假期的新阶段。国内旅游市场需求规模之大与出境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成为各地旅游发展竞争的最激烈领域。进入小康社会的中国人开始有114天的节假日,一年中有1/3的时光可在休闲中度过,蕴含着巨大的旅游市场需求潜力。
新的旅游细分市场需求表现出三个典型特征:一是休闲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仍然是大众旅游的主导消费模式,对知识性、真实性、新奇性、生态性等高附加值旅游产品的消费需求量持续上升,事件旅游、探险旅游、体育旅游、海洋旅游等新的旅游空间和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二是会议、展览与旅游相互促进,商务会展旅游和都会旅游成为许多城市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新竞争高地;三是旅游消费逐渐向个性化、家庭化和亲情化方向发展,旅游价值目标追求已经由传统的三S(Sunshine—阳光;Sea—海水;Sand—沙滩)向三N转型(Nature—自然;Nostalgic—怀旧;Nirvana—超脱),城市居民倾向于选择放松精神、回归大自然的休闲型、度假型旅游;农村居民盼望有豪华现代化的都市旅游体验;包价旅游越来越受到自助或自驾车旅游的挑战;旅游者期望获得与众不同的旅游体验,追求个性化、多样化、参与性;生态旅游成为时尚。
旅游的“围城”效应正是由旅游细分市场需求所推动,并不断深化,演绎出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
(2)供给诱动
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必须有满足旅游者体验需求的要素或服务供给(旅游吸引物)。所有的供给是过程累积的成果,既有自然过程累积,又有历史过程累积,共同构成自然、历史遗存与遗产;还有提供过程与场景体验的服务供给。城市的自然资源与环境,基础设施与高级建筑物,区位与通达性,招待礼节与文化资源,包括节赛事件、会展、形象、品牌、媒体、综合实力……,都会给旅游者带来诱惑或吸引。供给应对需求,城市旅游流量便油然而生。
(3)营销驱动
旅游产品同其它产品一样,受营销的影响比较大。人们生活在现代传媒时代,铺天盖地的营销广告、旅游节事活动、文艺体育活动对旅游者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旅游流量的形成与营销驱动有密切关系。
(4)城市化进程
城市工业化、城市化是实现现代化目标的两条重要路径,也是城市规模和实力成长的重要动力。城市由小变大,最后成为都会城市,得惠于城市化进程的推动。旅游的“围城”效应既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结果。
城市旅游竞争力
“围城”效应与城市竞争力成正比。城市旅游竞争力是综合指标,反映一个城市的旅游业实力在市场竞争格局中的地位。城市旅游竞争力要素包括旅游形象与品牌吸引物;旅游功能强度(中心性)。而旅游功能强度又是旅游流量、旅游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旅游就业率、旅游事件频率、旅游集散能力等指标的综合反映。
竞争力的成长机制
城市旅游竞争力是发展过程的累积效应,经历着从小到大、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发展过程。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初始阶段,城市的旅游吸引力、竞争力主要是靠城市所具有的地理动力,包括城乡差异和绝对优势所形成的地理动力基础;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发展阶段,城市的旅游竞争力主要是靠打造比较优势来激发的,这种比较优势是要素优势,如山水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都会旅游城市都是由自己显赫的优势要素驱动,来确立自身在旅游市场格局中的竞争地位;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成熟阶段,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维系和壮大,靠竞争优势。营造竞争优势靠创新,创新笼盖旅游所设及的方方面面,包括旅游体验时空的景观形态、管理体制、旅游形象、旅游产品、旅游活动方式、营销模式等,创新推进城市旅游目的地朝着更具活力和魅力的方向发展。
发展与规划关注的焦点
营造竞争优势是新一轮城市旅游发展与规划关注的焦点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强调“五个统筹”。具体落实到城市旅游目的地,就是要通过营造竞争优势,实现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营造竞争优势是新一轮城市旅游发展与规划关注的焦点。我们把其概括为“12345”旅游发展与规划工程,即:1个目标,要明确界定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发展阶段、问题、瓶颈、优势、机遇,确立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2个突破,在旅游产品簇群建设和空间整合与布局方面实现创新突破;3个互动,实现旅游发展的规划互动、产业互动、区域互动,在互动中谋发展;4个统一,实现开发、保护与发展的统一,资源、市场与产品(RMP&TAI)的统一,硬件开发、软件开发与市场化运作的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5组关系,集中处理好相关利益群体间的关系,尤其要关注社区居民和旅游者这些弱势群体的利益,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大限度降低人为影响,处理好城乡旅游的统筹和协调发展关系,处理好区域、国内与出境旅游间的统筹和协调发展关系,处理好旅游与相关产业、城市发展的统筹和协调发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