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拉丁名】:Ainsliaea chapaensis Merr.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属拉丁名】:Ainsliaea
【国内分布】:产于(大关)、广西(龙胜)和海南(定安、琼中和崖县)。生于海滨沙地或山顶疏林中,海拔约5—800米。
【国外分布】:越南北部也有。
【海 拔】:500-800
【命名来源】:[Journ.Arn.Arb 21: 387. 1940]
【 中国植物志】:79:035
【组中文名】:花葶组
【组拉丁名】:Sect.ScaposaeBeauverdinBull
【族拉丁名】:MUTISIEAE Cass.
【亚科拉丁名】:CARDUOIDEAE KITAM.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门中文名 | 被子植物门 |
门英文名 | Angiospermae |
纲中文名 | 单子叶植物纲 |
纲英文名 | Monocotyledoneae |
目中文名 | 霉草目 |
目英文名 | Triuridales |
科中文名 | 菊科 |
科拉丁名 | Compositae |
属中文名 | 兔儿风属 |
属拉丁名 | Ainsliaea |
种中文名 | 边地兔儿风 |
种拉丁名 | Ainsliaea chapaensis Merr. |
生境 | 生境: 海岸沙滩, 山顶疏林中 |
海拔下限 | 500 |
海拔上限 | 800 |
是否中国特有 | 否 |
是否引种栽培 | 非人工引种栽培 |
国外分布 | 越南北部 |
国内分布 | 海南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云南省 |
门中文名 | 被子植物门 |
门英文名 | Angiospermae |
纲中文名 | 单子叶植物纲 |
纲英文名 | Monocotyledoneae |
目中文名 | 霉草目 |
目英文名 | Triuridales |
科中文名 | 菊科 |
科拉丁名 | Compositae |
属中文名 | 兔儿风属 |
属拉丁名 | Ainsliaea |
种中文名 | 边地兔儿风 |
种拉丁名 | Ainsliaea chapaensis Merr. |
生境 | 生境: 海岸沙滩, 山顶疏林中 |
海拔下限 | 500 |
海拔上限 | 800 |
是否中国特有 | 否 |
是否引种栽培 | 非人工引种栽培 |
国外分布 | 越南北部 |
国内分布 | 海南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云南省 |
茎直立,单一,不分枝,高25—60厘米,直径1—2毫米,多少被疏柔毛。
叶基生的密集,呈莲座状,叶片薄纸质,卵形,长3—6厘米,宽2—4厘米,稀有更大者,顶端钝或突然收缩成一短尖头,基部浅心形,稀有近圆,边缘浅波状,凹陷处具胼胝体状细齿,上面无毛或沿中脉被长柔毛,下面至少沿脉上被长柔毛;中脉两面均平坦,惟下面略宽,侧脉常3对,疏离,弧形上升,离缘弯拱连接,网脉不明显;叶柄长2—6厘米,或罕有达10厘米,无翅,被长柔毛或老时脱落近无毛;茎生叶极退化,疏离,长圆形或狭椭圆形,下部的1或2片长约2厘米,宽近8毫米,顶端短尖,基部钝或略狭,被疏毛,具5—15毫米的柄,上部的叶渐小,长近1厘米,宽不超过3毫米,无柄或近无柄,花序轴上的叶苞片状。
头状花序具花3—4朵,花期直径约5毫米,单生或双生,于茎顶作穗状花序式排列,花序轴被卷曲的密毛;总苞圆筒形,直径约3毫米;总苞片5—6层,绿色,背部无毛或疏被柔毛,中肋仅外层的略明显,外层卵形,长2—3毫米,宽1—2毫米,顶端锐尖,中层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5毫米,宽约3毫米,顶端渐尖,最内层长圆形,长9—11毫米,宽约1.5毫米,顶端不明显渐尖;花托微凸,无毛,直径约0.5毫米。花全部两性,花冠管状,冠檐5深裂,裂片长圆形,长约4毫米;花药顶端钝,长约4毫米,基部渐尖的尾部长约为花药的1/3;花柱分枝长约0.5毫米,顶端钝。未成熟的 瘦果圆柱形,长约4毫米,基部稍狭,密被倒伏的长柔毛。冠毛淡褐色,羽毛状,长约7毫米,基部联合。 花期12月至翌年4月。
本种有 闭花受精现象。闭花受精的花冠短于冠毛,长约4.2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