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活性物质

中文名 氧化活性物质
作用 细胞溶解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知识延伸

补体受体存在于多种细胞,CR1(CD35)、膜辅助因子蛋白(MCP、CD46)和DAF(CD55)对C3b的分解起调节作用。HRF和CD59防止在自身细胞形成攻膜复合物。CR1(CD35)在清除免疫复合物中起着作用,CR2(CD21)调节着B细胞的功能(抗体的产生),并且它也是EB病毒的受体。CR3(CD11b/CD18)在吞噬中起作用,它可粘附结合iC3b的颗粒,使之被吞噬。CR4存在于血小板上,在C3受体中对它的研究较少;gp150、95在单核细胞移行中起作用。C3a和C4a受体可分别结合C3a和C4a、C5a受体结合C5a和C5adesarg(在C5a结尾无精氨酸),它广泛存在于多种细胞。C1q受体与C1q胶原部分相结合,使免疫复合物结合至吞噬细胞。

C3a和C5a有过敏毒素活性,而C4a只具有微弱的过敏毒素活性。过敏毒素活性可增加血管通透性,平滑肌收缩和肥大细胞脱颗粒。过敏毒素受过敏毒素灭活剂(N羧肽酶)的调节,这种酶可在数秒钟内除去羧端精氨酸。

趋化性是将细胞吸引至炎症区,C5a同时具有过敏毒素和趋化活性,而C3a和C4a无趋化性。也有认为iC5b-7具有趋化性。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活性由C5a和C5adesarg所调节。C5a能增强细胞的粘附,使粒细胞脱颗粒并释放细胞内的酶,产生毒性氧和启动其他细胞的代谢。

清除免疫复合物是补体重要的功能,经典途径可防止形成大的免疫复合物,旁路途径可增加免疫复合物的溶解性。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