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良科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9月1日)
平装: 224页
[1]
开本: 16
ISBN: 9787802572645
条形码: 9787802572645
商品尺寸: 23.2 x 16.4 x 1.6 cm
商品重量: 322 g
ASIN: B005LTU366
此书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耗尽心力,走访、踏勘、考察并举,在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写成本书。
深入全面阐释了人生大智慧,为人们提供一种健康积极的人生心态、一种正确的处世哲学、一种走向幸福与成功的方法,教会读者把握平衡。
有许多著作出版有年,有口碑,仍作了修订,难能可贵。还有的书是这次新出版的,我注意到有些选题其研究的内容,不少曾写过单篇文章,有学术积累。
第一章 榜样的力量
蔡元培之母:做孩子成长的楷模
茅盾之母:是慈母,更是榜样
曾宪梓之母:用行动感染孩子
林则徐之父:启蒙重在示范
桥本龙太郎之父:传承坚韧的意志
撒切尔夫人之父:潜移默化,不教之教
第二章 读懂孩子的天赋
达尔文之母: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雨果之母:细心观察孩子的兴趣
傅聪之父:寻找孩子天赋的闪光点
比尔盖茨之父: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第三章 善待“坏孩子”
爱迪生之母:对待“问题”需耐心
昂尼斯之父:包容爱“闯祸”的孩子
贝利之父:“野孩子”需要引导
第四章 “笨小孩”更需要父母的赏识
爱迪生之母:相信自己的儿子
爱因斯坦之母:给孩子足够的自信
卡尔·威特之父:赏识教育
查尔斯·哈德·汤斯之父:鼓励,给孩子的勇气
叶至善之父:帮孩子放下包袱
韦尔奇之母:要敢于面对现实
第五章 给孩子自由宽松的成长空间
歌德之母:让孩子自己给故事想个结局
蔡志忠之父:尊重孩子的选择
史蒂夫·福布斯之父:沟通,成为孩子真正的朋友
安徒生之父:营造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
第六章 成长杜绝依赖
默多克之母:铁石心肠的“试验”
伊雷娜之母: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
戴维-布瑞纳之父:让孩子自己去闯荡
巴普洛夫之父:给孩子一双勤劳的双手
董建华之父:富门寒教,着眼未来
洛克菲勒之父:自己挣零花钱
第七章 赋予孩子健全的品格
华盛顿之父:赞扬孩子的诚实
李燕之父:要从艺先做人
梁凤仪之父:鼓励孩子敢说敢做
宋庆龄之父:培养坚强的意志
里根之父:告诉孩子什么叫责任
富兰克林之父:做错了,就要勇于承担责任
第八章 好心态,好未来
林肯之母:成就大业,在乎一心
艾森豪威尔之母:打好你手中的臭牌
野口英世之母:自己要瞧得起自己
卡耐基之母:永远要有一颗坚定的心
李·亚科卡之父:愈挫愈勇,保持乐观
《父母亲影响力》: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成为优秀的人。幼时的耳濡目染,能够让孩子一生受用不尽。
说到教育,估计每个父母都有一大箩筐的话要说。教育贵,教育难,教育不得法……那么,教育真的有这么难吗?是不是我们走入了什么误区?
有一位农民父亲,大字不识几个,却把他的两个孩子都培养成了大学生——女儿考上了成都的一所外国语大学,儿子考上了北京的一所理工大学。每当说起两个孩子的教育时,他总是显得兴致勃勃。很显然,他也为自己的成就而自豪。当人们问他是如何教育孩子时,他总是笑着说:“我的办法跟别人不一样,不是我教孩子,而是让孩子教我。”
这位朴实的农民父亲说:“我小时候家里穷,供不起我读书,要指望我教孩子,那只能是笑话,但如果不管他们,由着他们瞎混,我又不甘心。想来想去,就想了一个办法——等他们上学读书的时候,我就跟着他们一起学。他们每天从学校回来,我都让他们把老师当天讲的跟我讲一遍,然后他们在那里做作业,我也在旁边做作业,我弄不懂的就找他们问,他们弄不懂的就找老师问。这样他们又当学生又当老师,学习的劲头不知有多大,哪怕别人家的孩子在外面玩得热火朝天,他们也不动心。他们的考试成绩慢慢的就到了全班第一名,甚至全年级第一名……”
看到这里,我们会发现,原来教育可以这么简单——不需要高花费,不需要高学历,不需要进名校,更不需要在周末疲于奔命地陪孩子各处补习。父母只需要给孩子树立一个爱学习的榜样,给孩子一个学习的氛围。关键是,你自身必须是一个善于运用影响力的父母,就像这位平凡的农民一样,重视自己榜样的力量。就如马克思说的那样:“你可以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可最好的方式还是你的行动。”这种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要比语言有力得多。
家庭教育并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方式和方法,它实际上就存在于日常的点滴生活中,通过父母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深入孩子的内心。因此,可以说父母给孩子的教育就是他们带给孩子的影响——好的影响,坏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一生的,因此,父母万万不可舍本逐末,忽视了自己本身的影响对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不一样的,它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给孩子的成长注入动力、活力和空间。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为孩子树立一个可以模仿的榜样。就像前面那个农民父亲一样,自己每天晚上不顾劳累,坚持学习,无形中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
为了给广大父母提供更多、更好、更具有借鉴意义的家庭教育故事,我们在《父亲影响力》和《母亲影响力》这两本颇受读者欢迎的图书的基础上进行了合并修订,编写了这本保留原版精华,摒弃原版书中一些生硬说教理论的《父母亲影响力》。本书通过对近50位名人的成长经历进行研究,归纳总结经典的家教理念。一个个生动、真实的“亲子”故事,让读者看见了名人的孩童时期,仿佛他们也和我们的孩子一样淘气、顽皮,胆小怯懦,甚至有某种缺陷;看到他们的家庭也和我们的家庭类似,或贫穷,或普通;也能看到他们的父母也像我们一样,为生计忙碌,为家庭奔波,并没有什么显赫的地位。但是,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父母们却通过自己在生活中的点滴言行来影响孩子,直至让他们成为出色的人。他们的最终成就也让我们看到:成功的家庭教育并不是把孩子盲目地送到这个班、那个班,而是重视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重视自身对孩子的影响;他们的成就也再次验证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并且是孩子的终身老师,是影响最深远的老师。家庭教育并不是急功近利的教育,而是要给孩子人生真正需要的东西:好的心态,坚定的信念,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适应社会的头脑……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并不是要明确地告诉家长怎样教育孩子,怎样改变孩子,而是要告诉家长,该改变的是父母自己,包括教育理念(从急功近利,到长远发展)、教育方式(不是具体方法,而是身体力行)、教育思维(不要依赖学校,不要埋怨体制,要自己担当起教育、影响孩子的重任)从而让父母们认识到家庭中存在着一种无所不在、能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那就是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本书还想告诉父母们一个道理,那就是“教”是教不出优秀的孩子的,因为教只能教一时、一事,再有耐心的父母也不可能教孩子一生、一世。真正优秀的孩子,是受身边人的影响而自我造就的,因为这种影响激发了他们内在的天赋和活力,是一生受用不尽的。
最后,笔者希望本书能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帮助父母认识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自身的影响力,二是让孩子们从内心里认可父母,从而为有这样的父母而感到幸运、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