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9月,由傅天虹主编的《当代诗坛》在香港创刊,该刊基本自筹经费,是纯粹的民间刊物。
当时是16开本,逢3月、6月、9月、12月的每月15日由香港银河出版社出版。
此刊当初得以成功创办,主要靠台湾诗人洛夫、张默,香港诗人犁青、路羽共同出力并资助;创办期间,也获得诗坛泰斗、大陆老诗人艾青先生和台湾老诗人钟鼎文先生的支持,分别为《当代诗坛》题签刊名(最后选用了艾老的),艾青先生和钟鼎文先生这一对分别居住在海峡两岸的老诗人,早在抗战时就是同事和挚友;另外,《当代诗坛》还得到傅天虹的恩师,大陆老诗人邵燕祥以及老诗人邹荻帆、流河沙、李瑛、雁翼、公刘等众多师友的一路声援。
第4期起《当代诗坛》联合香港龙香文学社及其他部分南来诗人共同经营,由当代诗学会主办,编委也逐步发展到二十余人,包括诗人傅天虹、张诗剑、路羽、盼耕、王心果、吴正、秦岭雪、杨贾郎、邹宗彬、王谐、林子、李剪藕、秀实、春华、夏萍、夏智定、鄞北荻、蔡灵渊、刘一泯、谭帝森、黄德伟、逸灵、邹宗彬、谈耘、晓帆、聂适之等,并由香港本土诗人、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主任黄德伟教授和本土诗人、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系主任李天命教授分别担任顾问和名誉社长。
从1992年开始,部分编务移往澳门。
从2001年第32期开始,刊物采用中英对照形式出版。
从2002年3月第34期开始,刊物由傅天虹和老诗人、翻译家屠岸先生联合主编。
从2006年第45期开始,刊物由当代诗学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华文所、台湾亚洲大学文理学院、澳门大学中文系等单位协办,并对刊物开本做出革新,同时所有中文排版都由繁体字改为简体字。
从2010年第53期开始,刊物由当代诗学会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联合主办。
《当代诗坛》是立足香港,涉足澳门重要的,也是支撑时间最久的诗歌刊物。
《当代诗坛》从创刊之日起就以“沟通”两岸四地,整合海内外汉语新诗作为宗旨,从“民族诗运”的使命承担,到“大中华新诗”的概念提出,及至近几年对“汉语新诗”概念的明确化及于其的视野建构,已经历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坎坷路程。
当代诗坛logo诗刊在栏目设置上,固定的有“特别推荐”、“实力方阵”、“八方蹄声”、“诗评诗论”、“诗路留痕”、“诗坛简讯”等六种,而每一期又有灵活变动,或以地域变更,或以诗人代际而分流,或以诗风相近而汇合,而有时又因来稿质数而侧重于某个栏目。
就总体发展流向而言,诗刊在诗学探索的程度上逐期见增,是诗刊切入当前诗学建构的自觉表现。
《当代诗坛》长期处于探索之中,是摸着石头过河的。
而今回头望去,这份民间诗刊汇集了两岸四地及海外汉语新诗界精英,仅就《当代诗坛》加盟者而言,至2012年6月第58期先后已有分布全球各地的101位诗人、学者,蔚然形成百年新诗史上一道别样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