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七藤三七为多年生宿根稍带木质的缠绕藤本,光滑无毛。一年的新梢可长达4~5m以上,茎圆形,嫩茎绿色,老熟茎变成棕褐色,叶互生,肉质肥厚,叶片心脏形,光滑无毛,有短柄。叶腋均能长出瘤状株芽,植株基部簇生肉质根茎,常隆起裸露地面。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单一或疏生2~4个分枝,花序轴长10~30(~50)cm,花数十朵至200余朵;花梗长2~4mm,基部有一披针形、先端锐尖的苞叶;花基合生呈杯状的苞片2,其上有与其交互对生的宽卵形或椭圆形小苞片2枚,较花被片短;花被片卵形或椭圆形,长约3mm,宽约2mm,白色;雄蕊比花被长,花丝基部宽而略联合,在蕾中时外折;子房近球形,上位,花柱上部3裂,柱头乳头状。花芳香,开后变黑褐色,久不脱落。花虽两性,但通常不孕。果未见。花期6、7月起可开放半年。生长适温为20~30℃,耐寒力较强,可忍耐0℃的低温。
藤三七适应性广,性喜湿润,耐旱、耐湿,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根系多分布在10厘米以内的土层。它的生命力旺盛,叶片即使在2个月内不采摘,下部叶片也不黄化,而且叶片越来越大。根块及根系好气性较强,在茎蔓分枝处易生出株芽、不定根,因此,藤三七适合生长的温度为25—32℃,生产实践表明,在水分充足、有遮光的条件下,植株能顺利越夏,选择遮光率为45%左右的遮阴棚最适合生长。 藤三七栽培成活率高,容易管理。具有高抗病虫害的优点,在温室栽培管理得当的情况下,不用施打任何农药,是一种天然绿色保健食品,值得大力推广种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健意识的日益增强,藤三七这种绿色保健蔬菜将会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
原产自巴西。
川七,又名洋藤三七、落葵、藤子三七等,属落葵科落葵属多年蔓生植物,原产于巴西,在我国江西、云南、四川、湖北等很多地区都有栽培,它最大特点是药食兼用,营养保健,它的叶片、嫩梢、珠芽,根部块茎都能食用,可以说浑身是宝。据报道:藤三七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尤以胡萝卜素含量较高,每100g成长叶片中含蛋白质1.85g、脂肪0.17g克、总酸0.10g、粗纤维0.41g、干物质5.2g、还原糖0.44g、维生素C6.9mg、氨基酸总量1.64g、铁1.05 mg、钙158.87 mg、锌0.56 mg等。 同时经常食用具有滋补肾脏、壮腰膝、消散瘀、活血、健胃保肝等保健功效。非常适合男人食用,所以被许多人称为“男人菜”。并且食用方法简单,有涮火锅、炒食、做汤、凉拌等多种方法,口感滑润,非常适合普通家庭日常食用。[1]
川七是属于藤本植物,它可以开花,花色为白色带有一点点绿色的花,而它的叶形是属于饱和状但倒心型的叶子,而叶子的侧脉不明显,且叶缘没有;刻痕。此外在中药上川七,性微温,味甘微苦。有化瘀止血的作用,且药理研究也证实它能缩短凝血时间,降低毛细血管的通血性,故可治疗人体内外各种出血症。至于在俗名上一般所称的『川七』应是『火炭母草』或『虎杖』。
病害
褐斑病:被害叶片上病斑近圆形,边缘近紫红色,边界清晰,易穿孔,严重时病斑密布,不能食用。防治方法:①适当密植,注意通风,控制浇水量;②喷施植宝素7500倍液,促使植株早生快发;③发病初期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速克灵2000倍液。
蛇眼病:主要危害叶片,造成叶片穿孔,发病时间较长,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需要及时防治。主要防治措施是搞好田间培管,合理密植,覆盖遮阳网,及时浇水保持田间湿润,多施腐熟的有机肥,少施氮肥。在发病初期及时用斑即脱等药剂进行防治。
虫害
主要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可用80%敌敌畏乳油、20%灭扫利乳油等防治。用生物肥皂100倍液或5%天然除虫菊酯1000倍液等生物农药喷雾可防治斜纹夜蛾。
金荞麦名见《植物名实图考》,误冠以“赤地利”之名。吴其濬曰:“江西、湖南通呼为天荞麦,亦曰金荞麦。茎柔披靡,不缠绕,茎赤叶青,花叶俱如荞麦,其根赭硬......"观其附图与现时药用金荞麦一致。
《草本从新》和《本草纲目拾遗》载有“开金锁”。《草本从新》栽:“产江浙,叶如萆薢,高三四尺,根如首乌而无棱,肉白色而无纹,略似菝葜而无刺,”亦即指此而言。
本品看来并非是《唐草本》的“赤地利”,因《唐草本》、《图经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都载赤地利是蔓生,而且《证类本草》“华州赤地利”的附图也显然和金荞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