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浙江省汽车学校、浙江省金华公路学校合并组建浙江省公路学校。
1958年,杭州区局汽车驾驶学校创建。
1959年,杭州区局汽车驾驶学校更名为浙江省汽车学校。
校园风景(15)
1958年,浙江省金华公路学校创建。
1958年,浙江省航务学校创建。
1959年,浙江省航务学校更名为浙江省宁波航务学校。
1963年,浙江省公路学校、浙江省宁波航务学校合并组建浙江省交通学校。
1978年,浙江航运技校创建。
1994年,浙江航运技校并入浙江省交通学校。
1982年,浙江省交通干部学校创建。
1978年,金华市交通技工学校创建。
1999年,杭州钢铁厂职工大学、浙江省交通学校、浙江省交通干部学校、金华市交通技工学校合并升格为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10年,学校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2012年9月21日,学校通过了“浙江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验收。
2019年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4];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三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B档)。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交流活动师资概况
截至2022年1月11日,学校有教职员工650余人,副高及以上职称教职工178名,硕士及以上学位教职工421名。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1名,全国交通青年科技英才2名,全国交通技术能手4名,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名师3名;交通运输部“吴福—振华交通教育优秀教师奖”4名;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1名,浙江省优秀教师5名,浙江省教学名师2名,浙江省交通运输系统教学名师3名,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5名,浙江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24名。专任教师中,高水平双师教师比例达91.87%。[5]
杰出人才
二级教授:王怡民、季永青
教授:姚钟华、楼惠群、张征文、赵伟、杨仲元、刘美灵、朱福根、王建林、陈文华、孙秋高
副教授:窦慧丽、周志国、叶志斌、张乐飞、马兆丰、戎成、虞小燕、朱永强
研究院:屠群峰、田浩
全国交通技术能手:詹远武、王征
高级经济师:曹晓春
正高级工程师:徐爱军、孙章校、徐沛宁、陈菊根、迟凤霞、徐建红[5]
截至2020年5月,学校开设8个二级学院,开办40个全日制高职专业。
二级学院 | 专业名称 | 学制 |
路桥学院 |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 3年 |
市政工程技术 | 3年 | |
工程造价 | 3年 | |
铁道工程技术 | 3年 | |
汽车学院 |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 | 3年 |
汽车营销与服务 | 3年 | |
市场营销 | 3年 | |
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 | 3年 | |
海运学院 | 航海技术 | 3年 |
轮机工程技术 | 3年 | |
船舶工程技术 | 3年 | |
港口与航运管理 | 3年 | |
国际邮轮乘务管理 | 3年 | |
旅游管理 | 3年 | |
智能控制技术 | 3年 | |
航空学院 |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 | 3年 |
通用航空器维修 | 3年 | |
无人机应用技术 | 3年 | |
空中乘务 | 3年 | |
民航运输 | 3年 | |
轨道交通学院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 3年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 | 3年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3年 | |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 3年 | |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 | 3年 | |
智慧交通学院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3年 |
通信技术 | 3年 | |
计算机信息管理 | 3年 | |
物联网应用技术 | 3年 | |
移动通信技术 | 3年 | |
运输管理学院 | 物流管理 | 3年 |
商务英语 | 3年 | |
人力资源管理 | 3年 | |
邮政通信管理 | 3年 | |
人文学院 | ------- | ---- |
二级学院 | 专业名称 | 学制 |
路桥学院 |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 3年 |
市政工程技术 | 3年 | |
工程造价 | 3年 | |
铁道工程技术 | 3年 | |
汽车学院 |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 | 3年 |
汽车营销与服务 | 3年 | |
市场营销 | 3年 | |
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 | 3年 | |
海运学院 | 航海技术 | 3年 |
轮机工程技术 | 3年 | |
船舶工程技术 | 3年 | |
港口与航运管理 | 3年 | |
国际邮轮乘务管理 | 3年 | |
旅游管理 | 3年 | |
智能控制技术 | 3年 | |
航空学院 |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 | 3年 |
通用航空器维修 | 3年 | |
无人机应用技术 | 3年 | |
空中乘务 | 3年 | |
民航运输 | 3年 | |
轨道交通学院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 3年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 | 3年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3年 | |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 3年 | |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 | 3年 | |
智慧交通学院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3年 |
通信技术 | 3年 | |
计算机信息管理 | 3年 | |
物联网应用技术 | 3年 | |
移动通信技术 | 3年 | |
运输管理学院 | 物流管理 | 3年 |
商务英语 | 3年 | |
人力资源管理 | 3年 | |
邮政通信管理 | 3年 | |
人文学院 | ------- | ---- |
学校活动截至2020年5月,学校拥有国家级示范专业点4个、国家级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9个、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专业4个、省级优势和特色专业12个、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大类示范专业点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浙江省级精品课程22门,有国家级生产型实训基地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实训基地5个。[6]
国家级示范专业点: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轮机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航海技术[6]
国家级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市政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通信技术、航海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物流管理、轮机工程技术、国际邮轮乘务管理[6]
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B档):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18)省级优势和特色专业:市政工程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通信技术、航海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物流管理、轮机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飞机机电设备维修、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6]
国家级精品课程:测量技术、通信线路工程与施工、航运管理实务、汽车发动机检修、运输管理实务
省级精品课程:航海学、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仓储管理实务、公路勘测技术、通信工程概预算、中小企业网络组建与管理、路基路面养护技术、制冷与空调技术、采购管理实务、船舶管理、汽车营销技术、航海技术英语、汽车维修业务接待、集装箱运输实务、航海英语、船舶文化、大学英语视听说、精通急救、轨道交通车辆电气控制、航空服务、跨境电子商务操作
国家级生产型实训基地:信息通信技术实训基地、汽车技术服务综合实训基地、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交通工程建设与管理专业群生产性实训基地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航运技术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汽车技术与服务专业群“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编粱木拱桥营造技艺大师工作室
省级实训基地:道路桥梁工程检测生产性实训基地、汽车技术服务综合实训基地、航运技术虚拟仿真实训中心、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信息通信技术实训基地[6]
截至2019年5月,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序号 | 成果名称 | 完成人 | 奖项 |
1 | 基于古桥文化传承的路桥类专业群“德技并修”育人机制创新与实践 | 陈凯、张征文、陈小鹏、赵伟、贾佳、吴颖峰、严洪广、汪建强 | 2018年度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2 | 基于国际化校企合作的高职汽车专业“双主体、多元化”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 马林才、刘美灵、刘大学、朱福根、陈文华、吴志军 | 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3 | 创建以行业领军企业为主体的校企联盟汽修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 王永清、李怡民、王怡民、刘建平、魏荣庆、姚芾、李新宇、栾航乾、张京华、田阿丽、悦中原、齐忠志 | 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4 | 以国际海员适任能力为标准的高职航海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季永青、戴耀存、李德雄、胡适军、卢恒荣、屠群峰、柴勤芳、徐光晓、解超 | 2009年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5 | 毕业综合实践分类指导全程动态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 王建军、符宁平、董邑宁、徐金寿、梁曦、徐炳炎、金湖庭、余剑敏、朱程、王俊萍 | 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6 | 用“数据说话”,促进浙江省高职教育内涵建设与管理决策水平的提升 | 李贤政、黄柏江、屠群峰、王成方、郑雁、林娟、高越明、丁明军、朱晓峰、韩继红、毕蓉、张达明、邹立人、郑卫东 | 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7 | 以国际海员适任能力为标准的高职航海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季永青、戴耀存、李德雄、胡适军、卢恒荣、屠群峰、柴勤芳、徐光晓、解超 | 2009浙江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8 | 基于国际化校企合作的高职汽车专业“双主体、多元化”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 马林才、刘美灵、刘大学、朱福根、陈文华、吴志军 | 2016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9 | 交通类高职校企政合作育人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金仲秋、徐汇、柴勤芳、兰杏芳、胡忠海、程涛、马小梅 | 2014年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10 | 基于“工作任务驱动”的《测量技术》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金仲秋、陈凯、王建林、张乐飞、徐忠阳 | 2009年浙江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11 | 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信息化共享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 | 王彤、欧阳伟、于国锋、朱芳芳、张美娜、顾威、唐杰军、陈小雄、刘志、晏杉、秦溱、张征文、盛湧、彭富强、满洪高、刘正发、姚青梅、胡拔香 | 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12 | 基于“三体一网”平台的交通类高职校企政合作育人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王怡民、徐汇、柴勤芳、兰杏芳、胡忠海、程涛、邱海轮 | 2014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13 | 基于信息化的航海技术专业递进式实训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柴勤芳、方诚、陈兴伟、季永青、任松涛、柴旭涛 | 2016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序号 | 成果名称 | 完成人 | 奖项 |
1 | 基于古桥文化传承的路桥类专业群“德技并修”育人机制创新与实践 | 陈凯、张征文、陈小鹏、赵伟、贾佳、吴颖峰、严洪广、汪建强 | 2018年度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2 | 基于国际化校企合作的高职汽车专业“双主体、多元化”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 马林才、刘美灵、刘大学、朱福根、陈文华、吴志军 | 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3 | 创建以行业领军企业为主体的校企联盟汽修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 王永清、李怡民、王怡民、刘建平、魏荣庆、姚芾、李新宇、栾航乾、张京华、田阿丽、悦中原、齐忠志 | 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4 | 以国际海员适任能力为标准的高职航海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季永青、戴耀存、李德雄、胡适军、卢恒荣、屠群峰、柴勤芳、徐光晓、解超 | 2009年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5 | 毕业综合实践分类指导全程动态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 王建军、符宁平、董邑宁、徐金寿、梁曦、徐炳炎、金湖庭、余剑敏、朱程、王俊萍 | 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6 | 用“数据说话”,促进浙江省高职教育内涵建设与管理决策水平的提升 | 李贤政、黄柏江、屠群峰、王成方、郑雁、林娟、高越明、丁明军、朱晓峰、韩继红、毕蓉、张达明、邹立人、郑卫东 | 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7 | 以国际海员适任能力为标准的高职航海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季永青、戴耀存、李德雄、胡适军、卢恒荣、屠群峰、柴勤芳、徐光晓、解超 | 2009浙江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8 | 基于国际化校企合作的高职汽车专业“双主体、多元化”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 马林才、刘美灵、刘大学、朱福根、陈文华、吴志军 | 2016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9 | 交通类高职校企政合作育人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金仲秋、徐汇、柴勤芳、兰杏芳、胡忠海、程涛、马小梅 | 2014年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10 | 基于“工作任务驱动”的《测量技术》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金仲秋、陈凯、王建林、张乐飞、徐忠阳 | 2009年浙江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11 | 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信息化共享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 | 王彤、欧阳伟、于国锋、朱芳芳、张美娜、顾威、唐杰军、陈小雄、刘志、晏杉、秦溱、张征文、盛湧、彭富强、满洪高、刘正发、姚青梅、胡拔香 | 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12 | 基于“三体一网”平台的交通类高职校企政合作育人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王怡民、徐汇、柴勤芳、兰杏芳、胡忠海、程涛、邱海轮 | 2014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13 | 基于信息化的航海技术专业递进式实训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柴勤芳、方诚、陈兴伟、季永青、任松涛、柴旭涛 | 2016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截至2020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研究机构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科研创新团队10个。
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公路水运钢结构桥梁协同创新中心、长大桥梁安全运营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6]
省级研究机构: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
省级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道桥检测与养护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7]
科研创新团队: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团队、安全顾问团队、桥梁维护与安全技术创新团队、智能交通室研发团队、道桥工程材料研究与检测团队、交通软科学研究团队、国家物流信息平台软件研发团队、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专项竞赛团队
学校军训截至2020年5月,学校近五年承接桥梁检测、通航评估、政策决策咨询等研究和技术服务项目700余项,获厅局级以上科研立项175项,制定行业标准10余项,累计科研技术服务到款总额4.54亿元,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等各类奖项16项。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季刊)创刊于2000年,是由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文理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交通工程、航海技术、汽车工程、轮机工程、信息工程、管理学、基础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
励志力行
释义:励志,源自南朝谢灵运《述祖德诗》“惠物辞所赏,励志故绝人”。“励”是“厉”的假借、有磨炼之意。励志就是要时常磨炼自己的心志,她包蕴着志存高远、吃苦耐劳的精神实质。力行,源自杨倞对荀子《劝学》篇“真积力久则入”的注释,“力,力行也,诚积力久,则能入于学也。”这是对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提炼。它蕴含了求真务实、持之以恒的治学精神。
《交院之歌》
严洪广词
詹丹妮曲
运河流远,良渚曙光,悠悠千年盛世传春风。
大学之道,明德至善,耕书勤业自强永思源。
继承传统,开创未来,汗水铸起理想家园。
放飞梦想,收获希望,肩负重任立志为国。
交通跨越贡献青春,共济远航同创辉煌,我们意气风发,我们厚积薄发,励志力行求是进取永向前,励志力行求是进取永向前D.C永向前。
释义:
1、利用学院的中文拼音字母“J”“Y”为基本元素,吸取良渚文化鱼纹、云纹、
校徽玉综边纹的理念,通过形象组合,产生动感和内涵。体现“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种拼搏的精神。
2、字型由三个相似的图形组成,图形以“J”字为设计起点,通过组织融合形成一个浪和浪花,反映学院在时代的大潮中的蓬勃发展,体现学院站在时代的浪尖和时代弄潮儿,并有无数的闪光点,寓意学院在新世纪的新变化。浪花代表激情和力量,体现学院“励志力行”的校训。
3、图形上的点和“J”“j”组合向下看形似一个人在专注于看书,代表学院的学生在认真学习,向上的图形形似三个人在一起向上奔跑,代表学院的教育事业在向前奔跑。
4、图形由三组而成,又似三个人,代表了“三人行,必有我师”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做事原则。
5、标志图形似一个拳头,代表力量和团结的精神。图形上的一点,寓意早上的太阳,代表学院蒸蒸日上的教育事业。
6、标志下面的弧线,代表的是一条路,弧线向上,和浪花并行,这表示学院的教学之路无止境和学院的教育事业具有许多亮点。
7、外形采用“双圆”图形,这样的造型适合正规场合的使用,取中间单体部分图形可以使用到学院各个不同的场合,整个标志充满现代设计理念。
8、标志正面的1958年,代表学院的办学时间,代表的是学院的历史。
9、标志色彩采用蓝色,蓝色代表平静、平和,意为学院建设“和谐校园”的要求。
10、标志设计变化丰富,线条流畅,传达理念清晰,中英文字体主要表现了学院是一个多学科、多专业的学校,充分融合学校自身的特点。[8]
校旗学校校旗为蓝色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白色的学校校徽、校名及学校英文大写的标准组合。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孙校伟 |
党委副书记、院长 | 季永青 |
党委副书记 | 孙常强 |
党委委员、副院长 | 姚钟华、陈凯 |
副院长 | 李锦伟 |
党委委员、工会主席 | 王亦华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 王健 |
资料来源:2021年9月1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官网[2]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孙校伟 |
党委副书记、院长 | 季永青 |
党委副书记 | 孙常强 |
党委委员、副院长 | 姚钟华、陈凯 |
副院长 | 李锦伟 |
党委委员、工会主席 | 王亦华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 王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