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丝钉精神

螺丝钉精神

中文名 螺丝钉精神
意义 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干一行爱一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目录导航

精神定义

雷锋的“螺丝钉精神”,是自觉地把个人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去,个人服从整体,服从组织,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干一行爱一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1]

理论溯源

螺丝钉精神螺丝钉精神“螺丝钉精神”的理论源头来自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对螺丝钉的论述。1904年,列宁在《进一步,退两步》一文中批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反对把人们变成‘小轮子和小螺丝钉’”。1905年,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中指出,写作事业应该成为党所开动的巨大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把革命文艺比作整个革命事业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可见,“齿轮和螺丝钉”是无产阶级领袖人物对个人在组织和社会中角色要求和部分对于整体角色定位的比喻,带有强烈的集体主义色彩。

雷锋正是从毛泽东思想中,领悟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伟大和平凡是辩证的统一,平凡中孕育着伟大,伟大中包含着平凡。[2]

精神形成

雷锋“螺丝钉精神”的形成源于两件小事的启发。

一次,雷锋跟着张书记下乡,路上一颗螺丝钉同时映入了张书记和雷锋的眼帘。小雷锋一脚踢飞了螺丝钉,张书记却上前弯腰捡起来,把螺丝钉上的灰擦干净,交给雷锋说:“留着,会有用处的”。

后来,雷锋到了鞍钢,当他被分配到洗煤车间当推土机手的时候,由于对现代化大生产的复杂过程不了解,就坦率地对车间主任说:“我是来炼钢的……开推土机和炼钢有什么关系?”车间主任解释说:“你刚来鞍钢,还不了解炼钢的复杂过程,让你开推土机就是为了炼钢啊!拿咱们洗煤车间来说吧,如果每天不把大量的煤炼成焦炭,炼铁厂的高炉能炼出铁来吗?如果不把炼焦厂生产的煤气输送到炼钢厂去,他们怎么能炼出钢来?大工业生产就像一架机器,每个工厂,每个车间,每个工种都是这部机器上的零件和螺丝钉,谁也离不了谁。你想想机器缺少了螺丝钉能行吗?”

雷锋把县委张书记的教诲,与车间主任的话联系起来,对“螺丝钉”的认识产生了升华,“螺丝钉”精神孕育而生。

精神论述

1960年1月12日

日记手稿日记手稿雷锋在日记中写道:“虽然是细小的螺丝钉,是个细微的小齿轮,然而如果缺了它,那整个的机器就无法运转了。莫说是缺了它,即使是一枚小螺丝钉没拧紧,一个小齿轮略有破损,也要使机器的运转发生故障的。再好的螺丝钉、再精密的齿轮,它若离开了机器这个整体,也不免要被当做废料,扔到废铁料仓库里去的。”

1962年4月17日

雷锋再次写道:“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螺丝钉的联结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才不会生锈,人的思想也是这样,要经常检查才不会出毛病。”

精神表述

螺丝钉精神是一个形象的比喻,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向雷锋学习话语体系表述为“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构成雷锋精神内涵之一。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螺丝钉精神)包含层次不同的内容。

其一、自觉地把个人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中,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其二、岗位没有高低大小之分,都是实现价值的平台。

其三、“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的工作态度。

其四、“工作向高标准看齐”精益求精。

其五、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一流业绩。[2]

相关事件

2018年9月28日,党中央领导视察辽宁期间,在抚顺雷锋纪念馆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学习雷锋精神,就是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在自己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