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阳曲傅先生事略》
年代:清代
作者:全祖望
体裁:散文
朱衣道人者,阳曲傅山先主也。初字青竹,寻改字青主,或别署曰公之它[2],亦曰石道人,又宇啬庐。家世以学行师表晋中[3]。先生六岁,啖黄精[4],不乐谷食,强之[5],乃复饭。少读书,上口数过,即成诵。顾任侠[6],见天下且丧乱,诸号为荐绅先生者[7],多腐恶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肯少与时媕婀[8]。
提学袁公继咸为巡按张孙振所诬[9],孙振故奄党也[10]。先生约其同学曾公良直等诣匦使[11],三上书论之[12],不得达,乃伏阙陈情[13]。时抚军吴公甡亦直袁[14],竟得雪,而先生以是名闻天下。马文忠公世奇为作传[15],以为裴瑜、魏劭复出[16]。已而曹公任在兵科[17],贻之书曰:“谏宫当言天下第一等事,以不负故人之期。”曹公瞿然[18],即疏劾首辅宜兴及骆锦衣养性[19],直声大震。
先生少长晋中,得其山川雄深之气,思以济世自见[20],而不屑为空言。于是蔡忠襄公抚晋[21],时寇已亟[22],讲学于三立书院,亦及军政、军器之属。先生往听之,曰:“迂哉,蔡公之言,非可以起而行者也[23]。”甲申[24],梦天帝赐之黄冠[25],乃衣朱衣[26],居上穴以养母。次年,袁公自九江羁于燕邸[27],以难中诗贻先生[28],曰:“晋士惟门下知我最深[29],盖棺不远,断不敢负知己,使异日羞称友生也[30]。”先生得书恸哭曰[31]:“公乎,吾亦安敢负公哉!”甲午[32],以连染遭刑戮[33],抗词不屈[34],绝粒九日[35],几死。门人有以奇计救之者,得免。然先生深自咤恨[36],以为不如速死之为愈[37],而其仰视天、俯画地者并未尝一日止[38]。凡如是者二十年。
天下大定[39],自是始以黄冠自放[40],稍稍出土穴与客接。然间有问学者,则告之曰:“老夫学庄列者也[41],于此间诸仁义事,实羞道之,即强言之,亦不工。”又雅不喜欧公以后之文[42],曰:“是所谓江南之文也[43]。”平定张际者[44],亦遗民也,以不谨得疾死。先生抚其尸哭之曰:“今世之醇酒妇人以求必死者,有几人哉!鸣呼,张生!是与沙场之痛等也。”又自叹曰:“弯强跃骏之骨[45],而以占毕朽之[46],是则埋吾血千年而碧不可灭者矣[47]!”或强以宋诸儒之学问[48],则曰 :“必不得已,否取同甫[49]。”
先生工书,自大小篆、隶以下[50],无不精。兼工画。尝自论其书曰:“弱冠学晋唐人楷法[51],皆不能肖,及得松雪、香山墨迹[52],爱其圆转流丽,稍临之,则遂乱真矣[53]。”已而乃愧之曰:“是如学正人君子者,每觉其觚棱难近[54];降与匪人游[55],不觉其日亲者。松雪何尝不学右军[56];而结果浅俗,至类驹王之无骨[57],心术坏而手随之也[58]。”于是复学颜太师[59]。因语人学书之法: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君子以为先生非止言书也。
先生既绝世事,而家传故有禁方[60],乃资以自活。其子曰眉,字寿髦,能养志[61]。每日樵于山中,置书担上,休担则取书读之。中州有吏部郎者[62],故名士,访先生。既见,问曰:“郎君安往[63]?”先生答曰:“少需之[64],且至矣。”俄而有负薪而归者,先生呼曰:“孺子,来前肃客[65]!”吏部颇惊。抵暮,先生令伴客寝,则与叙中州之文献[66],滔滔不置,吏部或不能尽答也。诘朝[67],谢先生曰:“吾甚惭于郎君。”先生故喜苦酒,自称老蘗禅[68],眉乃自称曰小蘗禅。或出游,眉与先生共挽车[69],暮宿逆旅[70],仍篝灯课读经、史、骚、选诸书[71]。诘旦,必成诵始行,否则予杖[72]。故先生之家学,大河以北,莫能窥其藩者[73]。尝批欧公《集古录》曰[74]:“吾今乃知此老真不读书也[75]。”
戊午[76],天子有大科之命[77],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以先生荐。时先生年七十有四,而眉以病先卒,固辞,有司不可。光生称疾,有司乃令役夫舁其床以行[78],二孙侍。既至京师三十里,以死拒,不入城。于是益都冯公首过之公[79],公卿毕至。先生卧床,不具迎送礼,蔚州魏公乃以其老病上闻[80],诏免试,许放还山[81]。时征士中报罢而年老者[82],恩赐以官。益都密请以先生与杜征君紫峰[83],虽皆未豫试[84],然人望也[85]。于是亦特加中书舍人以宠之[86]。益都乃诣先生曰:“思命出自格外,虽病,其为我强入一谢[87]。”先生不可。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88],遂称疾笃,乃使人舁以入。望见午门[89],泪涔涔下[90]。益都强掖之使谢[91],则仆于地。蔚州进曰:“止、止,是即谢矣。”次日遽归,大学上以下,皆出城送之。先生叹曰:“自今以还,其脱然无累哉[92]!”既而又曰:“使后世或妄以刘因辈贤我[93],且死不瞑目矣。”闻者咋舌[94]。及卒,以朱衣黄冠殓[95]。著述之仅传者,曰《霜红龛集》十二卷,眉之诗亦附焉。眉诗名《我诗集》,同邑人张君刻之宜兴。
先生尝走平定山中,为人视疾,失足堕崩崖,仆夫惊哭曰:“死矣!”先生旁皇四顾[96],见有风峪甚深[97],中通天光,一百二十六石柱林立,则高齐所书佛经也[98]。摩挲视之[99],终日而出,欣然忘食。盖其嗜奇如此。惟顾亭林之称先生曰[100]:“萧然物外,自得天机[101]。’予则以为是特先生晚年之踪迹[102],而尚非其真性所在。卓尔堪曰[103]:“青主盖时时怀翟义之志者[104]。”可谓知先生者矣。
吾友周君景柱守太原,以先生之行述请[105],乃作事略一篇致之,使上之史馆[106]。予固知无生之不以静修自屈者[107],其文当不为先生之所唾[108];但所惭者,未免为江南之文尔[109]。[1]
[1]傅先生:傅山(1607—1684),阳曲(今属山西)人,明遗民,别字、别号有二十多个。通经史诸子及佛道之学,工诗文、书画及金石篆刻,精医学,尤擅妇科。
[2]别署:另外署名,即别号。
[3]家世:即家庭几代人的状况。师表:表率,榜样。这里作动词用。晋中:指古晋国之地,山西省。
[4]啖(dàn):吃。黄精:一种草本植物,根茎为补药,古人认为久服能延年益寿。
[5]强(qiǎng)之:勉强他。
[6]顾:但是。
[7]荐绅:同“搢(jìn)绅”。搢,插;绅,大带。插笏板于绅,是官员的装束,因称上层人物为搢绅。
[8]媕婀(ān ē):曲意顺从,圆通处世。
[9]提学:官名。明初设儒学提举司,管理所属州县学校和教育行政。袁继咸:字季通,号临侯,江西宜春人,崇祯七年(1634)任山西提学佥事。巡按:官名。明朝于各省置巡按御史一人,负责纠察官吏。张孙振:时为山西巡按,因为请托袁继咸不遂,就诬陷袁贪赃,袁因而下狱。省里许多读书人到京替袁喊冤,山西巡抚吴甡向朝廷奏明真相,袁复官,张孙振谪戍。
[10]奄党:指以太监魏忠贤为首的集团。奄,同“阉”。
[11]诣:往,到。匦使:管接受章疏的官,指通政司的通政使。匦(guǐ),小箱子。原是唐朝设置以收受民间意见的。
[12]讼:申诉冤情。
[13]伏阙:跪在皇宫前。阙,皇宫前左右对立的高建筑物,代指皇宫、朝廷。陈情:陈述实情。
[14]抚军:即巡抚。吴甡(shēn):字鹿友,兴化(今属江苏)人。万历进士。崇祯七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直袁:认为袁有理。直。有理,正直。
[15]马世奇:字君常,江苏无锡人。崇祯进士。廉洁好义,李自成破北京,世奇自缢死。谥文忠。
[16]裴瑜、魏劭:皆东汉末年人。河东太守史弼拒绝权贵请托,遣宦官侯览诬陷,被逮入京,吏人莫敢近之,唯有裴瑜送史弼,以正义鼓励史弼。又有魏劭变卖家产,诈为家僮,贿赂侯览,使史弼得以减刑。
[17]曹公:指同学曹良直。兵科:明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掌规谏,补阙拾遗,稽查六部百司之事。
[18]瞿然:惊视的样子。
[19]首辅:首相,宰相。宜兴:指宜兴人周延儒,字玉绳,万历状元。崇祯十四年(1641)为中极殿大学士,同宰相职。崇祯十六年,曹良直疏劾周延儒十大罪状,皇帝令周自尽。骆养性:湖北嘉鱼人。掌锦衣卫事。清多尔衮入北京,骆养性降清。
[20]自见:表现自己。见,同“现”。
[21]蔡忠襄公:蔡懋德,字维立,江苏昆山人。万历进士,崇祯十四年任山西巡抚。十七年太原城被李自成攻陷,自缢死。谥忠襄。
[22]寇:指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亟(jí):急。
[23]起而行:坐着说话,站起来就可以行动,意思是重实际,不空谈。
[24]甲申:崇祯十七年(1644)。是年李自成破北京,清兵入关。
[25]黄冠:道士的冠,黄色。
[26]朱衣:道士服装。
[27]羁:拘系。燕邸:在北京的住所。燕,代指北京。崇祯十五年,袁继咸以江西湖广总督驻扎九江。清顺治二年,清兵南下。九江帅左良玉卒,众推其子梦庚为帅。梦庚引兵至湖口降清,袁继咸被俘获,押至北京,不屈被杀。
[28]难中:危难中,指囚禁。
[29]门下:弟子,学生。
[30]友生:旧时师长对门生自称的谦词。
[31]恸(tòng):大哭。
[32]甲午:清顺治十一年(1654)。
[33]连染:受到牵连。有人密告傅山现南明政权相通,因而被捕入狱。
[34]抗词:据理直言。
[35]绝粒:绝食。粒,谷粒。
[36]咤恨:愤怒,愤恨。
[37]愈:较好,胜过。
[38]仰视天、俯画地:原意是有所筹划的样子,此处表示极度的悲愤。
[39]天下大定:指南明势力被彻底消灭。
[40]自放:自己甘心放纵闲散。
[41]庄列:庄子与列子,先秦道家代表人物。
[42]雅:平素,向来。欧公:宋文学家欧阳修。
[43]江南之文:江南地区的文风向来有浮华不实的讥评。傅山《序西北之文》:“东南之文概主欧(阳修)、曾(巩),西北之文不欧曾。”
[44]平定:县名,今属山西。张际:字维遇,傅山友人。傅山有《书张维遇志状后》,肯定了张际不仕清朝,于酒色中求死的精神与战死沙场相同。
[45]弯强:拉强弓。跃骏:跨骏马。[46]占毕:读书。占,视;毕,简册。
[47]《庄子外物》载,周朝人苌弘遭谗害,死于蜀,蜀人收藏了他的血,三年而化为碧玉。这里表示雄心凝固,精诚永远不灭。
[48]宋诸儒:此指宋代理学家程颢、朱熹等人的学说,多讲性命天理,玄远不切实际。
[49]同甫:陈亮,字同甫,南宋永康(今属浙江)人。好谈兵法,注重事功,反对程朱理学的不切实际。
[50]大小篆:大篆是晚周时的字体。小篆是秦国通行的字体。此后陆续出现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体。
[51]弱冠:二十岁。弱,年轻。冠,行冠礼,表示成人。
[52]松雪:元赵孟睿,书法家。本是宋宗室,宋亡,在元朝任翰林学士承旨。香山:当作“香光”。明朝著名书法家董其昌,字玄宰,号香光。傅山《作学示儿孙》诗自注:“偶得赵子昂、香光诗墨迹,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
[53]乱真:真假难分,逼真。
[54]觚(gū)棱:原指宫殿上转角处的瓦脊,比喻为人方正有棱角。
[55]匪人:行为不正当的人。
[56]右军: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官至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57]驹王:梁任昉《述异记》载:徐国君主徐驹王生下来时有筋而无骨。此处用“无骨”形容书法笔画虚弱无力。
[58]心术坏:此指赵孟钤谠?
[59]颜太师: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字清臣,官至太子太师。
[60]禁方:治病的秘方。
[61]养志:培养不慕虚荣名利的志向。
[62]中州:泛指今河南一带地方。
[63]郎君:对别人儿子的敬称。
[64]少需:等一会。需,须,待。
[65]肃客:拜见客人。肃,手至地,如作揖。
[66]文献:指典籍与贤才。朱熹注《论语八佾》:“文,典籍也;献,贤才也。”
[67]诘朝:明晨。下文:“诘旦”亦同。
[68]老蘗(bò)禅:意思是修行吃苦的老和尚。蘗,一种落叶乔木,树皮味苦,可入药。
[69]挽车:拉着药车。《清史稿傅山传》:“山常卖药四言,与眉共挽一车,暮抵逆旅。”
[70]逆旅:旅店。[71]篝灯:置灯烛于笼中,以防风吹。课读: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阅读。骚:《楚辞》。选:《昭明文选》。经、史、骚、选是古代读书人的基础书籍。
[72]予杖:用棍子打。
[73]藩:藩篱,篱笆。喻门墙、边际。
[74]批:评点,批阅。《集古录》:欧阳修所著《集古录跋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研究石刻文字的专书。
[75]真不读书:清潘永因《宋稗类钞•博识》载宋代刘敞说:“好个欧九(欧阳修排行九),极有文章,可惜不甚读书。”
[76]戊午:康熙十七年(1678)。
[77]大科之命:康熙十七年,为了笼络明朝遗民,网罗当世宿学,诏命开博学鸿词科,让各省举荐有学问的名士赴京应试。
[78]舁(yú):抬。
[79]益都:县名,今属山东。冯公:冯博,字孔博,益都人。顺治进士,当时任文华殿大学士。
[80]蔚州:今河北省蔚县。魏公:魏象枢,字环极,蔚州人。顺治进士,当时任户部侍郎。上闻:上报皇帝。
[81]还山:称隐士回家。
[82]征士:旧称曾经皇帝征聘而不肯受职的隐士,又称“征君”。报罢:没有录取。
[83]请以:以……请。杜紫峰:杜越,字君异,号紫峰,河北容城人。明诸生,入清不仕,讲学以终。
[84]豫试:参加考试。
[85]人望:众人所仰望,指有名望的人。
[86]中书舍人:官名。属内阁中书科。
[87]其:表希望的语气词。
[88]百辈:上百人。辈,同类。说(shuì):劝说。
[89]午门:北京紫禁城正门。
[90]涔涔(cén):泪流不止的样子。
[91]掖:以手承腋下,搀扶。
[92]脱然:轻松、解脱的样子。其:表推测的语气词。
[93]刘因:字梦吉,号静修,元初河北容城人。元代至元年间被征召入朝,授右赞善大夫,不久即辞官回家。刘因毕竟是做了官的,所以傅山不愿意后人把他等同于刘因。
[94]咋舌:惊恐而不敢出声。
[95]殓:给死者穿衣服入棺。[96]旁皇:同“彷徨”,徘徊,逗留。
[97]风峪:通风的山洞。
[98]高齐:南北朝时北齐,其皇室姓高,故称“高齐”。
[99]摩挲(suō):用手抚摸。
[100]顾亭林:即顾炎武,号亭林。
[101]萧然:清静闲散貌。天机:纯洁的本性。这句话出自顾炎武《亭林文集广师》。
[102]特:只是。
[103]卓尔堪:字子立,自号宝香山人,清初诗人。有《近青堂集》。
[104]翟(zhái)义:汉朝人。王莽称帝时,翟义为东郡太守,起兵讨莽,兵败而死。这句话见于卓尔堪《明末四百家遗民诗》中的傅青主小传。
[105]行述:也称“行状”,述说死者家世、生卒年以及一生事迹的文章,供写史或写墓志的人参考。
[106]史馆:国史馆,属翰林院。
[107]静修:刘因。自屈:委屈自己。这句话非常婉转,意谓傅山决不降清仕清的气节我已充分了解。
[108]唾:吐口水,表示极端鄙视。
[109]这句是谦逊之辞,意谓这篇文章内容单薄,不足以表现傅山的一生。[1]
事略,传记文的一种体裁,记述某人一生中值得流传的事迹,具有史料价值。全祖望应太原府知府周景柱之托写此文,不愧为史学大家的手笔。本文按时间顺序来记叙,歌颂傅山任侠敢言、胸怀大志不喜空谈、坚苦持节不仕清朝的品格,同时又间插记叙傅山的学识、书法、家教等,而这几方面也处处与品格气节紧密关联,使得行文有变化起伏,加上所选事迹无论巨细都真实感人,所以此篇篇幅较长的文字读起来生动自然,毫无累赘之感。[1]
全祖望(1705~1755) 清代学者、文学家。字绍衣,号谢山,学者尊称为谢山先生。鄞州(今浙江宁波)人。雍正七年(1729)贡生,三年后中举。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同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次年即返里,后未出仕,专事著述。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撰《鲒埼亭集》38卷,《外编》50卷,《诗集》10卷。另有《汉书地理志稽疑》6卷,辑补《宋元学案》100卷,《全校水经注》40卷并补附4卷。[2]
作品原文、作品注释资料来源作者简介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