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米索隆基废墟上的希腊 (又译:米索伦基废墟上的希腊)
【简介】
1821~1828年间,希腊人民起来反抗土耳其苏丹的残暴统治,并宣布希腊独立。土耳其竟以异常残酷的手段来对付希腊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822年发动了希阿岛的大屠杀,被害者有23000多人。在这种强盗般的暴政下,不仅希腊人坚决起来与敌人作殊死的斗争,连英、法、德等国家内凡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正义人士,都纷纷从物质和精神上声援希腊,如贝多芬为希腊的民族解放运动写了名曲《雅典的毁灭》,柏辽兹写出《希腊革命大合唱》;有的甚至亲身参加了援助希腊起义队伍的战斗。英国诗人拜伦就是在1824年援助希腊人民起义的一次米索隆基战役中,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的。
1827年,德拉克洛瓦所画的《米索隆基废墟上的希腊》,正是基于这一悲壮而感人的事件。当然,早在1817年,画家已经十分关心着近东的情况,并画过如《土耳其士兵》、《希腊的埋伏军》、《希土战争》等水彩速写。这些速写也是他创作此画的基本素材。
这幅画描写了1821年希腊人在米索隆基一役中所表现的坚贞不屈的抵抗精神。1821年希腊民族主义者秘密团体"希特里亚·菲力克"("友谊社")的首领易普息兰梯兄弟在摩尔多瓦发动起义,希腊人也纷起响应。但在米索隆基这块地方的一次战斗中,希腊起义军遭到土耳其人的残酷镇压,死伤惨重。画家用象征手法表现了这一事件:一位挺立的希腊妇女,象征着不屈不挠的希腊,她伸开双手,表示斗争虽遭到惨败,但决不投降,因为祖国的尊严是不容侵犯的。
《米索伦基废墟上的希腊》是一首献给祖国的独立与自由而捐躯的希腊人民的颂歌。作为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特征的象征手法在这幅画里得到了充分的运用:站在废墟上的妇女象征坚贞不屈的希腊,她就是英勇的希腊的化身。她伸开两手,左膝跪在石头上,似乎表现悲愤和求援助的样子,但她的充满了坚定与愤怒的形象却充分地说明了她是不可征服的。烟雾弥漫的天空和正在废墟上插旗子的土耳其士兵的胜利姿态,与前景象征希腊的妇女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土耳其士兵的骄傲与狂妄不但衬托出希腊妇女内心的苦痛与坚决的意志,同时也从四周环境的凄凉与紊乱中,衬托出希腊的崇高与不可征服。
远处的火焰与烟雾弥漫着整个大地,背景是一片暗红色。画家以丰富的激动人心的色彩,明暗对比的强烈效果和占据主要地位的希腊妇女那种紧张而又坚定的神情,表达了自己对土耳其侵略军的暴虐的抗议,也流露出对无辜受害人民的深切同情。这是一个为自由而捐躯的希腊英雄形象,也可能是画家蕴含着对诗人拜伦的纪念,因为画家是非常崇拜这位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异乡的伟大诗人的。