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罗鳄(3)暹罗是泰国的旧称,因此它也叫泰国鳄。这些鳄鱼就是从泰国引进的。
暹罗鳄幼体暹罗鳄体长3~4米。成体吻部宽,喉部鳞甲横排。前颌齿4,上颌齿13~14,颌齿15,齿总数64~66。幼体金褐色,尾部有黑色条纹。
暹罗鳄属中型鳄,成体最长可达400厘米,常见成体长250-300厘米,孵出雏鳄长越25厘米。体长3-4米。成体吻部宽,喉部鳞甲横排。前颌齿4,上颌齿13-14,颌齿15,齿总数64-66。幼体金褐色,尾部有黑色条纹。
吻中等长,稍凹,长度约为吻基宽度的1.5-1.6倍。两眼眶前端有一对短的尖锐的棱嵴,额上介于两眼眶之间有一明显的眶间纵骨嵴,鳞骨突出成一高嵴。口闭合时第四下颌齿嵌入上颌的一个外刻痕内,该齿外露。下颌骨联合延伸到第四或第五齿水平面。所有齿均植入牙床上分离的窝内。齿式:5+13-14/15。
暹罗鳄(3)前肢指基部有微蹼。后枕鳞由4块稍大的鳞片组成,排成一横排,左右对称,鳞片彼此分开。项鳞6块排列成群,中间4块排成一正方形,正方形外侧各附1鳞,项鳞与后枕鳞及背鳞彼此分开,距离较大。背鳞16-18横排,每排6鳞,背鳞被限制在背中部,不伸向体侧。体侧每边有2纵列稍大且略突起的鳞片。腹领由稍扩大的鳞排成一横排。腹鳞有皮肤感官,30-34横排。尾背有双列鬣鳞19-20对,单列鬣鳞17-19个。尾下鳞环列,泄殖腔孔周围为许多小鳞所环绕,后缘与小磷插入较大的环状尾下鳞之间,向后延伸5-7圈,因此,看上去泄殖腔孔后缘有一条细线向尾后延伸,这一特征是暹罗鳄的鉴别特征。
上体呈暗橄榄绿色或浅棕绿色,带有黑色斑点,尾和背上有暗横带斑,腹部呈白色或淡黄白色。[1]
暹罗鳄(3)主要以鱼类为食,也吃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小型哺乳动物。
栖息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沼泽地、河流保护地段中水流缓慢的区域、湖泊等淡水水域,以及咸淡水水域等。
在现存的二十一种鳄鱼中,只有两种是“吃人不吐骨头”的著名的食人鳄,一种是湾鳄,一种是尼罗鳄。
分布范围暹罗鳄野外分布于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
暹罗鳄幼年(4)每年4-5月繁殖,雄性以身躯压在雌性背上,前肢抓紧雌鳄不放,用尾绕着雌性后段,进行交配,持续数小时之久。
雌鳄在交配后两个月开始寻找产卵的地方。它们产卵每年都回到同一个巢穴,这种产卵的“家”是它们最初就看好的,有时,它难免受到破坏,因此,要么另觅新“家”,要么得多花精力修补一下。雌鳄必须动用口中的腮腺发出的气味来标明所选择的这个地点,一般说来,鳄的气味也即是它们的身份证明。
雌性利用堆筑腐草作为巢穴,在巢中产卵20-50枚,孵化期约80天。有着一身粗糙厚皮的鳄其实也很精细,在小鳄出壳很费劲时,雌鳄便把蛋拾起来,放在牙齿间轻轻滚动,而且用的力要恰到好处,既要使蛋壳破裂开来,又不能伤害到小鳄。10岁左右达到性成熟。
暹罗鳄鱼皮革在国际上有很高的声誉,皮张越大价值越高。
暹罗鳄
暹罗鳄在1992年被国际上认定野外种群已灭绝,但此后专家又进行了一些调查,发现在泰国的Pang Sida国家公园和Ang Lue Nai野生动物保护区内还残存少数个体,生活在勉强可供栖息的小范围内。柬埔寨在远离城镇、人迹罕至的沼泽地,尚有14个地点有暹罗鳄分布,而在有人群活动的原分布区内都已灭绝。在湄公河上游的洞里萨湖(Tonle Sap)周围的洪泛森林地带和Sen河上游的Preach Vicinity沼泽地,有较集中的种群。野生暹罗鳄估计的数量差异颇大,从30-300条到1000-4000条。1994年专家在老挝调查了20个点,其中5个点有较大种群,7个点可能已完全灭绝,其他点上的种群数量则很少,老挝的暹罗鳄主要栖息地在沿湄公河的一些沼泽地。
暹罗鳄(3) 在越南南方,暹罗鳄曾广泛分布于许多河、湖和沼泽地,但由于大量开垦农业用地、爆炸坑道、发掘矿山及过分猎取,越南的暹罗鳄种群已大为缩减,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和沙巴的暹罗鳄也极其罕见或已灭绝。原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婆罗洲、爪哇的暹罗鳄,现也都已灭绝。整体上看,暹罗鳄在大部分地区的野生种已灭绝。其自然种群成隔离状态批,主要残存于柬埔寨和老挝境内的湄公河盆地等地。
暹罗鳄(3)由于未能很好执行CITES的规定,泰国于1991年受到国际制裁,之后泰国致力于野生鳄种群的恢复工作,成立了鳄管理协会和两栖爬行贸易商协会,泰国政府和两个协会现正大力发展鳄类的饲养和野生鳄的保护工作,其他东南亚国家也有类似行动。[2]
暹罗鳄(3)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AppendixI
IUCN Red List濒危物种红皮书:严重濒危
野外估计数量为低于5,000
概要:除了柬埔寨在大多数国家灭绝或几近灭绝,虽然危险程度很高。[2]
暹罗鳄一般不会对人类构成危害,但当它们认为自己受到袭击时,也会攻击人类,泰国甚至有人被咬掉了脚。
成年暹罗鳄2012年8月21日,北京市水生野生动物救治中心工作人员接到北京市朝阳区蓝色港湾物业管理人员电话,称其在小区公共水池发现鳄鱼,救治中心工作人员很快赶到,经确认,物业管理人员发现的动物竟然是国际公约附录Ⅱ中的保护动物——暹罗鳄。这只暹罗鳄体长0.4米,体重2.4公斤,已经具备相当强的攻击能力,如因为饥饿攻击附近玩耍的儿童将造成极其严重后果。救治中心工作人员提醒广大水生动物爱好者,发现饲养的动物出现问题或不适合继续养殖,不要将其遗弃,请及时与动物保护单位联系,避免其发生不必要的死亡或给市民造成危害。[3]
鳄鱼被发现的地点位于蓝色港湾国际商区与二十一世纪大厦之间的亮马河畔,属朝阳公园辖区。一名保安介绍,7月下旬的一天上午,他的同事在巡逻时,发现草丛中有动静,后来发现是一条小鳄鱼。同伴们用网兜将鳄鱼捉住,并打电话给北京市水生野生动物救治中心。救护人员赶到后确认,小鳄鱼是濒危保护动物暹罗鳄。
这条暹罗鳄事后被带回救治中心养殖,目前各方面状况良好。救治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条鳄鱼被发现时体长0.4米,体重2.4公斤,已经长出牙齿,具备相当强的攻击能力,如发现不及时很可能对人群造成危害。经专家分析,该暹罗鳄年龄不足一岁,应是被作为宠物养殖,最终被主人放生或遗弃。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